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现代中医中药用量总表

 飞江图书馆 2024-09-26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第1章 解表药

1. 发散风寒药

 麻黄---煎服,2~9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煎服,3~9g

 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

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    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滴,冲服

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

 荆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煎服,4.5~9g

 羌活---煎服,3~9g

 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

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藁本---煎服,3~9g

苍耳子---煎服,3~9g.。或入丸散剂   

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外用适量

         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

2. 发散风热药 

薄荷---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外用煎水洗眼。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

菊花---煎服,5~9g.。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

蔓荆子---煎服,5~9g

柴胡---煎服,3~9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升麻---煎服,3~9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附:葛花—常用量3~15g

淡豆豉---煎服,6~12g

浮萍---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浸洗

第2章 清热药

1. 清热泻火药

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煅     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强吸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

知母---煎服,6~12g

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天花粉---煎服,10~15g

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

淡竹叶---煎服,6~9g

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

栀子---煎服,5~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夏枯草---煎服,9~15g。或熬膏服

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2. 清热燥湿药

黄芩---煎服,3~10g。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煎服,2~5g。外用适量

黄柏---煎服,3~12g。外用适量

龙胆---煎服,3~6g

秦皮---煎服,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苦参---煎服,5~10g。外用适量

白鲜皮---煎服,5~10g。外用适量

3.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

连翘---煎服,6~15g

穿心莲---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大青叶---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板蓝根---煎服,9~15g

青黛---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贯众---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蒲公英---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紫花地丁---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野菊花---煎服,10~15g。外用适量

漏芦---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鱼腥草---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   

洗患处

金荞麦---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避水密闭炖服

大血藤---煎服,9~15g。外用适量

败酱草---煎服,6~15g.外用适量

射干---煎服,3~9g

山豆根---煎服,3~6g。外用适量

马勃---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

木蝴蝶---煎服,1.5~3g

白头翁---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马齿苋---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鸦胆子---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             

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地锦草---煎服,9~20g,鲜品为30~60g。外用适量

半边莲---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白花蛇舌草---煎服,15~60g。外用适量

白蔹---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研成极细粉末敷于患处

4.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煎服,10~15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玄参---煎服,6~12g。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 

赤芍---煎服,6~12g

水牛角---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用量偏大,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服,每次1.5~3g,每日2次

5.清虚热药

青蒿---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白薇---煎服,4.5~9g

地骨皮---煎服,9~15g

银柴胡---煎服,3~9g

胡黄连---煎服,1.5~9g  

第3章 泻下剂

1. 攻下药

大黄---煎服,5~15g。外用适量

芒硝---6~10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外用适量

番泻叶---温开水泡服,攻下5~10g,缓下1.5~3g;煎服,2~6g,宜后下。一般单味药用,不入方剂 

芦荟---入丸散服,或研末装胶囊,每次1~2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因其有效成分极易于于水

2. 润下剂

火麻仁---煎服,10~15g,打碎入煎

郁李仁---煎服,6~12g,打碎入煎

松子仁---煎服,5~10g。或入膏、丸

3. 峻下逐水药

甘遂---入丸、散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京大戟---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外用适量,生用。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外用适量。内用醋制服,以降低毒性

商陆---煎服,5~10g。醋制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

牵牛子---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外用适量

第4章 祛风湿药

1. 祛风寒湿药

独活---煎服,3~9g。外用适量

威灵仙---煎服,6~9g。外用适量

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蕲蛇---煎汤,3~9g;研末吞服,1次1~1.5g,1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乌梢蛇---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外用适量

木瓜---6~9g

蚕沙---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外用适量

丁公藤---煎服,3~6g;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昆明山海棠---煎服,根6~15g;茎枝20~30g;宜先煎。或酒浸服。外用适量

2.祛风湿热药

秦艽---煎服,3~9g

防己---煎服,4.5~9g

桑枝---煎服,9~15g。外用适量

豨莶草---煎服,9~12g。外用适量。治风寒痹痛、半身不遂宜炙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

臭梧桐---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络石藤---煎服,6~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雷公藤---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外用适量。减量时,先减晚上那一顿,再一点点减早上那一顿。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起效,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

