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里的:后羿传说真相

 道就是爱 2024-09-27

每个古代族群的自述起源史,都是来自神话。

在理性主义重塑人们以科学方式来认知自己先祖起源史前,也即以达尔文《物种起源》为代表的这百年才有的新知识重塑人们认识到有关人类与自己民族起源史前,古人都对那些神话坚信不疑,故而长期将其认同为真实历史。

古希腊人坚信宙斯及其家人之间的诸神之战,古埃及人坚信拉及其诸神生活的天国与地狱,亚伯拉罕系人坚信耶和华、亚当与夏娃等的神话……

甚至到了18世纪,欧洲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仍在其名著《自然史》里宣扬神灵创世。

宗教神话,是漫长岁月里人类理解世界、生物、时间、及人,之所以存在与存在意义的唯一解释。

作为同样古老的华夏族,我们先祖也绕不开这个将神话视作真实历史的社会阶段。

我们先祖并不知道什么是宇宙大爆炸,什么是DNA,也不知道人类起源自非洲,更没有近代才诞生的民族概念。

先祖们只能用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一个:阴阳混沌时代,一个盘古开天地时代,一个天圆地方的世界,以及中国就是这宇宙中心的时代。

正是在这想象的创世纪时代里,又必然生出诸神时代。包括:黄帝率诸神大战时代,黄帝登仙,黄帝留在人间的半人半神的子嗣们继续混战的时代等。

以此推理:

假若将炎黄视作创世纪神话,那么夏朝就代表创世纪后作为第一批神人混血的王者们统御人间的神话王国时代。

那么,有关夏朝的存在与否:就可以得到理性答案。

即,因为存在古人理解的历史概念与我们现在的历史概念有着严重认知偏差,所以我们必须提前认识到这个问题。

只有通过这样的逻辑,我们才能重读出神话与史实混杂信息背后的本族群历史真相。

我将以上面的逻辑,来深度探讨有关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

一、有关后羿的最早文本出处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后羿,先秦时代一直单称为“羿”。

若严格按文本历史考证,那么记录春秋末期孔子师徒言行的《论语》,应是现存最早有关“羿”及其善射的记录。

从《论语》的三字记录,已能显示出“羿”是当时人们非常熟知的传说人物。

更具体记录到“羿”故事的,则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在里面记录到:帝俊赐羿彤弓白羽箭以下凡拯救人民,羿用神弓射杀了另一神人凿齿。

后来凿齿,又被传为妖兽。与猰貐、九婴、大风、封豨、修蛇,共被称为“六害”,而最终都被羿射杀。

唐宋时期的文本,有引自疑似古《山海经》记录,保存有现在最著名的:后羿射十日的传说记录。

当然,以上故事都已被记录在西汉刘安的《淮南子》里。

通过以上记录,我们能确认:先秦时代,羿已是非常知名的神射手;并且,《山海经》更给我们确认了“羿”属于神灵,所以应以“羿神”称呼更合适

二、《山海经》与商族宗教渊源

现存的华夏神谱,基本是儒道两家共同传承下来。

在现存神谱里,华夏最高神灵是“昊天上帝”,又被称为“老天爷”,或仅被称为“天”。

如果要论创世纪史,那就必须起始于“昊天上帝”。

但《山海经》记录到了另一个创世纪神灵“帝俊”,一个并不为后人所知与断了祭祀的神灵。

这就导致中国大地实际出现了“两套”宗教体系。

一个“昊天上帝”体系,一个“帝俊”体系。

最终“昊天上帝”体系胜出。

但其遗留下的问题,至今仍在争议:即,这个奇怪的“帝俊”神灵到底是谁,来自哪里,与“昊天上帝”什么关系?

