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08:40 发布于:北京市
早在西汉的古籍《淮南子》上,就有“见一叶而知岁之将暮”的记载。后来,唐诗中也有“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的诗句。植物的季节性较强,其中有些还能唤起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注意。因此,在各种落叶树中,大概要数梧桐树落叶最早,所以俗语又有“桐叶惊秋”的说法。 梧桐树属梧桐科落叶乔木,原产华夏古国,古代也曾称它为梧或桐。据李时珍说,桐树的得名,是因为它开的花呈筒形,故谓之桐。梧桐从主干、枝条到叶片均为翠绿色,犹如翡翠玉盖,十分美丽,所以古人又称它为“碧梧”。它是一种优良的绿化和观赏树种。古人又常把它栽在井旁,故又有“井梧”、“井桐”的别名。那时,古代的井槛常常精加雕饰,特称“金井”。诗人又每称井旁的梧桐为“金井梧桐”。如王昌龄诗“金井梧桐秋叶黄”、陆游诗“金井梧桐辞故枝”。
梧桐树木质轻软,纹理斜行,自古又为造琴瑟的良材。古代琴材以轻、松、脆、滑为“四善”,桐木则兼具这四个优点。由于它常用来制琴,因此琴瑟在古代也有“桐君”的别名。东汉末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亲。他不仅擅长文学、音律,而且还是个乐器制作专家。一次,他经过一处人家,有人正在用桐木烧火做饭。蔡邕听到有一根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是一块制作琴瑟的良材,就请求给他裁制成琴,制成后演奏起来果然有美音。由于这张琴的尾部已经烧焦,人们又称它为焦尾琴。后来“焦桐”也成了美琴的代称。 梧桐树干上新长出的小枝,古人专称它为“孙枝”或“桐孙”。白居易诗“梧桐老去长孙枝”,元稹诗“去日桐花半桐叶,别来桐树老桐孙”,都是指梧桐树上的新枝。古人认为,一般的树木都是主干坚实而支干空虚,只有梧桐树恰好相反,是支干坚实而主干空虚。因而后世有称赞别人的孙辈为“孙枝”或“桐孙”的。关于桐树的材质,北宋人陈翥认为桐材是一种“可贵”无比的用材,不仅可以做琴、瑟之类的乐器和甑、杓之美的日用器具,而且还可以“为棺、椁”,“为栋梁、桁柱,木莫其固”。 梧桐的叶柄很长,叶身大而美丽,分裂为掌状。过去,在纸张缺乏的古代,桐叶也常用作书写的材料。杜甫有“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的诗句。在古代,还流传着很多桐叶题诗的故事,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的女子对爱情自由的向往。《搢绅脞说》记顾况曾在御沟流水上捡得一张桐叶,上面题有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本事诗》上记载,唐代女子李云英在梧桐叶上题诗,任风吹去,后被西蜀人任继图拾得,最后两人结为夫妇。元曲敷演此事,剧名就叫《梧桐叶》。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李丹),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