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348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9-26

348 发热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本条承接《伤寒论》试解No.343《伤寒论》试解No.344以及《伤寒论》试解No.347中涉及阴病范畴正气衰败的内容,与《伤寒论》试解No.346基本讲的是一回事,都强调病程发展中正气渐脱的表现形式以下利(包括但不限于大汗二便失禁失精厥冷不复温等)时,是正邪力量由相对失衡转变为全面失衡时的表现,预后往往不佳。
发热、厥冷同时或交替发作,与少阳病中“寒热往来”相类似,都是正邪斗争的一个显著表现,阳病中“寒热往来”主要指代“恶寒”与“发热/怕热”交替,正气胜邪则推邪外出而现太阳表证之恶寒多,邪气胜正则邪气内侵而现阳明里证之发热
而阴病中“发热厥冷”如前述,主要指代“发热、肤温高或自觉热”与“四肢厥冷、畏寒怕冷”的交替,也是正邪交争的体现(详见前文,如《伤寒论》试解No.332等)。
因此若阴病出现了发热、厥冷交替(发热而厥),其实提示了阴病正邪交争的情形,此时若逐渐(七日[注]出现厥冷多过发热(参见《伤寒论》试解No.342下利不止下利者,参见《伤寒论》试解No.225等征象,表明邪进正退,(可由厥阴)传入太阴里证,预后不佳(为难治)

[注]此时所述之“七日”,是指代传变入里的的时间,太阳病内传少阳多在2-6天、传阳明多在5-7天或以上,因此5-6天优先考虑已内传,可参见《伤寒论》试解No.98少阴表证内传往往在2-3天,内传到太阴里证多在4-5天或以上,因此6-7日优先考虑已内传,可参见《伤寒论》试解No.282

【参考条文】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发热而厥,邪传里也。至七日传经尽,则正气胜邪,当汗出而解,反下利,则邪气胜,里气虚,则为难治。

清·吴谦《医宗金鉴》:此详申上条,发热而厥之义也。发热而厥至七日,若厥回利止,则可以自解矣。今发热而厥至七日,下利不止者,为难治也。盖上条有阴无阳故主死,此条阴盛而阳不复,故为难治也。

·方有执曰:厥七日而下利,阴盛而阳不复也。

清·张璐曰:厥利与热不两存之势也。发热而厥七日,是热者自热,厥利者自厥利,阴阳两造其偏,漫无相协之期,故虽未见烦躁,已为难治。盖治其热则愈厥愈利,治其厥利则愈热,不至阴阳两绝不止耳。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发于阳者,当七日愈。今厥不止而反下利,恐为除中,故难治。若躁烦而能食,尚为热厥利耳。便脓血发痈脓者,是不足而往,有余从之也;发热而厥除中者,是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也。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发热而见厥逆,阴盛而阳不归也。至于七日之久,是微阳来复之时,而又见下利,则里阳败泄,难望其复,故为难治。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厥阴之证,以先厥后发热者为顺,为其阴寒去而真阳复也。若外有表热,依然四肢逆冷,则表热已属虚阳。若已经一候而厥不还,更加之以下利,则寒湿太甚,将恐下利不止,不免虚阳上脱,此其所以难治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这一条论述厥阴病厥热下利的难治之证。病的发展趋势是先有发热而后出现了厥逆,是不是热厥?不是热厥,是阴邪盛于阳气。这个病是从外感来的,先有发热,在发展当中忽然间就手足厥冷了,这是阳证变阴寒证。阳气虚,所以就手足厥冷,没有热深厥亦深的问题,只有厥冷了,是阴邪胜阳气。这个厥延迟到了七天就下利了,就是说寒邪逐步地升级,逐步地发展,阳气逐步地消减,逐步地虚衰,所以叫阳退阴进,阳虚阴盛,为难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