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的“石勒喀河”,强攻达鲁拉曼宫战斗中的ZSU234自行高射炮  释然的暖心泡面 2024-09-28 15:00浙江 1979 年 12 月 27 日晚上 7 点多,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郊传来了一阵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住在附近的市民被吓了一跳,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又政变了?” 没错,1978 年以后,这个小山国政局一直不稳,政变不断。老百姓都快习惯了,但是这也太频繁了,上一次政变才过去 104 天,这次又政变了! 在这场风暴的中心,距离市中心大约 16 公里的达鲁拉曼宫,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总统阿明被政变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听着外面的喊杀声和枪炮声,想起了之前克格勃企图毒害他的阴谋(虽然剂量不够,但他还是因此中毒,身体很虚弱),他感到十分害怕,用虚弱的语气对亲信说:“快!快打电话给苏联大使馆!告诉他们有人要杀我!” 什么?外面是苏联人?他们要打进来了! 阿明脑袋“嗡”的一声,瞬间懵了。  哈菲兹.阿明 但苏军攻打达拉鲁拉曼宫并不顺利。这座宫殿建于 20 世纪 20 年代,由阿富汗国王阿曼努拉汗建造,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宫廷建筑,分为上下 4 层,德国设计师用充满欧式文化元素的巴洛克式穹顶、大型立柱和拱门等装饰,来体现王室的威严和奢华。考虑到阿富汗当时刚独立,国内政局不稳定,德国人还贴心地将防御要素融入了宫殿设计中。 这个宫殿建在西郊的小山上,这个小山有 60 米高,这地形易守难攻,因为四周开阔,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往宫殿大门,没地方藏人。 此外,达鲁拉曼宫是直接在坚硬的岩石山体上修建的,其地基由大块花岗岩构成,主体建筑也采用了大量花岗岩,并辅以混凝土浇筑,因此非常坚固,一般的炮击根本无法对其造成致命伤害。 第三,大院内有一个大游泳池,可以充当饮用水,还能帮我们长期坚守,这是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阿明为他在总统府的警卫部队配备了强大的火力,包括 12 门 100 毫米高炮、16 挺 14.5 毫米高射机枪,还有 2 辆 T-55 坦克。毫不夸张地说,达鲁拉曼宫已经变成了一座堡垒。 守军火力太猛,苏军特种部队官兵不断有人中弹倒下,其他人也被压制在车和阶梯下无法前进。关键时刻,2 辆 ZSU-23-4 自行高炮赶到,它们炮口一转,机关炮一顿猛射,直接把火力点打掉了。趁着对方火力减弱,苏军特种兵一拥而入,迅速扭转了局势。 苏联在对阿明的斩首行动中过于自信,行动人员总共才 660 多人,其中最精锐的部队“阿尔法”和“信号旗”加起来才 54 人。相比之下,阿明卫队有 2000 多人,苏军处于劣势。  “石勒喀河”防空炮 由于准备时间不足,“阿尔法”小队在 12 月 26 日才乘坐飞机抵达喀布尔,克格勃分队则是在 27 日上午才到达。虽然第 154 独立特种分队和第 345 近卫空降团 9 连已经在喀布尔,但他们是在战斗打响前几个小时才接到命令参加晚上的行动,甚至都没有时间领取防弹衣。由于意见不一致,苏联高层直到 27 日中午才批准最终行动。 苏军的混编特遣队在傍晚 6 点半离开机场营地,直接冲向达鲁拉曼宫。当时城市已被夜幕笼罩,温度骤降至零下 20 度。寒风刺骨,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都匆匆忙忙赶回家,谁也不想在户外多待。苏军特遣队全速前进,很快抵达市中心。 突击小队的前锋是 9 辆 BMP-1 步兵战车,搭载着“雷霆”特遣队和“训练”小组,他们的任务是突破宫内防线。此外,还有 4 辆 ZSU-23-4 自行高炮。与此同时,154 分队和伞兵则乘坐 BTR-60 轮式装甲车和卡车,负责清理外围的警卫部队。 苏军士气高涨,但对于总指挥波利亚诺夫上校亲自带领自行高炮攻打总统府,不少人表示疑惑,他们认为上校应该率领几辆皮糙肉厚的坦克上阵,而不是依赖“石勒喀河”这种脆弱的武器。 总统警卫旅第 3 营遭遇了一些小麻烦。营长预感到情况不妙,召集部队并准备领取武器弹药。苏军突然出现,强行收缴武器。营部的营长和副手最初被穿着阿军制服的苏军迷惑,当他们意识到时已经太晚了,几秒钟内就被制服。