3. 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

桑寄生---煎服,9~15g

雪莲花---煎服,10~15g。外用适量

狗脊---煎服,6~12g

第5章 化湿剂

藿香---煎服,5~10g。鲜品加量

佩兰---煎服,5~10g。鲜品加量

苍术---煎服,5~10g

厚朴---煎服,3~10g。或入丸散剂    附:厚朴花---用量3~9g

砂仁---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附:砂仁壳---用量同砂仁

豆蔻---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草豆蔻---煎服,3~6g。入煎剂较佳。入汤剂宜后下

第6章 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

 茯苓---煎服,9~15g

 薏苡仁---煎服,9~30g。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猪苓---煎服,6~12g

 泽泻---煎服,5~10g

 冬瓜皮---煎服,15~30g

 玉米须---煎服,30~60g。鲜品加量

 葫芦---煎服,15~30g。鲜品加量

 香加皮---煎服,3~6g。浸酒或入丸散,酌量

 枳椇子---煎服,10~15g

 泽漆---煎服,5~10g。外用适量

蝼蛄---煎服,6~9g。研末服,每次3~5g。外用适量

2.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煎服,9~15g。宜包煎

 滑石---煎服,10~20g。宜包煎。外用适量

木通---煎服,3~6g。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

 通草---煎服,6~12g

 瞿麦---煎服,9~15g

萹蓄---煎服,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地肤子---煎服,9~15g。外用适量

 海金沙---煎服,6~15g。宜包煎

 石韦---煎服,6~12g

萆薢---煎服,9~15g

3. 利湿退黄药

茵陈---煎服,6~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金钱草---煎服,15~6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

虎杖---煎服,9~15g。外用适量

第7章 温里药

附子---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干姜---煎服,3~10g

肉桂---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吴茱萸---煎服,1.5~4.5g。外用适量

小茴香---煎服,3~6g。外用适量

丁香---煎服,1~3g。外用适量

高良姜---煎服,3~6g。研末服,每次3g

胡椒---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6~1.5g.。外用适量

花椒---煎服,3~6g。外用适量

荜拨---煎服,1.5~3g。外用适量

荜澄茄---煎服,1.5~3g

第8章 理气药

陈皮---煎服,3~9g

青皮---煎服,3~9g。醋炙舒肝止痛力强

枳实---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  附:枳壳---用法用量同枳实

沉香---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檀香---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

川楝子---煎服,4.5~9g。外用适量。炒用寒性降低

乌药---煎服,3~9g

青木香---煎服,3~9g。散剂每次1.5~2g,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荔枝核---煎服,4.5~9g。或入丸散剂

香附---煎服,6~9g。醋炙止痛力强

佛手---煎服,3~9g

香橼---煎服,3~9g

玫瑰花---煎服,1.5~6g

薤白---煎服,5~9g

刀豆---煎服,6~9g

柿蒂---煎服,4.5~9g

第9章 消食药 

山楂---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神曲---煎服,6~15g。消食宜炒焦用

麦芽---煎服,10~15g,大剂量30~120g。生麦芽功偏消食健胃;炒麦芽多用于回乳消胀

稻牙---煎服,9~15g。生用长于和中;炒用偏于消食

莱菔子---煎服,6~10g。生用吐风痰,炒用消食下气化痰

鸡内金---煎服,3~10g;研末服,每次1.5~3g。研末服效果比煎剂好

第10章 驱虫药

使君子---煎服,9~12g,捣碎;取仁炒香久服,6~9g。小儿每岁1~1.5粒,一日总量不超过20粒。

空腹服用,每日一次,连用3天

苦楝皮---煎服,4.5~9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槟榔---煎服,3~10g。去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品优于陈久者

南瓜子---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鹤草芽---研粉吞服,每日30~45g,小儿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雷丸---入丸、散,15~21g。1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1日3次,连服3天

鹤虱---煎服,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榧子---煎服,10~15g。炒熟嚼服,一次用15g

芜荑---煎服,3~10g。入丸、散,每次2~3g。外用适量,研末调服

第11章 止血剂

1. 凉血止血药

小蓟---煎服,10~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大蓟---煎服,10~15g,鲜品可用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地榆---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用,解毒敛疮多生用

槐花---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清热泻火宜生用

侧柏叶---煎服,10~15g。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炭用,化瘀止咳宜生用

白茅根---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苎麻根---煎服,10~30g;鲜品30~60g;捣汁服。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用鲜品捣敷