它更引发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因为华夏族是“昊天上帝”及其孩子的“炎黄二帝”繁衍下来的,作为后代子嗣的我们不可能同时有两个“祖宗”。

所以,这另一宗教体系的“帝俊”,似乎与我们无关,以至于最终无人祭祀,而被遗忘……

实际早在“帝俊”引发这些问题前,正统的华夏史修撰者们也已发现一个大问题:在编修华夏史最为重要的“五帝”神谱时,发现其在先秦史里非常混乱,至少涉及到了10多个神灵……

随着近现代考古发现,有关上面的问题不仅没被解答,反而带来更多问题:

Image

如发现的楚帛《十二月神图》,里面的动物系与妖怪系神灵,与我们现在的华夏神谱几乎完全不同,就似两个不同宗教体系。

不过它是已知最早提到“女娲”神灵的先秦实物证据,可知也的确是正统华夏神谱系。

甲骨文里发现的商王祖谱,与世传商王谱系有重大差异:甲骨文里王亥以上仅有3个未识别出的祖先,而世传版本里却高达6个人名。

这说明世传版本,为其掺入了至少3个新祖先进来。

我不能说是”造假“,后面将说明:很可能只是把一个名为“夏朝”的神话王国里的神灵,强行多塞进来3个而已。

Image

当甲骨文遇到《山海经》,人们便惊讶到:《山海经》是第一个准确无误提到商王先祖叫“王亥”的,之前的各史都将其名字搞错。

另一个极关键发现是:《山海经》是目前已知唯一正确提到并基本准确对应到了甲骨文里才发现的商族宗教里的四方神灵名字的现存书籍,即:甲骨文里的东方神析,《山海经》叫“折丹”(古文“析”与“折”相同);甲骨文里的南方神疑似叫“因”,《山海经》叫因因乎;甲骨文里的西方神夷,《山海经》叫石夷;甲骨文里西方神有残缺字疑似叫“夗”,而《山海经》里的叫鵷。

另外,甲骨文里没有夏朝,准确说连“夏”这个字都没有;也没有黄帝与华夏族。

当我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尝试将商族与周族作为两个拥有不同宗教体系的族群来处理时,发现以上遗留的各类问题都“迎刃而解”。

后来,在研究商代青铜器与周代青铜器浮雕差异时,也能完整解释其发生风格巨变现象的问题。

甚至,解决了当下考古发现的楚王姓酓而非芈这难题。

这一切,都不断证明我分析思路的正确性。

也就是说:《山海经》实际保存了大量近乎灭失的古老商族宗教文化信息。

从这点出发,我们就能理解“帝俊”应是商族自己宗教文化里的创世之神。

随着周灭商,周族的昊天上帝成为其统治帝国里的正统最高神灵,这才导致另一宗教最高神灵的帝俊被慢慢遗忘。

将《山海经》与商族宗教以确凿证据关联起来后,我们就能接着讨论后羿的起源。

三、寅神与后羿

早在《天干地支造字起源考》里,我提到“天干”属于天神系,这以商王各王名字包含此字为依据;另一推测,“地支”属于仆从神系。

在仆从神系里,我以生物学特征来考察诸字,并联系中国神话,先确定了“亥”是“天狐”,也即“九尾狐”;“辰”是天狗。

后来进一步确认了“酉”实际就是“祝融”,一个蛇龙型动物神灵。这完美回答了现代才发现的楚王姓“酓”而非“芈”的奇怪现象的原因。

我更指出:天干地支,并非简单的时间记录工具,而是着重在宗教上表达人间的每一天都在受一位主神+一位仆从神的庇护。

一位主神+一位仆从神的宗教格式,后来被周宗教给完整复制下来。

如以今日2024年8月11日为例,老黄历为甲辰年壬申月丁未日,本天的主神是:蓐收;仆从神是:玉堂。

以上神灵,在先秦时代基本都是以动物、人兽合体、怪物等形象出现,与后来的人神形象极为不同。

Image

不仅深受商宗教影响的楚国宗教文化如此,连周宗教的齐鲁两国也差不多。像上图出自山东海岱考古的贝壳画:一个拥有四张脸的怪异神灵。在我看来:这就是当时周人后裔心中的黄帝形象。鲁国的《尸子》,提到了“黄帝四面”问题。尽管他解释为这是黄帝有四个能臣来监督四方,但这还是反映出当时社会就是认为黄帝是有“四张脸”的神灵。

