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诚惶诚恐,咱们唯唯诺诺,从历史故事的细节中找寻一丝慰藉

 省愚杂谈 2024-09-29 发布于四川

副标题:从当初万园之园被破坏,到拳乱事件,简述满清后期各种现状下民众之于未来希望的本质期盼

(本文的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本文总计5000,阅读完大概需要 16 分钟)

前段时间,写了几千字的历史评述,最终因为没有管理好评论区,在众多争吵与非议中,最终只能忍痛一键删除。当在下重新审视原稿过后,将全新的观点与史料进行整合,今日再次发出,以供各位看官评述。

有道是:

“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末耳,伊尹太公便算一支耍手,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摇旗呐喊称奴婢;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说也,杜甫李白会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大都沿街乞食闹莲花。”

以上这首著名的楹联,相传是清朝大才子纪晓岚所作,而这首楹联出自何处呢?没错,就是曾经世界万园之园所称的-圆明园。

又有道是,历史博主写文章一定要小心翼翼,否则,稍不注意就会引来非议。鉴于此,省愚自开始作历史系列文章开始,便小心谨慎。而就在这小心谨慎的背景下,也会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招惹来谩骂,面对这些谩骂,省愚若作出半点退缩,那么就显得无地自容了。

几乎所有受到过教育的中国人都深知一个事实,圆明园先后遭到过两次重大的洗劫,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第二次是庚子国难的八国联军。然而,真的就这么简单吗?两次遭受洗劫之后,它是否还遇到了其他经历呢?咱们今天就简单聊聊圆明园数次遭遇洗劫的始末,这之中镶嵌了课本上都不忍细说的悲哀。不过,这只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咱们聊什么呢?

第二部分,咱们就从康有为与梁启超如何评价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汇时期的拳乱,畅聊一番历史故事背后的思维逻辑。

·英法联军之役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俄罗斯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英法联军之役,在我国,这场战争被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与安定门等处,当时,僧格林沁、瑞麟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此处需要着重介绍前者。僧格林沁在当代一些影视作品中时有出现,其血亲上的直系先祖为铁木真之弟,本质上讲,作为铁木真之弟拙赤合撒儿的第26代后裔,其早已经属于极远支蒙古贵族。不过有时候,生在哪家真还不如你遇到什么样的人,他的贵人算是他的养父或者说嗣父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而这位名字冗长的蒙古郡王没有自己的亲儿子,但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极为特殊,嘉庆皇帝的女婿。所以,理论上,僧格林沁算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嗣子,嘉庆帝名义上的外孙。对了,此处还有一个冷知识,如今北京有一个地名曰“公主坟”,到底是哪位公主的坟墓呢?此处葬了两位公主,其中一位,便是僧格林沁的嗣母,嘉庆帝的女儿庄敬和硕公主。

有了各种加成,僧格林沁一路高歌猛进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其名义上的表弟(嘉庆帝的孙子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的救命稻草。不过,不懂得现代战争战术的他或许还是更适合骑马射箭,很快便难以招架英法联军的火炮与长枪。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总是提及那句老生常谈的理论,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通过工业革命,马克沁机枪被推广至全世界,自此以后,那些能征善战的民族统统变成了能歌善舞的民族。

回到战役中的讲述,僧格林沁无力阻挡英法联军的攻击之后,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扫荡经过海淀。“当天傍晚,英法联军到达圆明园大宫门,管园大臣文丰当门劝法军不要劫掠,法军遵守国际法退去,文丰见守园卫兵均已逃散,知道无法抵挡本地抢匪,遂投福海而死。本地抢匪随即进入纵火大劫园明园,夷人次日从之。”

后世杜宇盛世圆明园的图记

以上这段记述如今已经普遍被认定为既定事实,出自于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中。在这段记述中明确看出,来自于汉族满洲旗人的董文丰,其所谓的跳水殉节还真不是怕来势汹汹的英法联军,而是惧怕来势更为凶猛的当地数百年来遭受压榨普通民众。满清奴役他们的这两百余年,民众几乎得不到半点喘息,当英法联军到来的时候,他们内心的激荡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因为那一刹那,这些被所谓冠以“抢匪”的民众与英法联军有着共同的敌人-便是这座美丽庄园内部那些世代享福的满清贵族们。