2. 化瘀止血药

三七---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蒲黄---煎服,3~10g,包煎。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止血多炒用,化瘀、利尿多生用

3. 收敛止血药

 白及---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亦可入丸、散剂,入散剂,每次服2~5g;研末吞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

仙鹤草---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

棕榈炭---煎服,3~10g;研末服1~1.5g

血余炭---煎服,6~10g;研末服,1.5~3g。外用适量

藕节---煎服,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鲜品30~60g,捣汁饮用。亦可入丸、散。

4. 温经止血药

艾叶---煎服,3~10g。外用适量。温经止血亦炒炭用,余宜生用

炮姜---煎服,3~6g

灶心土---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亦可入丸、散,外用适量

第12章 活血化瘀药

1.活血止痛药

川芎---煎服,3~9g

延胡索---煎服,3~10g。研粉吞服,每次1~3g

郁金---煎服,5~12g;研末服,2~5g

姜黄---煎服,3~10g。外用适量

乳香---煎服,3~10g,宜炒去油用。外用适量,生用或炒用,研末外敷

没药---煎服,3~10g。外用适量

五灵脂---煎服,3~10g,宜包煎

2. 活血调经药

 丹参---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红花---煎服,3~10g。外用适量   附:番红花---本品货少价贵,用量宜小,一般用1.5~3g

 桃仁---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益母草---10~30g,煎服;或熬膏,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外洗

 泽兰---煎服,10~15g。外用适量

牛膝---煎服,6~15g。活血通经、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宜生用;补肝肾、强筋骨宜酒炙用

鸡血藤---煎服,10~30g。或酒浸服,或熬膏服

王不留行---煎服,5~10g,外用适量

3.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煎服,3~10g;研末服,1~1.5g,黄酒送服。外用适量

  马钱子---0.3~0.6,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自然铜---煎服,10~15g。入丸散、剂,醋淬研服每次0.3g。外用适量

  苏木---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骨碎补---煎服,10~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亦可浸酒擦患处

4. 破血消癥药

  莪术--- 煎服,3~15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外用适量

  三棱---煎服,3~10g。醋制后可加强祛瘀止痛作用

水蛭---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

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1. 温化寒痰药

半夏---煎服,3~10g,一般宜制过用。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热化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外用适量

天南星---煎服,3~10g,多制用。外用适量

禹白附---煎服,3~5g;研末服0.5~1g,宜炮制炮制后用。外用适量

白芥子---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作发泡用

皂荚---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外用适量    附:皂荚刺---煎服,3~10g。外用适量,醋煎涂患处。

旋覆花---煎服,3~10g,布包   附:金沸草---煎服,5~10g

白前---煎服,3~10g;或入丸、散

2. 清热化痰药

川贝母---煎服,3~10g;研末服1~2g

浙贝母---煎服,3~10g

瓜蒌---煎服,全瓜蒌10~20g,瓜蒌皮6~12g,瓜蒌仁10~15g打碎入煎

竹茹---煎服,6~10g。生用请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竹沥---内服30~50g,冲服。 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前胡---煎服,6~10g;或入丸、散。

桔梗---煎服,3~10g;或入丸、散

胖大海---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海藻---煎服,10~15g

昆布---煎服,6~12g

黄药子---煎服,5~15g;研末服1~2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海蛤壳---煎服,10~15g;蛤粉宜包煎

海浮石---煎服,10~15g。打碎先煎

瓦楞子---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研末服,每次1~3g。生用消痰散结;煅用制酸止痛

礞石---煎服,6~10g,宜打碎布包先煎。入丸散1.5~3g

3.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煎服,5~10g,宜打碎入煎,或入丸、散,一般不用去皮应用,因其毒性成分也是有效成分,控制其用量即可

紫苏子---煎服,5~10g;煮粥食或入丸、散

百部---煎服,5~15g;外用适量。久咳虚嗽宜蜜炙用

紫苑---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款冬花---煎服,5~10g。外感暴咳生用,内伤久咳宜炙用

马兜铃---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一般生用,肺虚久咳者宜炙用

枇杷叶---煎服,5~10g,包煎,因其叶上有毛,止咳宜炙用,止呕宜生用

桑白皮---煎服,5~15g。泻肺利水,平肝清火宜生用;肺虚咳嗽宜蜜炙用

葶苈子---煎服,5~10g;研末服,3~5g

白果---煎服,5~10g。捣碎,把壳捣烂

洋金花---内服,0.3~0.5g,用量不过1~2g,宜入丸、散剂;作卷烟吸,一天量不超过1.5.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外敷

