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这从业二十年(2007-2009-2)

 静思之 2024-09-27






 不管是谈恋爱,还是做投资,事先的风险揭示和充分沟通是多么的重要。


书接上文。

图片

 1

赴上海

GO TO SHANGHAI

2007年末的时候接到了一直交流的师兄召唤,说,你大可以考虑一下来上海,加入我们初创的投资公司。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完整的想过行业发展这么宏大的问题,但还是简单考虑了一下自己干投资这件事情的可能性。

第一是当时在地产公司收入的确低,尤其是和2007年大牛市以后的投资收益相比,工作性价比变得极低。
第二是在地产公司干活并且兼职做投资的时候,我简单整理了一篇自己关于地产公司后续发展的一些看法,比较的是以美国普地在内的几大地产公司。当时的基本逻辑是,中国的新生儿人口从1990年开始起有一个断崖式的下滑,而按照中国的传统,这些人到了婚育年龄之后为了结婚应该会买房,那往后推20年,应该从2010年起到最多到2015年前后,中国的地产需求基本就会面临瓶颈。美国的房价也是随着婴儿潮出现了大约18-20年左右的明显的需求周期,这么看大概离房价到顶点,还有3-8年的时间,这点时间不够我走完职业生涯的,不行我得赶紧跳槽。
第三,召唤我的师兄人很好,无论从人品还是专业都极其信得过,从之前的交流里我觉得应该能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最后一点,虽然后来被证明错的离谱但当时看来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已经2007年底了,难道2005到2007这三年大牛市里面的辉煌战绩,不证明了我简直就是一个做投资行业的天才么?巴菲特才20%多的年化收益率,我可是恨不得每年翻番啊,这要继续干地产行业不是屈才了么?当然,这种牛市中我是巴菲特本特的幻觉,估计在后来的十几年中,在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年轻人中不停的上演、又不停的幻灭,只是自己作为当事人不自知而已。

抱着拳打巴菲特,脚踢索罗斯的想法,以及坚决不去公司的大坑项目的坚定信念,我2007年底就正式向公司提了离职,但由于跨城市搬家,再加上CCER要继续上课和一些手续上的缘故,实际上一直到2008年年中才正式来到了上海。这也是我人生第二次来上海。第一次来上海还是大学期间,为了给当时在国定路777号读书的初恋女友惊喜,在寒假的时候,毫无预告的直接买花杀奔上海,但是由于没有事先通知,姑娘已经坐车回老家去了。沮丧之下毫无兴致欣赏浦江美景,直接掉头就回山西去了。

所以不管是谈恋爱,还是做投资,事先的风险揭示和充分沟通是多么的重要,不然就会出现无数类似人生悲剧,有的损失时间,有的损失钱。

而这次到上海,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要在这里生活三年,并且干投资和券商两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自然是私募基金,2008年的私募基金绝对不像现在这么“高大上”,而是一堆人缩在上海第一八佰伴附近一个阴暗逼仄的办公楼一个五六十平米的办公室里面;也没有八个屏幕的电脑,而是每天只能对着台式机看看看,找资料写报告;也不像很多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想的一样,一入行马上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住大平层江景豪宅,而是要租住在走路十分钟能到的XXX村的一居室老公房里面,夏天热得要死冬天冷的要死,偶尔还必须要亲手去拍死北方人完全没有见过的两个一块钱硬币那么大的蟑螂。

最关键的是,2007年年底的时候A股已经见顶,见顶的标志其实发生的非常明显,只是后来谁都没有想到指数会跌那么多而已。这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当时还在四线山西小县城医院当妇产科大夫的我的母亲,买基金了,买基金的当天就是6124当天。买的是什么基金,已经忘了,只记得基金公司是华夏的,只能说当年华夏的营销能力实在是太强了。那个时刻我到现在都记的特别清楚,我妈给我打电话,“我买基金了。”我当时心里一咯噔,完了,信息都已经扩散到这个程度,那这个牛市大概率要结束了。赶紧跟她解释了一下,“你这种人就是挣不了基金的钱的,你都挣钱了那就没人赔钱了,你要想好你挣的是谁的钱之类的……”不管怎么说,我妈就是一句:“但是我看我们科里面的人都挣钱了。”我心想:这下彻底完蛋了……

