分享

父母要冷静引导闹情绪不去幼儿园的孩子

 安水如 2024-09-26 发布于山东


孩子已上幼儿园,那大概就是三四岁了吧。部分三四岁的孩子在闹脾气时是会跟大人谈条件的。而绝大多数大人就容易妥协,以至于管教流于失败,大人轻松被孩子拿捏住。

以安水如的个人之见,在这时候,父母一定要保持理智、冷静和清醒,并有选择地答应孩子的部分合理性条件,而不是盲目地向大人妥协,也不是刻板地坚定不移。

如果大人每一次都向孩子妥协,孩子就会轻松拿捏住父母,让父母的管教流于失败,进而让孩子慢慢地变得是无法无天起来的。

但如果父母每一次都表现得过于刻板,即不管孩子在闹脾气时跟自己提出什么要求,谈什么条件,自己都坚定不移地挡回去,那又往往会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近人情的。

时日久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就会走向对立,孩子会觉得父母太过于权威,控制欲过强,就对父母有意见,乃至于叛逆的。

如闹脾气的孩子说明天不去学校上课,父母就没有必要答应孩子,反而要帮助孩子学着不在赌气时做任何的选择

不然,习惯赌气做决定并总能如愿以偿的孩子就会慢慢地养成这一不良习惯的。情绪之下的选择多是不明智的

其次便是,父母要顺势来去引导孩子不因情绪拿自己的未来开玩笑,但要懂得学着以理智之心去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如上学是与孩子的未来息息相关,那不管发生什么、心情如何、父母是否支持,自己都要有所坚持,而不是拿它来去作为自己的情绪发泄出口。

至于情绪来了,父母完全可以顺势来去教孩子经由观呼吸、腹式呼吸、运动、静观等方式来去平复内心,让其平静有安的。

与此同时,父母也要学着去观察自己,审视自己是不是也会像孩子那样地,一有情绪,就在那与人使性子,乃至于威胁他人。

倘若父母发现自己也有这样的毛病或习惯,那此刻开始就要在自我观察中调教自己,以让自己能够慢慢地改掉这一毛病或习惯。

这表现在语言上即是试着变威胁性语言为单纯地表达自己的当下情绪、内在感受,尽可能地避免在情绪之下说出关于决策性的语言。

像闹脾气的孩子对大人说出“明天不去幼儿园”的话语,其实就是暗含威胁的决策性语言,其目的大概是想要大人对自己有所妥协。

而这一表达大概又是孩子从自己的身边人那学来的。三四岁的孩子多会从父母、路人、学校老师、邻居、同伴等身边人学习,亦会跟随影视人物等学习

再则便是,在遇见恶劣天气的时候,父母确实是可以给孩子请假,但哪怕孩子闹过脾气,父母也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一次请假是因为遇见了恶劣天气,而不是孩子闹脾气的结果。

如此一来,孩子就会渐渐地知道自己闹脾气时提出要求,父母是很难能够满足自己的,故而不会以闹脾气的方式来去向他人提出自己的要求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学会用不伤自己不惹人烦的方式来去向父母提出某些要求或条件前,父母要耐心地教孩子要如何向他人提要求,谈条件

以安水的多年养育经验来看,只要父母懂得耐心去教孩子,并在孩子面前进行一遍遍的示范,孩子是可以慢慢地学会如何用既不伤自己又不惹人烦的方式来去向他人提要求,谈条件的。

而如果发现孩子会在闹脾气时向大人提要求,或说出某些暗含威胁性的话语,父母就要思省自己是否不曾有去教孩子要如何来去安顿自己的情绪,怎样来去向他人提要求和谈条件。

当然,在有些时候,以暗含威胁性的话语或发脾气来去让他人顺从自己也是一种策略,只不过说这样的方式既容易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容易伤到孩子自身。

身为父母,在孩子年幼之时,我们就要懂得去教孩子用建设性的方式来去与人相处,及安顿情绪之中的自己,并以身作则。

倘若在一开始的时候,父母自己就没法以身作则,而总会用伤人自伤的方式来去与人相处,及对待情绪之中的自己,请不必过于自责

但父母一定要从此刻就去三省吾身,并身体力行地去改变自己。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完美的父母,而是懂得不断去完善自己的父母。

为人父母,也许,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在孩子面前保持完美形象,而是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是能够放过自己的有血有肉的灵动的生命。

多年来,安水如也会有做不到以身作则的时候,就会坦率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暂时性不能够,后是懂得去三省吾身,于自我教育中去学习成长,并让自己慢慢地做到。

因此,安水如常会与人说,作为父母,我们并不需要成为孩子的好老师,但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的好学伴,与孩子一起学习,一块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