罗汉果---煎服,10~30g;或开水泡服

第14章 安神剂

1. 重镇安神药

 朱砂---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3g;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磁石---煎服,15~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

龙骨---煎服,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收敛固涩宜煅用附:龙齿---用法用量与龙骨相同

琥珀---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忌火煅

2.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煎服,9~15g。研末吞服,每次1.5~2g。本品炒后质脆易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可增强疗效

柏子仁---煎服,10~20g。大便溏者宜用柏子仁霜代替柏子仁

灵芝---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首乌藤---煎服,9~15g

合欢皮---煎服,6~12g。外用适量

远志---煎服,3~5g。外用适量。化痰止咳宜炙用

第15章 平肝熄风药

1.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煎服,20~30g;应打碎先煎。平肝、清肝宜生用,外用点眼宜煅用、水飞

 珍珠母---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牡蛎---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收敛固涩宜煅用,其他宜生用

 紫贝齿---煎服,10~15g;宜打碎先煎,或研末入丸、散剂

代赭石---煎服,2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外用适量。降逆、平肝宜生用,止血宜煅用

刺蒺藜---煎服,6~9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罗布麻---煎服或开水泡服,3~15g。肝阳眩晕宜用叶片,治疗水肿多用根

生铁落---煎服,30~60g;或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2.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煎服,5~10g;宜单煎2小时以上。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5g   附:山羊角---煎服用量10~15g

牛黄---入丸、散剂,每次服0.15~0.35g,一般用量0.1~0.3g,止痉0.3~0.5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钩藤---煎服,10~15g,入煎剂宜后下

天麻---煎服,10~15g。研末冲服,每次1~1.5g

地龙---煎服,5~10g。鲜品10~20g,化水冲服。研末吞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全蝎---煎服,3~5g。研末吞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

蜈蚣---煎服,3~5g。研末冲服,每次0.5~1g。外用适量

僵蚕---煎服,5~10g。研末吞服,每次1~2g;散风热宜生用,其他多制用

第15章 开窍药

麝香---入丸、散剂,每次0.1~0.3g。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冰片---入丸散,每次0.05~0.1g。外用适量,研粉点敷患处。不宜入煎剂

苏合香---入丸、散,0.3~1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石菖蒲---煎服,化湿和胃 5~10g;开窍10~15g,后下。鲜品加倍

第16章 补虚药

1. 补气药

人参---另煎服,3~5g;挽救虚脱、益气固脱可用10~15g,最多用到30g。宜文火另煎,一般煎1小时,分次兑服。野山参多入丸、散剂,研末吞服,每次1~2g,日服1~3g

西洋参---另煎兑服,3~5g.。亦可饮片蒸后,嚼服,可研粉(会加淀粉在内)吞服

党参---煎服,10~15g

太子参---煎服,9~30g

黄芪---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白术---煎服,10~15g。生用,固表止汗,燥湿利水;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山药---煎服,20~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生炒养肺肾之阴

白扁豆---煎服,20~30g,量不止,可大到100g。炒后可使健脾止泻作用增强,故用于健脾止泻及作散剂用时宜炒用

甘草---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中毒急救 30~60g,甚至100g

大枣---劈破煎服,6~15g,10~15枚

饴糖---入汤剂须烊化冲服,每次15~20g

蜂蜜---煎服或冲服,10~20ml,即2~3勺钢匙,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本品作栓剂肛内给药,通便效果较口服更捷

2. 补阳药

鹿茸---1~3g,每日2~3次,研末吞服,入丸、散剂,一般不入煎剂  

附:鹿角---用量5~10g,水煎服或3~5g研末服(作用很弱)。外用磨汁服或锉末敷   鹿角胶---用量5~15g。用开水或黄酒烊化服,或入丸散膏剂。不入汤剂,入丸散剂   鹿角霜---用量10~25g。外用适量

