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候鸟通常在一个地方产卵、育雏,然后到另一个地方越冬。有时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而后返回;有时远涉重洋,但也毫不畏惧。 鸿雁是中国常见的候鸟,《吕氏春秋》这样记载鸿雁按时迁徙的现象:“孟秋之月鸿雁北,孟春之月鸿雁来。”令人费解的是,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唐代诗人韦庄曾有诗云:“去岁辞巢别近邻,今来空讶草堂新。花开对语应相问,不是村中旧主人。”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个问题, 有人猜想,候鸟能通过身体中类似钟表的感觉器官,在天空飞行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地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也有人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能够在飞行中“自觉”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顺利到达目的地。还有人认为,候鸟对地球磁场的变化十分敏感,能够依据地磁场辨别方向, 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地图罗盘理论。他们认为,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可以实时敏锐地感知当前位置的磁场性质及其非常细微的变化,可以把某一地点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看作是“路标”,候鸟经过或在那里停留时,这个磁信息路标会被大脑记录下来,而飞行中实时感觉到的磁力方向可以指引它们前往这一路标地点,这无异于揣了个精准的“指南针”。飞行经验丰富的成年鸟将一个个路标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等信息组合在一起,相当于绘制了一张完整精细的“地图”。 大量行为学实验从各个方面印证了地图罗盘理论的正确性。有科学家在赤道附近制造了一个假磁极,成功诱骗了迁徙中的花园莺飞向错误的方向。还有一批研究人员在撒哈拉沙漠中设置了若干地磁路标,在此放飞的夜莺连续5天都没能飞出沙漠。也有科学家在鸽子头部放置了一个可控的电磁线圈,他们发现,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电磁场来控制鸽子飞行的方向…… 由此可以推断,鸟类能将来自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整理,最终对前行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要全面解开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疑问,尚待时日。 (取材于李德、朱晓璐、王江云的相关文章) 材料 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的教授们组成的团队,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比非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的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该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 年6月23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自然》杂志。 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4a蛋白,它被认为是很多候鸟感知磁场的关键物质。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光线照射到候鸟眼睛时,与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进入激发态,促使FAD 从所处环境中获得一个氢离子变成FADH,产生一个空的电子轨道。此时,电子传递开启,FADH-会从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中夺取一个电子来填充空出的轨道,最终形成FADH和一个失去电子的色氨酸。 到这里仍然处于生物化学领域,接下来最玄妙的部分涉及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是一种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具有自旋的内在性质,自旋的指向可以通过操作来改变。当几个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则可视作一个整体,即使将这些粒子分开,它们也可以无视距离相互感应,这一现象被称作“量子纠缠”。 得到电子的FADH与失去电子的色氨酸变成了两个自由基,曾经在一起的电子依旧保持量子纠缠,原先自旋时处于单态的电子对转变成三重态,自旋单态和三重态之间微妙的平衡性对地球磁场的强度和角度非常敏感。电子的自旋会产生磁矩,当与磁场作用的时候,自旋不同的电子就会和磁场呈现出相同和相反的排列,导致两个电子的能态出现轻微的差异。 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如果处于单态,生化反应回到起点,FADH变回FAD,色氨酸收回电子,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正常亮度。如果处于三重态,FADH不变回FAD,色氨酸仍然处于自由基状态,二者保持纠缠态,对应的感光细胞显示为高亮。那么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相当于对周边的地球磁场进行扫描,它们所“看到”的景象会随之改变,不同的方向对应的“光亮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能够准确进行辨别,最终找到迁徙的方向。 在我国科学家看来,磁感应和生物导航原理的阐明,可能引发物理学新模型的提出和生物学新机理的发现,甚至将推动新一代的仿生导航仪和定位仪以及生物磁控技术的全面发展。 (取材于赵天昊、韩扬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候鸟迁徙特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季节变化 B.具有周期性 C.目的地明确 D.