随后,苏军向外面的阿军猛烈开火,阿军在交叉火力下瞬间伤亡 200 多人,全营溃散。 苏军抵达了达鲁拉曼宫山脚下,被总统府警卫挡住了。没办法,伪装已经不管用了,只能硬冲。“雷霆”小队提前下车,从山的另一侧突击达鲁拉曼宫。教导队人员则继续乘车,从正门突击宫殿。 阿富汗总统府遗址,该宫被称为塔日别克,意为“皇后宫” 此时,达鲁拉曼宫上下 4 层的数十个窗口变成了绝佳的射击点,火力凶猛,全都对准苏军车队猛烈开火。教导队下车后刚投入战斗,就被密集的弹雨压制住了。巴拉肖夫带领的一个班冲向宫殿正门,在短短 20 米的距离内,就有 5 人被击中。幸运的是,他们都戴着钢盔,穿着防弹衣,虽然受了伤,但还能继续战斗。 但是,苏军冲到宫殿正门下的台阶就被挡住了,火力太猛,根本上不去。子弹、火箭弹、榴弹比暴风雪还猛,疯狂地扫射过来。这些精锐突击队虽然很厉害,经验丰富,但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别说冲进去了,抬头和对方对射都很危险。 虽然苏军切断了市内通讯,阿明理论上无法调动部队增援,但时间不等人,现场所有人都急坏了,怕夜长梦多。 就在这时,波利亚诺夫上校指挥着 2 辆 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冲了过来。它们在有效射程内停了下来,然后用四联装 23 毫米机关炮扫射阿军的火力点。 快看!夜空中火光冲天,“石喀勒”犹如火海中的战神,自行高炮怒吼着向敌阵射出一串串致命的炮弹。只听见“砰砰”几声巨响,火光闪耀处,敌人的火力点瞬间被炸成了碎片,血肉横飞,让人不寒而栗。 总统卫队成员们被眼前血腥的场景吓得不轻,毕竟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按理说不应该这么容易被吓到。可现在他们被对方按在地上摩擦,却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被动挨打,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憋屈和绝望,士气也随之降到了冰点。 2 辆自行高炮慢悠悠地将窗口火力点逐个摧毁,苏军突击队的前进障碍终于被清除!苏军瞅准时机,趁着对方火力减弱,扔出一排手榴弹,烟雾掩护下冲上台阶,冲进了达鲁拉曼宫。 然后,他们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室内战斗。“雷霆”小组和军官教导队兵分两路,从两边进攻那些顽固抵抗的总统卫队成员。因为 ZSU-23-4 的火力太猛了,大多数总统卫队成员都被吓得躲在角落里发抖,不敢动。所以,苏联士兵很快就冲上了二楼。 在二楼守卫的是阿明的 150 名贴身保镖,他们都装备着德国产的 MP5 冲锋枪,对阿明无比忠诚,是真正的死士,绝不会投降。这些保镖作战非常顽强,他们在房间内利用墙壁、家具、大门和各种掩蔽物与对方展开对射,还互相投掷手榴弹。因为是在室内,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杀伤力很强,给攻守双方都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无奈,总统私人保镖手中的 MP5 冲锋枪跟苏军手中的 AK-74 突击步枪不是一个级别的武器,在室内近战中被完全压制,就算偶尔能打中对方,MP5 发射的 9 毫米“帕拉贝姆”手枪子弹也无法穿透突击队的防弹衣,所以阿明的私人保镖也渐渐招架不住了。 阿明在副官和保镖的掩护下离开总统办公室后,一群杀红了眼的克格勃教导队队员冲了进来。留守在总统办公室内的人员被密集的弹雨无情地扫射,不论他们是否参与其中,甚至包括两名大使馆的无辜人员,都不幸中弹身亡。 他们本来是奉命而来,要将这些人斩草除根。现在已经有战友伤亡,上头的命令又要求“一个不留”,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杀红了眼的他们在达鲁拉曼宫内见人就开枪,哪怕那些保镖已经放下了武器。一时间,整个宫殿里充满了绝望的哭喊声和求饶声。 这时,“雷霆”小组也从另一边杀进了达鲁拉曼宫。在宫殿内,他们展开了地毯式搜索。最终,克格勃小组抢在“雷霆”小组前面,在底层车库门口发现了阿明和他的副官,于是就把他们押回了总统办公室。 阿明太固执了,拒绝投降还拒绝签字,结果他和他的 4 个老婆、24 个孩子都被科兹洛夫少校他们打死在总统办公室了。1978 年 4 月 27 日,阿明还下命令杀了前总统达乌德全家 30 多口人,没想到报应来得这么快,他自己也被乱枪打死了。临死前,阿明不知道有没有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大势已去,达鲁拉曼宫内的阿富汗总统卫队选择投降,这场仅仅持续了 43 分钟的战斗,结束了。 