第二天开盘,屁滚尿流的卖掉了所有的股票。虽然后来在3000点抄的底到1664还是赔了不少钱,但是我妈这个明灯至少让我躲过了前面3000点的跌幅,而且神奇的是我妈在2015年又原封不动的救了我一次,这是后话。




















 
图片

2

去闯荡

     EXPLORE

回到2008年中,其实跌幅已经不少,但是股民热情依旧。一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奥运行情会拯救所有人,二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在四万亿以后得到了迅速的逆转。虽然后来的各种评论都认为当时的四万亿有些过于激进,而且似乎用再扩大产能来缓解过剩产能的方法,只是将产能这件事情延后但并没有真正解决,还拉长了产能升级的周期,但是放到今天来看,没有人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准确的判断出,解决2008年的那场危机需要多少钱。4万亿的及时出手表现出了中央不惜一切代价挽回经济增长的决心,至少比挤牙膏式的政策要果断和坚决很多,也更能给人以信心。

2009年随着次贷危机的尾声和很多股票的跌无可跌(最后一跌永远是大盘蓝筹的急跌,这是对市场报有信心的最后一批人,他们离开了,留下来的也就都是死忠粉了),指数回到了3478点,一轮牛熊结束了。此后上证指数再也没有回到过6124,这个数字成为了上证指数20年以来遥不可及的高峰。

关于我在私募的工作,其实乏善可陈。说是当时去做直投和营销,但是在直投方面,只是经朋友介绍,给浙江的一些民营老板放了一些民间借贷,赶上了2008年还差点没收回来,还好朋友的面子还是够大,最后本金收回了,但是利息经过协商就不拿了;看了当时花园高科的原始股和兴业证券的原始股,甚至还去参加了这些上市前原始股的拍卖会,最后由于出价太低而没有拿下来,否则上市的话,之后也是很多倍的涨幅了;地产老本行看了很多公司,但是泥沙俱下的行情中,你觉得好的公司基本上也没什么用,该跌的照样跌而且跌幅还差不多;2008年还特别神奇的看了新能源,一些关于磷酸铁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的基础知识都是当时看文献恶补的,当时就知道了一家叫比亚迪的公司认为磷酸铁锂安全性最好,完全可以弥补这种材料在能量密度上面的不足,决定以磷酸铁锂为主要方向推动他们的电池业务,谁都不会想到,当年起家于亚迪村的这么一家小电子公司,后来会成为中国最有希望赶超丰田的企业;港股方面,通过某种方式投资的港股创维,干出了一天跌60%、后面两天又每天三四十个点的涨幅的盛况,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成熟市场的连环爆仓是多么可怕,而这种连环爆仓在后面十几年的职业生涯中,还是能够经常看得到。杠杆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而这一点要在2015年的股灾后,才被更多的人更切身充分的认识到。


营销方面,由于净值的持续下跌,走了一些客户,来的人也很少。相比于2007年以前,只要你跟人说你炒股,就会一堆人跟你热情的打招呼;2008年变成了只要你跟人说你在做投资,别人都觉得你是骗子。按部就班的跟人聊、出去跑、看盘、学习,同事们按部就班的投资算账,直到2009年的时候净值创出了新高。


但是新高的时候,身处这个还在灰色地带游走的小私募,我突然觉得干不下去了。

题外话:2007年底,招商证券出2008年的年度策略报告,说2008年预计上证指数将在3000点到8000点之间波动。当时看完报告的我,把这个给所有见得到的同事看,说这一预测就是5000点的区间,这年度策略报告也太好写了吧!他怎么不说上证指数会在0点到10000点之间波动,那正确率肯定就是100%了!

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不但第二年上证指数波动巨大,甚至连招商5000点的区间都被打穿了,超出1300点。这是年轻的我第一次感受到趋势的力量和这个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当时招商的年度策略报告已经是所有券商报告中对波动幅度预测最大的,其他的……普遍都乐观到,回过头看那些研究员肯定想扇自己两个耳光然后把报告删了绝不承认这是自己写的地步。

对不起,CMS,虽然那时候,我还是招商最大营业部之一的最大几个客户之一。彼时该营业部的负责人和客服主管现在依然还在招商。

总有些东西变了,总有些东西还在~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