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发布的关于1932年尹奉吉义士在上海炸日本侵略者的视频中,有不少朋友对我们将尹奉吉称为韩国义士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当时韩国并不存在,而应该称其为朝鲜义士。今天我们就大家关心的朝鲜半岛国名的问题做一下简单解释。 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朝鲜半岛曾经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由美苏以三八线为界,对朝鲜半岛进行了分别占领,从此朝鲜半岛被一分为二。1948年8月,半岛南部宣布成立大韩民国,9月,北部也宣布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根据朝鲜文献记载,他们传说中的祖先檀君于公元前2333年左右,在平壤建立了王国,定国名为朝鲜。朝鲜这个国名含义为“国在东方,先受朝阳之光辉。故名朝鲜。”这里的朝鲜实际上为古朝鲜,从传说中的檀君到公元前2世纪,此后自公元5世纪以后,朝鲜半岛出现了百济、高丽、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直到1388年,李成桂发动兵变,控制高丽,并由明太祖朱元璋赐国名为朝鲜,随后建立了新的李氏朝鲜。 到了1897年,李氏朝鲜为了反抗日本对朝鲜内政的粗暴干涉,决定将国名改为“大韩帝国”。1919年,朝鲜半岛爆发了著名的三一独立运动,随后在中国上海成立了流亡政府,定国名为大韩民国。而我们视频中介绍的尹奉吉义士此次只身炸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正是在韩国流亡政府的安排下进行的,他所加入的团体也是由大韩民国流亡政府领导的韩人爱国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朝鲜半岛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在半岛南部成立的大韩民国,它继续沿用了上海流亡政府所采纳但未广为流行的国号。 而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则选择在国名上沿用了历史上朝鲜这一名称。 除了以上这些历史因素外,我们之所以称尹奉吉为韩国义士,还因为1998年4月29日,在今天的上海鲁迅公园,也就是尹奉吉义士当年炸日本侵略者的虹口公园内树立了一块介绍尹奉吉事迹的石碑,石碑上刻有中韩双语的碑文,全文如下: 尹奉吉,号梅轩,韩国人。1908年6月21日生,早年便投身抗日复国运动。1930年流亡中国。1932年4月29日,日本侵略军在此举行淞沪战役祝捷阅兵大会,尹奉吉乔装入场,投弹炸毙日本侵沪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炸伤多名重要官员。尹当场被捕。1932年12月19日,尹奉吉在日本金泽英勇就义。 二战胜利后,1945年韩国临时政府的代表人物李始荣在重新踏上半岛土地时曾这样感叹:“我们光复了祖国,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一切都是尹奉吉义士的功劳,临时政府与尹奉吉的关系,就如临时政府像一个初生婴儿跌落在深潭之中,就在即将遭到灭顶之灾的危急关头,尹奉吉的出现,救起了这个婴儿。现在这个婴儿长大了,正阔步前行在三千里江山之上。” 在韩国,尹奉吉与刺杀伊藤博文的安重根一起被视为民族英雄。1946年尹奉吉的遗骨在日本金泽某军用仓库内被发现后,被运回韩国国内最终安葬在了汉城孝昌公园义烈祠墓地。安葬仪式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元老金九等人出席并领导了整个接灵和安葬活动。同时在尹奉吉的家乡,韩国忠淸南道礼山郡,还为尹奉吉建立了忠烈祠,并对他的故居进行了原样保护。尹奉吉的遗物也被韩国定为了国家文物进行保存,尹奉吉的事迹也被写进了韩国的教科书。每年4月29日,尹奉吉在上海炸日本侵略者的这天,在尹奉吉的家乡都要举办梅轩文化节,以纪念他的壮举。 2014年7月4日,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共襄亚洲振兴繁荣》的演讲中指出“历史上,每当面对危难时,中韩两国人民都相濡以沫,患难相助......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岁月中,我们两国人民生死相依,倾力相援。中国境内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上海纪念尹奉吉义士的梅轩、西安光复节驻地旧址等,都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难忘历史。” 因此,在制作视频时,我们将尹奉吉称为韩国义士,是有着十分明确的历史脉络,也是适合尹奉吉义士他当时宣示效忠的组织和团体的。当然我们理解部分网友,因为现在国际形势或意识形态,认为朝鲜更符合尹奉吉当年壮举的国家载体。 希望此文能为那些觉得尹奉吉不该称为韩国义士而应该叫做朝鲜义士的朋友答疑解惑,感谢大家的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