紫河车---1~2g,每日2~3g,研末装胶囊服,也可丸、散。如用鲜胎盘,每次半个或一个,水煮服食

淫羊藿---煎服,3       ~15g

巴戟天---煎服,5~15g

仙茅---煎服,5~15g。或酒浸服,亦入丸、散

杜仲--- 煎服,10~15g

续断---煎服,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崩漏下血宜炒用

肉苁蓉---煎服,10~15g

锁阳---煎服,10~15g

补骨脂---煎服,5~15g

益智仁---煎服,3~10g

菟丝子---煎服,10~20g

沙苑子---煎服,10~20g

蛤蚧---煎服,5~10g;研末每次1~2g,每日3次;浸酒服用1~2对

核桃仁---煎服,20~30g

冬虫夏草---煎服,5~15g。也可入丸、散

海狗肾---研末服,每次1~3g,每日2~3次;入丸、散或泡酒服

海马---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3. 补血药

当归---煎服,5~15g

熟地黄---煎服,10~30g

白芍---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阿胶---5~10g。入汤剂宜烊化冲服

何首乌---煎服,15~30g,用量偏大,亦可入丸散剂

龙眼肉---煎服,10~25g;大剂量30~60g

4. 补阴药

北沙参---煎服,4.5~9g

南沙参---煎服,9~15g

百合---煎服,6~12g。蜜炙可增强润肺作用

麦冬---煎服,6~12g

天冬---煎服,6~12g

石斛---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到15~30g

玉竹---煎服,6~12g

黄精---煎服,10~15g,但可偏大,一般用量20~30g,且临床可长期服用

枸杞子---煎服,6~12g

墨旱莲---煎服,10~15g,可长期服用

女贞子---煎服,10~15g。因其主要成分齐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剂为佳。

本品以黄酒拌后蒸制,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

桑椹---煎服,干桑椹10~15g,鲜品20~30g,鲜品无滋腻之性,晒干后干桑椹的滋腻之性增强,宜滋阴

黑芝麻---煎服,9~15g;或入丸、散剂

龟甲---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

鳖甲---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可除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第17章 收涩药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煎服,10~15g。外用适量

浮小麦---煎服,15~30g;研末服,3~5g

糯稻根须---煎服,15~30g

2.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煎服,3~5g;研末服,1~3g

乌梅---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血止泻宜炒炭用

五倍子---煎服,3~5g;入丸、散服,每次1~1.5g。外用以收湿敛疮,适量。研末外敷(调敷或湿敷)或煎汤熏洗

罂粟壳---煎服,3~5g/天。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诃子---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石榴皮---煎服,3~10g。入汤剂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肉豆蔻---煎服,5~10g;入丸、散服,每次2~3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赤石脂---煎服,15~20~30g。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禹余粮---煎服,15~20g

3.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煎服,5~10g,急救固脱20~30g

覆盆子---煎服,5~10g

桑螵蛸---煎服,6~10g

金樱子---煎服,6~12g

海螵蛸---煎服,10~15g。散剂酌减。一般1~2g/次。外用适量

莲子---煎服,10~15g。去心打碎用

 芡实---煎服,10~15g,可增量至20~30g

第18章 涌吐药

常山---煎服,5~10g;入丸、散酌减。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治疟宜在病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配伍陈皮、半夏等减轻其致吐的副作用

瓜蒂---煎服,3~5g;入丸、散服,每次0.3~1g;外用适量;研末0.3~1g吹鼻,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可停药

胆矾---温水化服,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第19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雄黄---外用适量,研末敷,香油调搽或烟熏。外用0.01~0.1g。入丸、散用

硫黄---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加油调敷患处。内服1~3g,炮制后入丸、散服。古时常用豆腐和硫黄同煮,煮后豆腐发黑

白矾---外用适量,研末撒布、调敷或化水洗患处。内服0.5~2g,入丸、散服

蛇床子---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内服10~15g,汤剂

蟾酥---内服0.01~0.03g,研细,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樟脑---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内服0.1~0.3g,入散剂或用酒溶化服

土荆皮---外用适量,酒或醋浸涂擦,或研末调涂患处

大蒜---外用适量,捣敷,切片擦或隔蒜灸。内服5~10g,或生食、或制成糖浆服

第20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升药---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用

轻粉---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干掺,或制膏外贴。内服每次0.1~0.2g,入丸、散服

砒石---外用适量,用量很小,不过10mg,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0.002~0.003g,入丸、散

铅丹---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每次0.3~0.5g,入丸散服

炉甘石---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水飞点眼、吹喉。一般不内服

硼砂---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1.5~3g,入丸、散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