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 | 宁海拾金不昧的故事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4-09-27 发布于浙江




宁海拾金不昧的故事




文/应可军

清·吴炽昌《客窗闲话·义丐》:“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且表之以额曰'拾金不昧’。”

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并有一个典故说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把钱还给了他。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意义:拾金不昧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中叙述了穷秀才何岳两次还金的故事,表现了何岳的高尚。但宁海也有几个典故。说明宁海人也富有良好的传统美德。拾金不昧是宁海优良的传统美德。生活中就有许许多多的人能做到拾金不昧,在这些人把金钱或物品归还给失主的同时,他们也会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而感到兴奋。话说长洋郭永澜生于咸丰七年(1857)。年轻时以脚力挑担谋生。因山路险峻,行走艰难,于是发下宏愿。中年赴上海做苦工、小贩,只是一个黄包车夫,一天拉了个西装革履的大佬,他下车后,忘了带走皮箱。待郭永澜发现后,大佬已不知去向,他想先生丢了皮箱,一定很焦急,但又找不到他,他在原地烈日下等了好几个时辰一直到黄昏,大佬才匆匆而来,他才如释重负交还皮箱,大佬打开皮箱,原封不动,银元文件丝毫未动,对郭永澜表示谢意,并带他到公司。从此他 成为公司门卫,慢慢的凭郭永澜的智慧,成为大佬的得力助手。又据《西店铁场王氏宗谱》记载王中夫人姓陈,由于家境十分困难,只好典卖衣裙妆奁,供给王中读书,并劝慰丈夫专致读书,终年无须顾家。王中在出门求学时,在朱行桥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认为拾来落地货,千年不罪过,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王中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拿到朱行桥等到失主,然后才回家 时人称誉之。

再锯《宁海麻岙陈氏宗谱》记载;陈绍溪尝乘骑至下里庄归憩石墙头之泗洲堂得遗金一囊待至夕莫之索翌日闻后坑李某失官粮疑为家人袭争竞莫可辨公自拾金归未解囊因取视之内有数十封日必后坑李之官粮也急呼童袖金策肥驰至正乡人咸集较多争寡失金者予知所为日尔母爱尔核实书尔所夫东当为尔清还也乡竞寖息公即出所拾金遂一开封对验毫无差谬李曰公真生死而骨肉者也罔极难报但愿公之核实东当为尔清还也乡竞寖息公即出所拾金遂一开封对验毫无差谬李曰公真生死而骨肉者也罔极难报但愿公之子孙繁昌当为犬马以酬今观公之子若孙肇基其勤业日光大且皆负旷世逸才责于紫绶特取锥见末耳非公之积厚而流光若此乎余辑陈氏家乘马敢有美勿彰略序片言不惟使乡人之口碑不没并示后之子疎知所崇效云宁海老底子讲究的是因果报应看,不昧他人所遗之金银会得到好的报应,毫厘不爽。
 
友情链接:
应可军文化专辑(一)510篇
应可军文化专辑(二)535篇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海燕文化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