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肝熄风汤与建瓴汤的组方意义和运用

 仁哥文档 2024-09-30

中医研究  2014年第1期

辛松根

(襄城县中医院,河南 襄城461700)

摘要 张锡纯为近代中西医汇通派代表人物之一,临证细察,详记病情,注重实际,勇于探索,每多创制新方,论药求实效,不拘成说,倡导“衷中参西”,并尝试中西药并用。张氏医术精湛,见解独特,善用生药。他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镇肝熄风汤、建瓴汤均是针对中风初起而设立,方简药约,配伍严谨,切中病机,今加以整理,荐于同道,以期得以传布。

关键词: 镇肝熄风汤/治疗应用;建瓴汤/治疗应用;张锡纯;中风/中医药疗法

张锡纯(1860—1933),中国医学家。张氏认为:“风名内中,言风自内生,非风自外来也。”创制了镇肝熄风汤,用以治疗内中风证。从近几年发表的文献来看,以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脑梗死、出血性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较多且全面。临床建瓴汤很少涉及,笔者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已有数载,认为镇肝熄风汤乃为建瓴汤的加减方,有必要从现代临床角度对两方进行探讨和学习。

1 镇肝熄风汤

1.1 组 方

据记载,镇肝熄风汤的组成为怀牛膝一两、生赭石一两、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生龟板五钱、生杭芍五钱、玄参五钱、天冬五钱、川楝子二钱、生麦芽二钱、茵陈二钱、甘草钱半。

加减: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

痰多者,加胆星二钱;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吴茱萸五钱;

大便不实者,去龟板、代赭石。

1.2 组方意义

原方主治:内中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缓解,精神欠佳,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内中风之证,曾见于《内经》,而《内经》最初未命名其为内中风,亦不名为脑充血,而谓之为“煎厥”“大厥”“薄厥”。

《素问·脉解》指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3]《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3]肝为将军之官,不治则易怒,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焮然暴发,挟气血而上冲脑部,以致昏厥。盖血不自升,必随气而上升,上升之极,必至脑中充血。所谓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者,盖气反而下行,血即随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气上行不反,血必随之充而益充,不至血管破裂不止,犹能望其复苏乎。故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神农本草经》云:“牛膝,味苦,酸……堕胎。”[1]其特点既能引血下行,又能补肝肾,行而有补,性下行,所以能引血下行,这与血府逐瘀汤中用牛膝的道理相同,此为治标之主药。阴不足,阴不能配阳,既要重镇潜阳,还要补阴,故重镇潜阳选用了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走阳明经、冲脉,冲为血海,所以凡是气血上涌于上者,用代赭石以降胃降冲;天冬补肾阴、芍药养肝血,补肝血,玄参既能滋阴清热,又可引肾水上行,可使阴补足后上济于心,从而达到一个阴阳交济、协调的目的。至其脉之两尺虚者,当系肾脏真阴虚损,不能与真阳相维系。其真阳脱而上奔,并挟气血以上冲脑部,故又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肾敛肾。

从《医学衷中参西录》相关医案中不难看出,有用此方效者固多,间有初次将药服下转觉气血上攻而病加剧者,张氏后加入生麦芽、茵陈、川楝子即无斯弊。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喜条达,体阴而用阳,以条达为顺。

笔者根据肝生理特性而选用茵陈、川楝子、生麦芽。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生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疏肝郁,实能将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使不抑郁,可疏肝和胃;川楝子泻肝热,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方中加此3 味而后用此方者,自无他虞也。方中川楝子、麦芽、茵陈3 药,是神来之笔。正如张氏所言:“学医工夫原有数层”“就第一层工夫言之,则最在识药性”。张锡纯最初的处方中并未用到此3 药,用于临床后发现,虽然大部分患者用之有效,但仍有部分患者服用此方后病症不轻反重。张氏从而领悟到肝为将军之官,性情原本暴躁,喜温良之言,而恶激烈之词。方中主以重镇,意在压制肝风,是逆肝之性,肝脏受制,从而令病情加重。加此3 味以疏肝,如春风细雨,则上弊可除,故用为佐药。生甘草调和为使。心中热甚者,当有外感,伏气化热,故加石膏;有痰者,恐痰阻气化之升降,故加胆南星也。

2 建瓴汤

2.1 组 方

据记载,生怀山药一两,怀牛膝一两,生代赭石八钱(轧细),生龙骨六钱(捣细),生牡蛎六钱(捣细),生怀地黄六钱,生杭芍四钱,柏子仁四钱。用法用量:磨取铁锈浓水,煎上药服。加减:若大便不实去代赭石,加建莲子(去心)3 钱;若畏凉者,以熟地黄易生地黄。