路线多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地图罗盘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鸟类体内有一套能获得方位信息的磁导航系统。 B.磁导航系统可感知所处位置的磁场性质和交化。 C.候鸟大脑能记录经停地的地磁场强度和磁倾角。 D.形象描述了候鸟迁徙中辨方向、记路线的过程。 3.根据材料二,下面对“FADH'”的主要形成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候鸟眼睛 被阳光照射 FAD 分子 吸收蓝光能量,获得氢离子 FADH- B.4个色氨酸 被阳光照射 隐花色素4a 蛋白 吸收蓝光能量 FADH- C.候鸟眼睛 吸收蓝光能量 FAD 分子 获得氢离子,夺取电子 FADH- D.4个色氨酸 发挥作用 隐花色素 4a蛋白 获得氢离子 FADH-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科学家可通过技术控制鸟类的一些行为活动。 B.隐花色素4a蛋白由氨基酸组成,对蓝光非常敏感。 C.相互作用过的电子分开后,也会无视距离相互感应。 D.候鸟转动头部,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请简要说明人类对候鸟辨别方向之谜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推进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第六病室 [俄]契诃夫 从前,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伊凡·德米特里住在莫斯科,在那里上大学,每月收到六七十个卢布,不知道什么叫穷,后来他不得不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只好从早到晚去报酬很低的家馆,做抄写工作,却仍旧挨饿,因为他把全部收入都寄给母亲维持生计了。伊凡·德米特里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他垂头丧气,变得虚弱不堪,不久就放弃学业,回到家乡。在这里,在这座小城里,他多方托人,谋到了县立学校的一份教职。但他跟同事相处不好,学生也不喜欢他,不久他就辞职不干了。母亲又去世了。他有半年之久失业在家,只靠面包和水生活,后来就当上了法院的民事执行员。他一直担任这个职务,直到因病被解职为止。 他向来没有给人留下健康的印象,即使在青春年少的大学期间也是这样。他总是脸色苍白,身体消瘦,经常感冒,吃得少,睡不好。他总想跟人们交往,但由于他生性急躁、多疑,他没有朋友,没有一个至交。不论跟他谈什么,他总是归结到一点:这个城市的生活沉闷,无聊,这个社会没有高尚的需求,过着毫无生气、毫无意义的生活,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暴力、愚昧、腐化和伪善。卑鄙的人锦衣玉食,正直的人忍饥挨饿;必须让这个社会认清自己的面目,感到震惊才好。 在这个城里,尽管他尖刻地批评人,容易冲动,可是大家都喜爱他,背地里总是亲切地叫他万尼亚。他那天生的体贴、乐于帮忙的性情、正派的作风、道德的纯洁,他那又旧又小的礼服、病弱的外貌、家庭的不幸,在人们心中勾起一种美好、热烈、忧郁的感情。再说,他受过很好的教育,念过许多书,照城里人的看法,他无所不知,在这个城里像是一部备人查考的活字典。 一个秋天的早晨,伊凡·德米特里翻起大衣领子,在泥泞中啪嗒啪嗒地走着,穿过小巷和一些偏僻的地方,费力地去找一个小市民的家,凭执行票向他收款。在一条巷子里他遇到两个荷枪实弹的士兵押送着两名戴着手铐的犯人。不知为什么他突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手铐,就这样由人押着,走在泥地里,送进监狱去。他在小市民家待了一会儿,然后回家。在邮局附近他遇见一个认识的警官,对方跟他打了招呼,还和他一道走了几步,不知为什么他又觉得这很可疑。晚上他在屋里没有点灯,夜里也不睡觉,老想着他可能被捕,戴上手铐,关进监狱。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失,而且可以担保他今后也绝不会去杀人、放火、偷盗。可是,无意中偶然犯下罪行难道不容易吗?难道不会有人诬陷吗?最后,难道法院不可能出错吗?而在现行的诉讼程序下,法院的错判是完全可能的,不足为怪的。 早晨,伊凡·德米特里起床后心存恐惧,额头上冒出冷汗,已经完全相信,他每时每刻都可能被捕。从此,伊凡·德米特里日日夜夜受尽折磨。所有路过窗下的人和走进院子的人都像是奸细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长通常坐着双套马车从街上经过,他这是从城郊的庄园去警察局上班。可是伊凡·德米特里每一次都觉得:马车跑得大快,他的神色异样,显然他急着跑去报告:城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犯人。每逢有人拉铃或者敲门,伊凡·德米特里就浑身打颤,如果在女房东家里遇到生人,他就惶惶不安。可是遇见警察和宪兵时他却露出笑脸,还吹着口哨,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一连几夜睡不着觉,等着被捕,可是又故意大声打鼾,像睡着的人那样连连吁气,好让女房东觉得他睡着了。 他开始离群索居,避开人们。他原先就讨厌自己的职务,现在更是忍受不了这种工作。他生怕有人使坏整他,偷偷往他的口袋里塞进贿赂,然后去告发他。或者他自己无意中在公文上出错。现在他每天都能想出成千上万条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明应当认真为自己的自由和名誉担忧。正因为如此,他对外界,特别是对书籍的兴趣便明显地减弱,他的记忆力也大为衰退了。 到了春天,雪化了,在公墓附近的一条冲沟里发现两具部分腐烂的尸体。这是一个老妇人和小男孩。伊凡·德米特里害怕别人以为这是他杀死的,便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还面带微笑。可是遇见熟人时,他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一再声明,没有比杀害弱小的、无力自卫的人更卑鄙的罪行了。可是这种作假很快就使他厌倦,他略加思索后认定,最好的办法就是躲进女房东的地窖里去。他在地窖里坐了一整天,之后又坐了一夜一天。他冻得厉害,等到天黑便偷偷地像贼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里。天亮之前,他一直站在房间中央,身子一动不动,留心听着外面的动静。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就有几个修炉匠来找女房东。恐惧偷偷地告诉他,这些人是打扮成修炉匠的警察。于是他悄悄地溜出住宅,没戴帽子,没穿上衣,惊骇万分地顺着大街跑去。几条狗汪汪叫着追他,有个男人在后面不住地喊叫,风在他耳边呼啸,伊凡·德米特里便觉得全世界的暴力都聚集在他的背后,现在要来抓住他。 