《左传》提到当时人们认为大禹的父亲:鲧,有以黄熊面目示人。

《山海经》里没直接提到黄帝形象,但提到其有吃玉石等神力,更提到黄帝的好几个孩子都是人兽合体形象。

至于后来传承下来的人神宗教,从这里就能明白:实际正是儒教改革,道教跟进的结果。

只有了解到先秦时代的商周神灵主要以动物、怪物、人兽合体等形象出现,我们才能理解下面论证的:寅神到后羿的形象变化原因。

Image

尽管商代甲骨文与西周金文的“寅”的样式很多,但总体上反映的是:人+箭,合体特征。

在西周部分金文上,更直观的将“寅”表现成“人神”或“神灵”特征,比如附上“两只眼睛”。

参考我前面对商族宗教文化的介绍,即:地支代表仆从神;商周神灵的形象特征:动物、怪物与人兽合体特征;

以及联系到作为神灵的后羿,在春秋时代已非常流行这事实。

到此,我们就能确定:寅神,实际正是羿神

我在以前文章论证过:商代已有后来道教的“元神”初级概念。

元神概念里,特别重要的是“化”的概念。

甲骨文已有“化”Image

化,即是“变化”,也是“幻化”。

作为神灵,可以“幻化”成任何物体。如孙悟空就能幻化成寺庙、石头等。

所以,我们就不会疑惑:寅神为何会以人+箭的形象来“幻化”出现了。

四、神话王国--夏朝。

甲骨文里没有夏朝的线索,甚至连“夏”这个字都没有。

不过,寅神--后羿、酉神--祝融的破解,却又似乎把其与传说王朝给联系起来。

传说后羿就曾在夏朝称王,不过辨史者又发现其在上古时间里冲突,所以又改口说夏朝的后羿与黄帝时的后羿:不是一个人……

后羿的考证先暂停,我们再来看史书记录到的楚王先祖的历史。

《史记》记录了一众楚王先祖,包括:颛顼-卷章-重黎-吴回-陆终-季连……

其中季连,按其兄弟昆吾氏生活在夏朝,所以其也是生活在夏朝--这是司马迁援引古代资料而考证的结果。

不过,清华简《楚居》里以楚王家族记忆为准,清楚记录着:始祖季连是商朝后期武丁时的人物。

也就是说:季连并不生活在司马迁笔下的“夏朝”。

在《楚居》里,季连用“降”字,这是“神仙下凡”的术语。每个族群的神话始祖必然开始于神仙下凡或神人混血。所以,在楚王家族记忆里,季连已经是第一位神祖,其前面只有在天神灵而不会有人间先祖。季连之后,楚王都用“生”字,即“人间所生”。

从《楚居》里,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仍保有浓厚商宗教信仰的楚王家族,根本就不承认周宗教里的夏朝存在。

