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字】“非”与“飛”是一个字??

 亘心为上 2024-10-02 发布于安徽
“”。作为。在在
今天来说“”字,对,“是非”的“非”。“非”字在古汉语里是一个常见的否定词,在现代汉语里也是一个高频词。那么“非”字原先是什么意思呢?为此,本期就来说一说这个“”字。
“非”字,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言:“违也。从飛下翄(chì,即翅字),取其相背。之属皆从
违也”,这是五代学者徐铉所校订《说文》的记载,后来清代《说文》学者段玉裁对此注曰:“韦各本作违,今正。违者,离也;韦者,相背也。自违行韦废,尽改韦为违,此其一也。非以相背为义,不以离为义。”故而,在段玉裁作的《说文解字注》里,便改用“韦也”来训释“非”字。因此,由段注可以看出,“非”字意为“违背”或“相背”之义。
从飛下翄,取其相背”,这是《说文》对小篆“非”字的字形说解分析,其实这句很简单。我们先来看一下小篆的“飛”字,如下所示:
观察上图可知小篆的“非就是从“飛省去而留下的下面表示翅膀之形取其两翅相背之意。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曾就如此说过“谓从飛省而下其翄。翄垂则有相背之象,故曰'非,韦也’。
在南宋时期,学者戴侗先生也说过:“飛与非一字而两用,犹乌、於之为一字也。借义既博,故判为两字。”
针对戴侗的观点,清末民初学者张舜徽先生很是同意,并说道:“三体《石经》非字古文作,毛公鼎作,象鸟张翄飛举之形。自篆变为匀整之,而原意失矣。鸟飛举则两翄必相背,因引申为凡违背之称。
从戴侗与张舜徽两位先生的观点来看,他们一方面认为“飛”与“非”早先是一个字,属于一字而两用的文字现象,就像“乌”与“於”字,所表示的就是鸟张翄飛举之形,后来到了小篆阶段,由于“非”字字形变成了“”,于是原意也就逐渐失去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鸟飛举则两翄一定处于相背状态的,因而“非”字才引申出一切“违背”之称。
所以,我们可以说,许慎也好,段玉裁也好,亦或是张舜徽先生,他们对“非”字字形的分析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是像鸟之两翅呈飛举相背之形。
然而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一下“非”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表现。在甲骨文、金文里,“非”字作如下所示
如图可知,这“非”字形与张舜徽先生所列举的是一样的,但是字形是否就是表示相背的两翅呢?从某种程度上看,甲文、金文的“非”字也还像两个人背对着两手的样子。不过,无论是像哪种,先民创造的这“非”字在表达“相背”或“违背”的意思上,应该是一致的,这种表意方法也就是用具体之形来表抽象之义的做法。
关于“”字就说到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