由于伊凡·德米特里在家里无法生活和治疗,只好把他送进医院,不久安德烈·叶菲梅奇便下令把他转到第六病室。过了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凡·德米特里,他的书由女房东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给小孩子陆续偷走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主人公在父亲死后,就整日忙于生计,无力上学,后来又因为人际关系辞去工作,他后来的“病”与这些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B.贫穷导致主人公给人留下不健康的印象,他身体虚弱,又因为性格问题,缺乏朋友,这也为他后来“生病”埋下伏笔。 C.主人公在路上遇到士兵押送犯人,这是引发他“生病”的导火索,他从此总是疑心自己会被警察抓进监狱,整日郁郁寡欢。 D.人们一开始喜爱他,因为他博学而善良,可最后人们过了一年就忘了他,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俄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提到主人公因生病离职,引出下文对主人公健康状况的叙写,再交代他生病的相关情况和结果,结构严谨。 B.小说塑造主人公时用到了外貌、神态、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全方位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丰富而立体。 C.小说行文中多次强调时间,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到最后的“过了一年”,都是为了交代主人公“生病”的原因。 D.小说情节详略得当,对于主人公早期的生活经历简略地叙述,节奏很快;对于他生病的原因、过程记叙十分详细。 8. 有人认为伊凡·德米特里是一个“清醒的疯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5分) 9. 在伊凡·德米特里的想象里存在着一个虚构的世界,谈谈这个虚构世界在当时的现实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有删改) 材料二: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縆以船曳之而行。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于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縆,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昉,建议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是时天下皆言浚川铁耙龙爪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转运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按视。诸埽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 (节选自《涑水记闻》,有删改) 【注释】牒,文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其法A用铁B数斤C为龙爪形D沈之E水底F系縆G以船H曳之而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原意为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的以备考核的业绩。 B.“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已”的“已”意思不同。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B.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转运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②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了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小题。 舟中二首①(其一)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②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诗人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作诗于离任途中。②火:文中指磷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一开篇就浓墨重彩地描写途中所遇的恶风巨浪,诗人置身其间,感到惊心动魄。 B.首联主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突然袭来的风浪,与题目中的“舟中”二字相切合。 C.本诗与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都写了“坐起”的细节,都表达诗人被罢职的愤懑。 D.尾联抒写诗人去国还家时的万千感慨,昔日壮志雄心,今已化作缕缕白发、声声叹息。 16.本诗颔联写风浪的威势既迅疾又壮猛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 ,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 (2) 我们回到乡村老家,远望天府农田,炊烟轻柔飘升,陶渊明“ , ”(《归园田居·其一》)和谐安宁的意境跃然而上。 (3) 我们跃上巍峨华山,“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杜甫“ , ”(《登高》)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让我们感同身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打着背包奔赴这片连一杯淡水、一捧黄土也要到几十公里外去取的盐湖边扎下帐篷。最原始的铁勺、铁耙、铁钻、铁锹,都是他们使用的工具。他们穿上水靴蹚入盐池挖盐,土法上马生产出第一批钾肥,填补了中国没有钾肥生产的空白。 如今,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块块分割整齐的湖田一个比一个大,一艘艘现代化采盐船正在抽吸湖里的卤水。