英法联军入园的第二天,富丽堂皇的宫殿下,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清廷曾捉拿英国军使巴夏礼一行39人,额尔金于10月17日已知被捕的英使中13人已经被虐至死。额尔金为了报复,此于10月18日下令放火烧园,以教训咸丰帝。圆明园大火持续烧了三天三夜。并且,参与劫掠的民众也不计其数,大家等待了两百余年,家中几辈人所受到的委屈似乎在这一刻全盘托出,不再能经受半点疑虑。并且,有些史料称,参与掠夺的,还真不完全都是被奴役几百年的所谓的“劫匪”,甚至还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人”,什么自己人呢?此处特指,当地穷了两百多年的闲散旗人。

清朝晚期有两名学者王闿运、李慈铭均认为是海淀的穷旗人贵族先焚掠,再嫁祸给英、法。王闿运明指:敌兵未到,圆明园已经起火遭劫;李慈铭明指:夷人仅焚园外之官民房。

不管谁先放了第一把火,总之,这座曾经不可一世的庄园,第一次遭遇了重大劫掠。然而,可笑的是,即便是大火蔓延了三日,也并不能对于这座万园之园有根本意义上的影响,虽说遭遇焚烧,但并未焚毁,仍然有部分景点尚存。

·雨果说的“两个强盗”

当然主流观点似乎并不太认同有中国民众以及穷困的旗人参与了圆明园的掠夺,法国著名作品雨果的论断更加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雨果曾对破坏圆明园给予强烈谴责,称之为“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法兰西。”

然而咱们上一段落结尾时提及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处的圆明园便是百足之虫最直接的体现。根据史料记载,同治十二年,也即是公元1873年的内务府调查报告显示,园内幸存建筑有圆明园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鱼跃鸢飞、耕云堂、慎修思永、知过堂、课农轩、顺木天、春雨轩、杏花春馆、文昌阁、魁星阁、蓬岛瑶台、万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坞,长春园的林渊锦镜、海岳开襟,绮春园大宫门、庄严法界、正觉寺等建筑。

湖水还在,湖边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

当年,同治帝载淳打算择要重修圆明园,计划修复圆明园前朝区、九洲区,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数景点,并将绮春园择要修复,改名“万春园”,作为奉养两宫太后的居所。此处的两宫太后就是著名的慈安与慈禧。

但该计划终因财力不足而在开工11个月后作罢。此处再次表示晚清时期,拍脑袋做决定这种行为已经与当时早已经在文明推广开的项目管理机制格格不入,没有任何计划,仅凭着当权者的个人意愿,在没有任何论证基础的情况下,进行毫无意义的修复。最终因为经费问题,圆明园修复烂尾。此处应该让所有如今烂尾楼的创造者们肃然起敬,烂尾楼的鼻祖,便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实际记载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停止施工的建筑。

此后,清朝皇廷对园内一些景点仍有小规模维修,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曾多次到园中游幸。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此时的圆明园仍属皇家禁苑,管理事务大臣及以下官员职务都有保留。

所以说,两个强盗并未实际改变这高墙内部的运行机制,它依然是民众难以企及的偏安一隅的盛世华彩,不管当时是否还算是盛世,至少住在里面的人,依然享受着盛世华彩营造出的虚假繁荣。

·八国联军来的时候

事情发展了二十多年,这一次来了更多的外国人。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残余陈设被洗劫,幸存建筑被拆毁,大量古树被砍伐,圆明园被彻底摧毁。但目前没有史料证明是八国联军破坏了圆明园,有学者认为破坏圆明园的是附近的八旗兵、太监以及地痞。

其实,此处的论断经得起事实的推敲。大量古树被砍伐的根本目的是当地普通民众家中的需求,咱们总不能认为是八国联军把古树砍伐了运回欧洲吧?

公元1904年,缓过劲的清朝皇廷裁撤了部分隶属于圆明园的官员,此后陆续有工厂和居民迁入圆明园遗址从事生产活动或居住。迁入者在园内平山填湖、毁园还耕,给遗址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一次,算是黎明到来之前的最后呼喊,毁坏掉封建王朝独特象征的建筑似乎应该被看作是思想进步的象征。

·两部分如何联系?

那么八国联军为什么在庚子年一拥而上来侵略满清呢?直接原因,那是慈禧与上述国家宣战。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自然与当年那场“拳乱”脱离不了关系。

别的不说,咱们看看康有为与梁启超如何评述当年那场荒唐的真人秀。

参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美国陆军第二指挥詹姆斯‧威尔逊晚年在回忆录中对于19世纪与20世纪相交汇时期的这场清国的拳乱运动评论说:

“本质上是愚昧迷信与觉醒进步之间的冲突,它威胁了每一个在(清)帝国境内的外国人的生命与财产,外交人员与传教士也不例外。”

而在这个基调上,康有为是如何评价这场事关重要的事件的呢?