实际上,夏朝、华夏族、黄帝、昊天上帝等,都是伴随周人崛起才出现的新概念。

在姬周贵族记忆里:其先祖与商族先祖都共同生活过在一个名为“夏朝”的王朝阶段。

姬周贵族,更是以“夏族后裔”来称呼自己。

通过甲骨文及《楚居》等证据,我们能确信的是那个“旧王朝”并不存在。

姬周贵族,只不过是把一个自己认知里的王朝记忆,后来不知为何变相融入到了信仰商宗教的贵族记忆里

在开篇我已简述了古代民族在描述自己起源史时,都来自神话。

具体而言,在这神话里:不仅包含最高神灵的创世纪史,也包括神灵子嗣在天界与人间统御与诸神混战史。

夏朝,实际正是周族自创民族神话里的一个诸神子嗣统御人间时代。

即,一个传说王国。

在古希腊神话、亚伯拉汉系神话(犹太、基督、伊斯兰为一个源头)、北欧神话、古印度神话等里,无处不见这种传说王朝记录。

这是古人在构建:创世-神-人,三者关系时的必然逻辑。

我们应当明白:在那个将神灵创世当作信史的时代,姬周贵族对自己的这些民族神话是笃信不疑的

所以,相信夏朝的存在,也就成了周人宗教信仰上的必然事件,而非来自人为杜撰。

正是周宗教的到来,才让整个周帝国大地上出现了两个宗教体系:昊天上帝体系与帝俊体系。

贵族们在这两个不同神灵体系里,或被宗教文化吸引,或出于政治目的,而来回切换,不断将两者之间的神灵混淆在一起。

从而出现了先秦时人们已发现:涉及“五帝”身份的多达10个以上神灵,而非常混乱的现象。

在楚王这,表现的特别明显:楚王始祖季连皈依商宗教,被商王武丁敕封为酉神--祝融之后,因此得姓为“酓”。随着姬周崛起,楚王出于政治原因而皈依周宗教这边,被周天王仍敕封为“祝融”之后,不过新赐姓“芈”。但在楚王家族内部,酓姓仍被传承着。再后来,随着楚国崛起,有了颠覆周天下的实力,所以楚王就公开恢复酓姓,自称“蛮人”--是自夸始祖与神灵都是动物神灵,以蔑视周宗教。但在华夏族这边,仍以芈姓为其纪事,以维护周天王在周宗教里的至高无上地位。楚王家族,随时可以根据政治需要来在两套宗教体系里切换自己身份。

这正是楚王酓姓与芈姓两个姓氏问题的历史真相。

小故事:

实际上,中国人至今仍在延续这种行为。如中国基督徒与穆斯林,他们也有自己宗教经名。根据场景需要,信徒们在中国姓名与基督教/伊斯兰教经名之间,来回切换身份。海外被这些宗教同化严重的华人,都放弃了中国姓名,而完全采用宗教经名。

五、结尾

通过对“后羿”神灵在商宗教里“寅神”角色还原,我们又一次清晰看到周宗教是如何将中国大地上的多族群都给整合为一个“华夏族”的真相。

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宗教,是提供想象共同体的关键材料之一。

血缘、文化、语言、地域等元素,仍不过是促成想象共同体里的工具。

周人正是用周宗教与华夏族,来促成了各族群在文化上的共同想象,而诞生了如今的汉族。

儒教,正是促成这个想象的民族共同体的关键力量。

其用天地、炎黄、祖宗、孔子等为核心信仰工具,促成了各族群人在想象里将自己认同为华夏族后裔。

1953年,来自云南班老地区的佤族人,讲泰语,但坚决认定自己是汉族,属于诸葛亮后人,世代为中国守护南部边疆。后经中央特批,顺从民心,集体纳入汉族。此事涉及到中缅两国边境及边境族群划分,所以当时影响非常大。

所以,直到这几十年中外学界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汉族,就是儒教创造的民族。

一旦有人击碎这个想象的梦,那就是民族解体的开始。

这正如穆斯林化的汉人,最终形成了回族。

基督教化的汉人,很多也否定自己的炎黄先祖信仰,而自认为是亚伯拉罕之后。在海外,很多干脆直接放弃了汉人姓名与文化,取了《基督经》里的姓名,而彻底让自己脱离汉族。

脱离了儒教塑造的民族想象,于是乎他们就将自己先祖想象为来自中东。

这些汉族内的大分裂,最终在中国历史上演变成极度血腥的大冲突,尤其以清末的基督教太平天国与西北回民战争最为突出。前者造成4000万人死亡,后者造成2000万人死亡……

这,本都是不该发生的事。

附:

重解神话:一部另类的华夏族起源史

一部另类的华夏族起源史(终章)华夏族的兴起

源于宗教符文:有关汉字起源的历史

甲骨文里的:《易经》“元亨利贞”之本义

《史记》之错:楚王姓酓不姓芈背后的复杂华夏史

天狗与蚩尤,被遗忘的殷商神话

神话与历史,古籍里消失的中国民族考

黄帝源起:周文王修仙的神启

从天使到神鸟,凤凰的变迁史

春、夏、秋、冬,消失的中国日神信仰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