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识别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高危患者有新模型!阜外医院梁涛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 2024-09-26 发布于北京

急性主动脉夹层如不定时炸弹,非常凶险,出现症状后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36%~71%,目前尚缺乏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梁涛、张志欣等构建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者急诊救治期间夹层破裂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医护人员快速识别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高危患者,为采取预防性措施提供参考。
这项研究共纳入在该院就诊的30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62例(20.6%)发生夹层破裂死亡。
30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4.2±12.8)岁,男性214例(71.1%)。
通过对12个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1.066,95%CI:1.034~1.099)、高血压史(OR=0.377,95%CI:0.167~0.850)、夹层分型(OR=0.045,95%CI:0.006~0.364)、合并低血压(OR=4.424,95%CI:1.467~13.340)是夹层破裂死亡的危险因素。
研究者就此构建了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
Z=-5.624+0.064×年龄-0.976×高血压史(是=1,否=0)-3.104×夹层分型(A 型=0,B型=1)+1.487×合并低血压(是=1,否 =0)。
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分析,该模型AUC为0.874(95%CI:0.825~0.923,P<0.001),以最大约登指数(0.606)确定最佳临界值为-1.061,灵敏度为 79.0%,特异度为 81.6%。

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9.328,df=8,P=0.315,AUC为0.874,灵敏度为 79.0%,特异度为 81.6%,最大约登指数为 0.606。
研究者还纳入同期在该院急诊室室收治的129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722,灵敏度为73.7%,特异度为69.1%,准确度为 89.9%。
就危险因素而言,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相比,平均年龄较高[(61.1±13.2)岁 vs. (52.4±12.1)岁],Stanford A型夹层比例较高(98.4% vs. 59.4%)。
该研究中,有76.7%的患者有高血压史,而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发生夹层破裂死亡的风险低于无高血压史的患者,研究者推测,可能与目前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与控制率提高有关。
之前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前期的预适应治疗可改善日后降压和心脏保护治疗的效果。
此外,该研究中9.3%的患者来就诊时发生低血压(平均收缩压≤110 mmHg)。
研究也显示,血压降低增加主动脉夹层破裂死亡风险,且关联性最强。
而且该研究提示,无高血压史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较低时,发生夹层破裂的风险更高。
研究者提示,医务人员应高度关注此类患者,尽早制定治疗护理方案,减少夹层破裂的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