战斗很激烈,阿富汗方面损失惨重,约 200 人死亡,200 多人受伤,1700 多人被俘。苏军伤亡也不小,19 人死亡,其中包括 2 名“雷霆”小组成员、3 名克格勃成员、9 名 154 分队成员和 5 名伞兵。倒霉的波利亚诺夫上校在搜索战斗中被误伤身亡,另外还有 60 人受伤。 苏军154支队,又称“穆斯林营”。由70%的乌兹别克人、20%的塔吉克人和10%的土库曼人组成。他们在行动中穿阿富汗军服冒充阿富汗“叛军”迷惑对方 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色的 ZSU-23-4 自行高炮,是苏联在二战后研发的第二代野战自行高炮。1957 年 4 月,苏军为了升级,用拥有雷达的新型自行高炮替换掉那些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 ZSU-57-2 型自行高炮,于是开始研发第二代自行高炮。 最初苏军计划并行开发两款高炮,一款四联装 23 毫米高射炮,用于伴随机械化步兵,命名为“石勒喀河”;另一款双联装 37 毫米自行高炮,为装甲部队提供支援,称为“叶尼塞河”。1960 年 12 月,莫斯科第 16 设计局推出了这两款自行高炮的样车。测试结果表明,“石勒喀河”自行高炮的效能几乎是“叶尼塞河”的两倍,这促使苏方高层在 1962 年 9 月 5 日决定放弃“叶尼塞河”,全力生产“石勒喀河”。 然而,由于当时苏联在固态电子技术领域落后于北约国家,苏联工程师们无奈选择了电子管,尽管电子管的可靠性和效率都相对较低。电子管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并且当雷达运作时,电子管会迅速升温,达到连炮内人员都难以忍受的高温。因此,苏联工程师们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多次重新设计,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直到 1965 年,苏联才开始批量生产 ZSU-23-4 自行高炮。 石勒喀河上安装了一台 RPK-2 Tobol 型对空雷达,它的天线罩位于炮塔上方,行军时可以折叠。该雷达在 J 波段运行,探测距离最远 20 公里,锁定和跟踪目标的距离为 10 公里。RPK-2 在服役期间表现出色,能有效应对西方的干扰措施,而且西方没有类似的产品。然而,这种雷达并非没有弱点。在搜索低于 60 米的目标时,地面回波干扰可能导致误报。此外,它难以跟踪近距离的目标或长时间跟踪飞机,容易导致目标丢失,一旦丢失,就需要重新启动设备。为了确保在雷达受到干扰或损坏时仍能作战,ZSU-23-4 还配备了传统的光学瞄准具,但由于缺乏激光测距仪,需要有经验的射手才能击中目标。 ZSU-23-4 自行高炮从 1965 年持续生产到 1984 年,共经历五个主要生产版本:预生产型和原始生产版本(1965 年)、ZSU-23-4V(1968 年)、ZSU-23-4V1(1972 年)和 ZSU-23-4M(1977 年)。这几个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电子设备,通过采用新技术对雷达和火控系统进行现代化改进。 在阿富汗战争中,ZSU-23-4 自行高炮表现出色,除了在攻打达鲁拉曼宫时大显身手,后来在苏军对付游击队的战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阿富汗多山地,苏制坦克和装甲车的主炮仰角有限,难以攻击到山顶的游击队。在这种情况下,“石勒喀河”凭借其大仰角和高射速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驻阿苏军还对其进行了改装,拆除了雷达和部分电子设备,以增加炮弹的存储空间,将备弹量提高到 4000 发,并配备了夜视仪,使其具备了夜间作战能力。苏军将这种经过改进的型号命名为 ZSU-23-4M2 阿富汗型。 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炮出口到 30 多个国家,参与了多次局部战争,包括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和车臣战争等。它给许多强国空军的飞行员,如以色列空军,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尽管已经问世多年,这种自行高炮仍然在许多国家中服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