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日、是便、干丝腊』,西班牙国名的音译流变

 昵称52576270 2024-09-30

✅时间:明朝万历年间。 

✅地点:福建沿海某地。

一位当地官员收到一封来自海外的信件,落款处赫然写着“干丝腊国王”

官员一头雾水:干丝腊?这是什么国家?难道是盛产干丝和腊肉的地方?

如果你得知那所谓的“干丝腊”,其实指的就是西班牙,会不会也感到惊讶万分?

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班牙在中国曾拥有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译名:“吕宋”、“大日”、“是便”、“干丝腊”......

这些奇特的名字从何而来?为何会存在如奇怪多变的译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奇妙的文化之旅,从西班牙国名的历史译名变化中,窥探中西关系发展的跌宕起伏。

注:文献来源《国名译词“西班牙”的成立》和其他相关资料。



【历史上存在的“西班牙”国名译名】

图片

图片

吕宋/大吕宋:以小见大,殖民时代的印记

吕宋岛Luzon原本是菲律宾重要的岛屿,却为何摇身一变成为了西班牙的代称?

故事要从16世纪末说起。彼时,西班牙将菲律宾纳入殖民版图,并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统治着这片土地。

图片

对于当时的中国人而言,遥远的西班牙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与其关系密切的吕宋岛反而成为了认知的桥梁。

在“天朝上国”的传统世界观中,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周边国家都需向其朝贡。

这种认知模式也影响了对西方殖民体系的理解,将殖民地视为宗主国的一部分,进而用殖民地来指代宗主国。因此,“吕宋”便被赋予了指代西班牙的特殊含义。

而“大吕宋”“大”字,则体现了西班牙作为殖民者的强势地位,也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大小”观念,即以“大”来表示重要和尊贵。

大日/日斯巴尼亚:对音译的探索

'大日'和'日斯巴尼亚'听起来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但它们其实都是指西班牙。这两个译名主要是基于西班牙语'España'的发音而来。

“日斯巴尼亚”试图通过汉字音节来模仿España的发音,是一种较为忠实的音译尝试

而“大日”则是“日斯巴尼亚”的简化版,保留了首字的音译,同时加入了表示地位的'大'字

清政府在外交场合更喜欢用“日斯巴尼亚”,很少用“西班牙”或“西国”。就连《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也用“大日”来指代西班牙。

图片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与西班牙的外交活动中,也延续了清代的习惯,使用“日斯巴尼亚”

直到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为了避免“日斯巴尼亚”的简称“大日”与交战国“日本”混淆,外交场合才逐渐统一使用“西班牙”这个译名。

图片

是便/西便:英语的强势介入

“是便”“西便”这两个词乍一听像是在说厕所,但其实它们也是西班牙的译名。

这些译名来自英语'Spain'的音译,主要是由新教传教士翻译的。

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叩开中国的大门,英语作为一种全新的语言,也逐渐渗透到这片古老的土地。

在此背景下,新教传教士们在翻译西方国家名称时,也开始尝试使用英语发音作为基础。

对于他们而言,“Spain”的发音远比“España”更为熟悉和自然。于是,“是便”和“西便”这两个与英语发音相近的词,便被创造出来,并被用来指代西班牙。

图片

干丝腊:闽南语的音译尝试

“干丝腊”听起来像是某种美食,但它其实是西班牙的另一个有趣译名。这个译名据说来自Castilla的闽南语译音

在明朝万历年间,随着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的活动日益频繁,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也开始逐渐接触到这些来自异国的“佛郎机人(西班牙人)”。

当时,学者张燮和何乔远,在其著作中就曾提到吕宋的佛郎机人属于“干系腊国”

张燮曾在书中引用了一封西班牙代理总督写给福建巡抚的信件,信中这位总督自称是奉“干系腊国王”之命

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曾云:“干絲臘國最富,多產金銀,鑄圓餅銀,中肖國王之面,名曰洋錢”。此处的干絲臘國指的便是西班牙。

图片

从“干丝腊”到西班牙,这些奇特的译名变化,不仅是语言的演变,更映照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曲折历程。每一个译名背后,都蕴含着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认知和语言特点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小伙伴们国庆假期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