厂房里生产大量钾肥,____,不用问,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人力大大节省了……察尔汗盐湖大规模开发的序幕已经拉开。 走上“万丈盐桥”,公路就像一座桥悬浮在卤水上面。宽阔光滑的路面,与周围自然结成的盐盖连成一体。脚下没有奔腾的流水,而是注满涌动卤水的盐盖。踩在上面,平稳踏实,感觉与城市里的柏油马路没有两样。有趣的是盐桥维修的方法别具一格,一旦路面出现坑坑洼洼,只要从附近的盐盖上铲一点盐粒,再去路边挖的盐水坑里舀一勺浓浓的卤水浇上去,盐粒融化后凝固,____。 漫步盐湖间,一个个盐体结晶宛如春天盛开的花朵。千姿百态的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这儿一簇,那儿一丛,丛丛簇簇恣意绽放在盐湖中,直奔我的眼底。这些梦幻般的盐花呈现出的鬼斧神工,虽然不可能人工复制,但那些被时光刻录的留存,仍旧埋藏在深深的盐湖中,我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激动。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19.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4分) 20. 文中的画横线句子如果改成“打着背包奔赴这片盐湖边扎下帐篷”,与原文意思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糖友普遍比较关心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进食的顺序。糖友在注意进食顺序的同时,也要选择合适食物,只要这样控糖才能事半功倍。回想一下自己的进食顺序,很多人都是混合进食,一口饭一口菜混合吃;或者是先吃饭,吃肉,最后再吃青菜,饭后再来一碗汤。其实这些进餐顺序对于糖友来说都是不对的。正确的进餐顺序应该是吃饭前,喝一小碗汤,增加饱腹感,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这里说的汤,一定要清淡,少油少盐。不喜欢喝汤或高尿酸患者可以喝水代替。喝汤后吃蔬菜,尽量吃绿叶蔬菜。因为蔬菜的热量比较低,吃得多也不会让血糖升得太快;加上青菜的纤维素多,会有饱腹感。吃青菜的时候可以搭配肉类,肉类的量控制在一个巴掌大小,即150~200克左右,不要过量,不然会增加总热量,不利于血糖控制。最后吃主食,由于已经进食了蔬菜跟肉类,胃容量被占据了一大半,所以主食的量肯定会相应减少。 21.下列句子中的“大小”和文中加点的“大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你怎么能直呼老师的名字呢?这么没大小可不行! B.他接过姥姥做的千层底,一试穿,大小正合适。 C.张县丞一家大小六口,都靠他这点微薄的俸禄肯定不行。 D.你别看不上这个铺子,它大小是笔生意啊。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古代优秀的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其位,则积极建言献策,以期有补于世用;不在其位,仍能心系朝堂,时时牵挂国事,以各种方式表白心迹。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答案】 1.D 2.A 3.A 4.D 5.①早期,科学家提出关于候鸟辨别方向原因的各种假说(感觉器官说、气象说、磁场说)。 ②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地图罗盘理论”,大量行为学实验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科学家由此推断出鸟类能将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分析,对前行方向做出正确判断, ③近期,科学家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生物化学、量子力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4a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是候鸟迁徙中获得方位信息的原因,候鸟辨别方向之谜被全面解开。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路线多变化”错,根据材料一“候鸟迁徙时有着准确地辨别方向的能力,如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它去年搭的窝”可知,候鸟的迁徙路线是固定不变的。 故答案为: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鸟类体内有一套能获得方位信息的磁导航系统”,材料一第四段“候鸟体内拥有一套完善的磁导航系统”说的是“候鸟”,选项“鸟类”扩大了范围。 故答案为: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隐花色素4a蛋白”是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物质,不是被阳光照射形成的。 C.“候鸟眼睛”“吸收蓝光能量”错,“隐花色素4a蛋白紧密结合的一个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是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 D.“4个色氨酸”“发挥作用”形成“隐花色素4a蛋白”错误。由原文材料二“隐花色素4a蛋白由527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的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可知,隐花色素4a蛋白是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物质,是4个色氨酸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发挥着关键作用。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D.“候鸟转动头部,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曲解文意,原文材料二是“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 故答案为:D。 【答案】 6.B 7.C 8.①清醒之处:他认为这个社会充斥着暴力和伪善,卑鄙的人锦衣玉食,正直的人忍饥挨饿,这些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他有强烈的道德感和正义感,体贴、乐于助人、正派、道德纯洁。