2.2 组方意义

张氏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知内中风证乃“肝胆之火挟气血上冲脑部”所致,“欲治此证,当清火、平肝、引血下行”为法。并悟得仲师《金匮要略》风引汤,“方用石药六味,且诸石性皆下沉,大黄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龙骨、牡蛎与紫石英同用,善敛冲气,与桂枝同用,善平肝气。肝冲之气不上干,则血之上冲者自能徐徐下降也”之道理,所以张氏创制建瓴汤。建瓴者,《辞源》云:“建,倾倒,《集》训覆。瓴,盛水瓶。”《史记·高祖本纪》云:“高祖纪六年,大臣田肯对高祖说,陛下得擒韩信,又建都于关中,秦、形胜之国……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说文》曰:“高祖本纪曰:'譬犹居高屋建瓴水。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张氏制方名曰“建瓴”意在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之意,方中“重用赭石、龙骨、牡蛎且有加石膏之时,实窃师风引汤之意也”。药用龙骨、牡蛎、白芍以镇肝熄风;牛膝、代赭石降胃,平肝,镇冲,引血下行;生山药又名薯蓣,《本经》曰:“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1]张锡纯云:“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利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能补脾胃,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2]生山药能调和金石之药与胃相宜,“犹白虎汤用甘草、粳米之义”。生地黄、柏子仁滋阴,补肾敛肾;且要磨取铁锈浓水,煎以上药物,用铁锈水乃效法《伤寒论》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用铅丹之意,铁锈水《纲目》谓有“平肝坠热”之功;张氏更云其“能镇安神经,又能定心平肝也”“清其脏腑之热,滋其脏腑之阴更降其脏腑之气,以引脑部所充之血下行”[2],其证焉能不愈。张氏药用降胃、平肝、镇冲、引血下行之剂治疗中风,诚为治疗斯证又“别开一门径矣”。为了预防中风,张氏在偶有一二发现征兆时,即应服用建瓴汤治疗。并强调服用此方“必服至脉象和平,毫无弦硬之意,而后始可停止也”。

3 对比分析

二方之中相同药物有怀牛膝、生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张氏谓生用存其本性,镇肝熄风汤以镇肝潜阳为主,重镇潜阳选用了赭石一两、《本经》云:“代赭石,味苦,寒。主鬼疰;贼风……”[1]龙骨五钱、牡蛎五钱、龟板五钱,张氏极力认为生龙骨、生牡蛎敛正气不敛邪气,收敛中仍有开通之力。龙骨、牡蛎伍用,出血《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正如张氏云:“龙骨入肝以安魂,牡蛎入肺以定魄,魂魄为心神之左辅右弼。”牛膝有补肾培本、引血下行之功,代赭石有平肝镇冲、下行通便之力,故重用代赭石、牛膝以引血下行,而以佐少量的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泻肝热、疏肝郁,引肝气下行。

建瓴汤以“肝虚气逆”为病机,用生地黄六钱、生怀山药一两清肝肾之热,养阴凉血;而辅以清火、镇肝、降胃、敛冲之品,全方以养肝降逆为主,适用于虚证的中风,怀山药、地黄是六味地黄丸中的两味主药,用生怀山药、生地黄、生杭芍意在滋肾养肝;用怀牛膝、生赭石、铁锈水来降逆。且要求磨取铁锈浓水,煎以上药物。

4 小 结

通过分析学习,可以看出张锡纯在医学理论上崇尚《内经》,在阐述药性上推崇《神农本草经》,组方法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张氏认为:内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上迫清阳。基于这种认识,主张治以引血下行、育阴潜阳、镇肝熄风为主,创制了建瓴汤、镇肝熄风汤。而镇肝熄风汤乃为建瓴汤加减方,对肝阳上亢、阳亢化风所致内中风以引血下行为首务,重镇潜阳以熄风,滋养肝肾以柔肝,肃肺金以平肝木,清肝热以折亢阳,疏肝气以遂肝性。张氏药用降胃、平肝、镇冲、引血下行之剂治疗中风,可谓善理法者可统理万机,而用无穷;善方药者,可应非常之变而千变。

参考文献:

[1]张树生.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吴光清.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学[M]. 王致谱,点校.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王洪图.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1987 年第5期 

镇肝熄风汤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