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一年的财政收入约为1800万两白银,可其中的宗藩俸禄就达到了550万两,将近占了收入的三分之一,每年供给京师的粮食约400万石,而供给给各位皇族的却超过了800万石,最严重的是有些省份所产之粮还不够供给本省宗室的,因为大半的良田都在宗藩手里。朱元璋是苦出身,他不想子孙再吃苦,就将明朝皇族的分封定为世袭罔替,而不是唐宋的降等世袭,也就是亲王的嫡长子永远是亲王,其他的儿子们则全部是郡王,且皇族被禁止从事各种行业,完全由国家供养,亲王每年俸禄一万石,郡王两千石,而大明朝的七品县令每年才九十石。明朝皇族人口三十年翻一番,到了明末已经逼近百万,他们占据大量财富,却不用上交一分,大明朝实实在在被朱家人吃空了。 明朝,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朝代,却最终走向了衰亡。有人说是因为宦官专权,有人说是因为党争激烈,也有人说是因为农民起义。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明朝这艘巨轮走向沉没的过程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因素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是日益庞大、挥霍无度的皇室宗藩。 明太祖朱元璋,这位从草根阶层崛起的开国皇帝,深知民间疾苦,也明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道理。为了避免子孙后代重蹈覆辙,他制定了一套极为优厚的宗藩制度,希望以此巩固朱家江山。 根据这套制度,皇子皇孙们一出生便拥有了荣华富贵的特权。他们无需像普通百姓那样辛苦劳作,也不用担心生计,只需安心享用国家提供的丰厚俸禄。不仅如此,他们还拥有自己的封地,可以收取赋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以万历年间为例,当时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1800万两白银,而宗藩俸禄就高达550万两,几乎占了国家收入的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皇室宗亲们在封地上的收入,以及国家为他们修建宫殿、陵墓等开销。可以说,明朝政府每年都要花费巨额财富,来供养这些“不事生产”的皇室宗亲。 除了经济上的负担,明朝的宗藩制度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皇族人口不断膨胀,他们所占用的土地和资源也越来越多。许多原本属于国家的良田,都被划归宗藩所有,导致国家税收减少,百姓负担加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皇室宗亲仗着特权,often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他们不事生产,却挥金如土,生活奢靡无度,与百姓的困苦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无疑加剧了社会矛盾,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明朝的统治者并非没有意识到宗藩制度的弊端。明孝宗、明武宗等皇帝都曾试图改革宗藩制度,限制宗藩数量,削减宗藩待遇,但都遭到了皇室宗亲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讽刺的是,朱元璋当初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永享富贵而设立的宗藩制度,最终却成为了拖垮明朝的沉重包袱。明朝的灭亡,无疑给后世敲响了警钟:一个王朝的兴衰,不仅取决于统治者的能力,也取决于其制度是否合理。任何脱离实际、忽视民生的制度,最终都将被历史所淘汰。 明朝的宗藩制度,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维护统治的也一步步蚕食着国家的根基。它警示着后人,任何制度的制定,都必须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否则,即使是出发点良好的政策,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