康有为著作《拳匪头王培佑超升京尹论》:

“那拉后、端王、庆王、荣禄、刚毅、赵舒翘,此六人者结通团匪,以戕杀西人,欲拳之平,非去主使拳匪、任用拳匪之人不可。”

此段论述具有较大还原历史真相的意味,其中,康有为对于满清这群人的称呼便别具一格。

文中提及的那拉后即是慈禧,慈禧其实是徽号,是当时之人对其的尊称,当然,尊称在康有为的笔下是不太可能呈现出来的。一个“那拉后”道出了当世之于慈禧这个祸国殃民的女人的人生总结。顺便说一句,像慈禧这种人,应该不至于有人会为其洗白吧?

文中所提及端王也即是清末端郡王载漪,载漪是道光皇帝的孙子,道光帝第五子奕誴的儿子,本质上讲载漪是同治帝的堂弟,光绪帝的堂哥,他本人只比同治帝小四个月。载漪在拳乱风靡的那些年算是风云人物。

文中所提及庆王也即是清末庆亲王奕劻,奕劻从血统上已经与皇帝一支较远,其曾祖父为乾隆帝,祖父为嘉庆帝十七弟永璘,父亲为永璘第六子绵性。奕劻受封的庆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此处不做赘述,其作为咸丰帝的堂弟,比咸丰帝小7岁。拳乱时期,奕劻是当时的红人,其在公元1894年的时候由自己的嫂子慈禧心情愉悦为由,由庆郡王进封为庆亲王。

荣禄、刚毅、赵舒翘均被视为晚清时候深得慈禧倚重的大臣,其中荣禄是宣统的外公;而赵舒翘是一个异类,因为,他居然是个汉人。

宣统外公荣禄

由康有为对于以上六人的称呼以及六人之于拳乱的支持,我们不难看出,造成清末的外交危局,拳乱之所以能够胡作非为这么久,背后就是这六个地位显赫的人的支持。

相比于康有为还稍显含蓄的评价,梁启超的评价就更加直接了。梁启超的著作《中国积弱溯源论·积弱之源于风俗者》,有如下论述

“夫今日拳匪之祸,论者皆知为一群愚昧之人召之也。然试问全国之民庶,其不与拳匪一般见识者几何人?全国之官吏,其不与通拳诸臣一般见识者几何人?国脑不具,则今日一拳匪去,明日一拳匪来耳。”

梁启超点明了这场危局造成的根本便是“国脑”,当时的国脑能是谁呢?总不能是被架空幽禁日久的光绪帝吧,只能是祸国殃民的慈禧。

所以,康有为与梁启超在评价拳乱之时,都站在了当时的高瞻远瞩的世界观基础上,一方面痛斥拳乱带来的社会动荡,另一方面也毫不隐晦的指出义和团祸乱社会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当时以慈禧为首的满清守旧顽固派的支持。很显然,当时内忧外患的局面,通过义和团转移社会矛盾,慈禧这个老女人深谙此理。

·严复、秋瑾、邹容怎么说?

严复1902年发表于《大公报》的《主客平议》一文,对于拳乱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嗟呼!庚子妖民愚竖,盗兵潢池,其遗祸国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此其所以终被恶名,而无以自解于天下。呜呼!亦可伤已。”

在严复的作品,直呼拳乱为妖民愚竖,这个称呼便很能说明态度了。

秋瑾《精卫石》中对于拳乱的评价为:

“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

邹容《革命军》,之于拳乱的描述便更加直接且具有时代背景特性:

“有野蛮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

“野蛮之革命有破坏,无建设,横暴恣睢,知足以造成恐怖之时代,如庚子之义和团,意大利加波拿里,为国民添祸乱。”

·仅存轮廓

咱们弄清楚当时社会精英对于拳乱的评述后,再回到这座断壁残垣的主角本身上来。

其实在下还写下了很多字句,思来想去,都一并删除了,文章到此已经够长了,就不要再给自己徒增烦恼。

圆明园最有名的一张图

如今,断壁残垣下,那些过往的记忆可能早被记录在浩瀚宇宙的光影中,不再是如今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座曾经光辉的园林本质上讲只是封建时代特权阶层的极端体现,它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