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情美文|生产队时期的民办老师:撑起农村教育的脊梁

 刘沟村图书馆 2024-09-27

图片

生产队时期的民办老师:撑起农村教育的脊梁

文/陈晓云

     在生产队时期的农村,60 后、70 后甚至 80 后,大多都曾在民办老师的启蒙下,开启了知识的大门。那些年,民办老师犹如点点繁星,照亮了农村教育的天空,他们的贡献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衡量,他们用坚守和付出,撑起了农村初级教育的一片天。

     民办老师,这个特殊的称谓,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和对家乡孩子的期望,毅然投身于教育事业。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却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摸索着教学的方法;他们没有优厚的待遇,却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小学就是几间简陋的土坯房,窗户上糊着的纸在风中瑟瑟作响。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黑板也常常是斑驳模糊。而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民办老师们却像不知疲倦的园丁,辛勤地耕耘着。

图片

     他们不仅要教授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还要兼顾音乐、体育、美术。虽然教学资源匮乏,但他们总能想方设法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描绘出知识的海洋;一张口、一双手,就能传递出无尽的智慧。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照进村庄,民办老师已经早早地来到学校,准备一天的课程。他们的身影在校园里忙碌着,打扫教室、整理教具,一切都只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上课铃响,他们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用那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课间休息时,他们又变成了孩子们的伙伴,和大家一起跳绳、踢毽子,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放学了,他们还要护送孩子们回家,走过乡间的小路,穿过金黄的稻田,直到把每一个孩子都安全送到家。

     民办老师的生活并不富裕,他们的工资微薄,甚至难以维持生计。但他们从未抱怨过,也从未放弃过。他们在课余时间还要种地、做家务,却从未因此耽误过教学。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民办老师是孩子们心中的明灯,是知识的象征。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农村孩子的品德和意志。

     他们或许没有高深的学术造诣,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朴素的人生智慧。他们会给孩子们讲农村的故事,让他们懂得劳动的价值;他们会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孩子们学会了坚韧、勤劳和感恩。

     八十年代以前,农村的教育条件十分艰苦。但正是这些民办老师的坚守,让农村的孩子们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农村教育的重担,为农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有素质的人才。

图片

     如今,时代在变迁,农村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民办老师这个群体也逐渐成为了历史。但他们的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回首往事,那些曾经在民办老师教导下成长的孩子们,如今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他们带着民办老师赋予的知识和力量,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民办老师的启蒙和培养。

     在岁月的长河中,民办老师是那一朵朵默默绽放的浪花,虽然平凡,却无比璀璨。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教育之歌。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农村教育的史册上,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敬意和怀念。

     让我们铭记那些生产队时期的民办老师,感恩他们为农村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愿他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