②疯狂之处:他对被捕的恐惧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他开始怀疑自己会被人诬陷,或法院可能会错判他;他开始离群索居,害怕别人以为他是凶手,甚至躲进地窖,表现出明显的妄想症状和极端的行为。③他的“清醒”在于他对社会的批判和道德感,而他的“疯狂”则表现在对被捕的极度恐惧和异常行为。他的清醒与疯狂交织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清醒的疯子”。 9.①社会不公的反映:他认为社会充斥着暴力、愚昧、腐化和伪善,卑鄙的人锦衣玉食,正直的人忍饥挨饿。他的虚构世界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不公的反映,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他希望让社会认清自己的面目。他的虚构世界中充满了对正义的渴望和对社会改良的期盼。②个人精神状态的写照:他的虚构世界充满了对被捕的恐惧和对人际关系的怀疑,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恐惧和孤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具有普遍性,许多人都面临着类似的心理困境;他的虚构世界最终导致了他精神崩溃,表现出明显的妄想症状和极端行为。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压迫和精神困境的象征。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贫穷导致主人公给人留下不健康的印象”错误。从原文第二段“他向来没有给人留下健康的印象,即使在青春年少的大学期间也是这样”可知,主人公一直给人留下不健康的印象。结合第一段“在父亲活着的时候,伊凡·德米特里住在莫斯科,在那里上大学,每月收到六七十个卢布,不知道什么叫穷”可知,大学前的主人公不贫穷。 故答案为:B。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都是为了交代主人公'生病’的原因”错误。小说强调时间是交代故事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如从原文“过了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凡·德米特里”可知,“过了一年”是为了交代主人公被转移到第六病室,然后被大家遗忘的小说情节,没有交代“生病”原因。 故答案为:C。 【答案】 10.DFG 11.B 12.A 13.①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 ②范子渊嘱咐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 14.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②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个方法是用几斤铁铸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绳索,用船拖拽它前行。 “其法”是主语,“用铁数斤”是状语,“为”是谓语,“龙爪形”是宾语,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J处断开; “沈之水底”是“沈之(于)水底”的省略句,“水底”后断开,即N处断开; “系絙”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G处断开。 故答案为:DFG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B.“意为停止”错,应为时间词“不久”,句意:过一段时间,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无法自已”的“已”是“停止”,句意: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C.正确,“资”,意为供给,句意:正适合供人们谈笑。/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 D.正确,“罔”,意为欺骗,句意:共同做欺骗君王的事。/“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以铁、木、石为材料”错,原文“以石压之”,可见“石”不是制作材料;“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无中生有,原文“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只是介绍了制作和使用方法,没有谈到效果。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兼听广纳”,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拥蔽”,堵塞蒙蔽;“通”,通达。 (2)“属”,通“嘱”,告诉;“牒”,文书;“从”,听从。 故答案为:①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 ②范子渊嘱咐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可知,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故答案为: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②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答案】 15.C 16.示例: ①“疾如万骑千里来”,写风浪之迅疾,仿佛万马奔腾,瞬息千里。 ②“气压三江五湖上”,写风浪气势壮猛,简直有碾压三江五湖之威。 ③此二句虚实结合,夸张有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舟中所见风浪撼人心魄的巨大威势。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都表达诗人被罢职的愤懑”曲解文意。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表达了诗人知道好友被贬后的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无限悲凉,表现诗人对白居易的关切之情,并非“表达诗人被罢职的愤懑”。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疾如”句比喻中有夸张,诗句写风涛之迅疾,仿佛万马破空而来,瞬息千里,将迅猛的风浪夸张的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万骑千里来,气势磅礴,撼人心魄。 ②“气压三江五湖上”,以重笔渲染风浪的威势,次写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为夸张,紧承上文,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③诗句通过夸张的修辞联想想象,由眼前景想到虚拟的军队和三江五胡,虚实结合,夸张有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舟中所见风浪撼人心魄的巨大威势,启人想象,极具代入感。 17.【答案】(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峦、怒、暧、墟、繁霜。 故答案为:(1)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2)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3)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答案】18.工人却没有看到几个;路面很快平整如初 19.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既表明了盐体结晶分布广,又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文章的气势。②运用拟人,用“恣意”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盐体结晶任意、不受拘束的特点,增强了盐体结晶自然形成各种形态的表达力度。③用“直奔”一词形象写出盐体结晶形态多、颜色鲜艳,亮人眼球,从而引起“我”的注意与惊叹。 20.①原文用数量词“一杯”“一捧”与“几十公里”形成对比,有力地表现了热血青年当年挖盐的生活环境的恶劣。②原文用“连 也 ”的句式强调了客观存在的事实,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③而改句为一般陈述句,无强调之意,语意较为平淡。 【解析】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下文说“现代化的设备替代了繁重的人工劳动”,可见厂房里工人很少,应填:工人却没有看到几个。 B语境在说盐桥维修的方法,强调维修简单、快捷,最后的结果自然是让路面平整,应填:路面很快平整如初。 故答案为:工人却没有看到几个;路面很快平整如初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内容上,形容盐体结晶千姿百态,分布广泛;句式上,结构对称整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语势。 ②“丛丛簇簇恣意绽放在盐湖中”用“恣意”描写盐体结晶如花朵盛开的情态,把盐体结晶人格化,突出其自由、无拘无束的特点; ③“直奔我的眼底”用“直奔”描绘千姿百态的盐体结晶对我视觉的冲击力,突出其形态多、颜色鲜艳的特点,从而引起“我”的注意与惊叹。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从用词看,原句“连一杯淡水、一捧黄土也要到几十公里外去取的盐湖”形容盐湖,用数量词“一杯”“一捧”与“几十公里”对比,表现了热血青年当年挖盐的生活环境的恶劣。改句“这片盐湖”缺少对盐湖环境恶劣的直观感受。 ②从句式看,原句用“连 也 ”的句式,有强调作用,增强了事实的无可辩驳的力量,使语言有表现力。改句“打着背包奔赴这片盐湖边扎下帐篷”为一般陈述句,语气和语意表达都平淡,不如原句强调效果明显。 【答案】21.B 22.糖友在选择合适食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进食顺序,只有这样控糖才能事半功倍。 【解析】 21.本题考查辨析同词异境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控制在一个巴掌大小”中的“大小”,是指大小的程度。A.指辈分的高低。B.指大小的程度。C.指大人和小孩儿。D.副词,或大或小(多偏于小),表示还能算得上。 故答案为:B。 22.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两处: 一是语序不当,文段是从选择合适食物谈到注意进食顺序,且后文就是在谈进食顺序,所以语序应是“在选择合适食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进食顺序”;二是搭配不当,“只要……才……”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是“只有……才……”。 故答案为:糖友在选择合适食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进食顺序,只有这样控糖才能事半功倍。 23. 【解析】 【分析】材料中心意思可以提炼为:爱国情怀,心怀祖国,不管是否在其位,都为国家积极建言献策。第一段材料列举了历史上四位名人的积极献力国家的事迹。魏征居安思危,为国家长治永昌犯颜直谏;王安石在其位谋其政,力排众议,兴利除弊,变法强国;杜牧、苏洵目光如炬,总结历史,针砭时弊,讽谏当朝,他们以文为剑,舞动乾坤。本段以四则事例来表明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第二段材料先总述古代优秀的士人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处世哲学,然后从正面阐述在其位就积极用世,为国家的献智献力;从反面阐述纵使不在其位也要心系家国,牵挂国事。突出表现的是一个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何处,都要把“治国、平天下”当成终极目的,要积极用世,心怀天下。这两段材料分别以历史事例和分析论证共同阐述了一个优秀的人该如何处世的问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的处世哲学,同样也适用于当下。修得满腹才学,献身于家国;无论处庙堂,还是居江湖,都要一片丹心向祖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有意义。 行文可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直接入题,列举霍去病灭匈奴、圣女贞德追求自由民主、乔紫薇获奖的事迹等事例对中心进行论证。然后以五四青年激荡的青春与当下躺平、佛系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此凸显中心。 立意: 1.修得满腹经纶,献于家国社会。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心系家国,青春无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