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说新语》书名考辨

 小夏ho78b993zg 2024-10-03

图片

一本流传千百年的古书其作者、书名,成书过程往往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世说新语》也不例外。其实书名本身无所谓争议,名称只是一种代表的符号,一本书有几个书名也是常见之事,而重要性在于《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什么?这是《世说新语》基础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于《世说新语》的原名,历来有三种:《世说》、《世说新书》、《世说新语》。之间争议较大,笔者就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再进行一些简单的考辨。



首先来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子部小说家类《世说新语》有云:

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义庆事迹具《宋书》。孝标名峻,以字行,事迹具《梁书》。黄伯思《东观余论》谓《世说》之名肈于刘向,其书已亡,故义庆所辑名《世说新书》,段成式《酉阳杂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说新书》可证,不知何人改为《新语》。盖近世所传,然相沿已久,不能复正矣。[1]

黄伯思,即北宋末年的黄长睿,字伯思,号云林子,精通六经史籍。《提要》中引黄长睿《东观余论》之说,认为西汉著名经学家刘向有书名曰《世说》,但此书早佚,后来刘义庆辑有另一本书《世说新书》,并引证晚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为佐证,认为刘义庆所辑之书原名《世说新书》,只是后来有人将“新书”改为“新语”,沿袭下来就变为今天所熟知的书名《世说新语》。

查黄长睿《东观余论》卷下《跋世说新语后》有云:

《世说》之名肈刘向,六十七篇中已有此目,其书今亡。宋临川孝王因录汉末至江左名士佳语,亦谓之《世说》。梁豫州刑狱参军刘峻注为十卷,采摭舛午处大多就正之,与裴启《语林》近,出入皆清言林囿也。本题《世说新书》,段成式引“王敦说澡豆”事以证陆旸事为虚,亦云“近览《世说新书》”。而此本谓之《新语》,不知孰更名之,盖近世所传。[2]

从此段看来《提要》明显是受到了黄长睿说法的影响,从这段话的意思来看,西汉刘向原有《世说》一书,但此书后来已经亡佚,具体内容已无从所知,南朝宋刘义庆记录从汉末到南朝名士的佳语逸事又写成另一书,也叫《世说》,后来的刘孝标(峻)为此书作注,并纠正了原书中的一些错误,题做《世说新书》。按《隋书·经籍志》云:“《世说》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十卷(刘孝标注),再根据《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书的记载,有学者认为刘义庆所撰《世说》原为八卷,后经刘孝标修改并扩充到十卷,并且这些史书中的书志之所以将刘义庆原书《世说》(八卷)和刘孝标注的《世说》(十卷)分别著录,是因为当时八卷本和十卷本的《世说》作为两本书各自单行的缘故。[3] 至此,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从南朝至唐宋间,刘义庆的《世说》(八卷)和刘孝标的《世说》或者作《世说新书》(十卷)作为两本书在世面上分别单行。

但余嘉锡先生对此进行反驳,认为刘义庆所撰之书最初应作《世说新书》,本名并非《世说》,而《世说》只是一种对书名的简称,余嘉锡先生在《四库提要辩证》中提到:

至其谓义庆书本名《世说》,其《新书》之名亦后起,则非也。刘向校书之时,凡古书经向别加编次者,皆名“新书”,以别于旧本。故有《孙卿新书》、《晁氏新书》、《贾谊新书》之名。《汉书·艺文志》有左邱明《国语》二十篇,又有《新国语》五十四篇,注云:“刘向分《国语》。”又《说苑叙录》云:“臣向所校中书《说苑》,更以造新事十万言,号曰《新苑》。”皆可证也。刘向《世说》虽亡,疑其体例亦如《新序》、《说苑》上述春秋,下纪秦汉。义庆即用其体,托始汉初,以与向相续,故即用向之例,名曰《世说新书》,以别于向之《世说》。其《隋志》以下但题《世说》者,省文耳。犹之《孙卿新书》,《汉志》但题《孙卿子》;《贾谊新书》,《汉书》但题《贾谊》,《隋志》但题《贾子》也。[4]

余嘉锡先生认为刘义庆所撰之书本名就为《世说新书》,理由是刘向在重新整理编次书目的过程中,为了有别于旧本,把所重新校理的书都赋予以“新书”的题名,例如《贾谊新书》、《晁氏新书》等等。刘向也曾校理过一本名为《世说》的书,刘向的《世说》按余嘉锡先生推测是记载上述春秋、下纪秦汉名人逸事的书,刘义庆为了接续原有的《世说》,著录东汉末至南朝的士大夫的逸事,编成一本同样类似的书,而为了有别于前代的《世说》,于是也仿照刘向校书的做法,加以“新书”二字,所以刘义庆所撰之书本名应为《世说新书》。

而为什么一些早期的文献如宋齐之际的敬胤注、齐梁之际刘孝标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皆题《世说》,而不见《世说新书》,余嘉锡先生认为这是因为简省的缘故,在这些注疏和史志记录的时候往往会把书名进行简省,如《贾谊新书》,在《汉书·艺文志》就被简省著录为《贾谊》;《孙卿新书》就被简省为《孙卿子》,同样《世说新书》著录的过程中也被简化为《世说》。

余嘉锡先生的解释看起来颇为在理,大多数学者也都赞成此观点,但细究起来仍然有所偏失。刘向把重新校理的书都赋以“新书”的题名以示有别于旧本,在这里,“新书”的意思相当于是对旧本的“修订版”,“旧书”通过刘向的校理修订后成为定本,“新书”和“旧本”实际上是同一本书,相当于现在的书经过修订有“第一版、第二版”(如《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 骆玉明著,经过修订命名为《中国文学史新著》),而余嘉锡先生则误以为“新书”是区别于“旧本”的另外一本书,“新书”是“旧书”的接续,存在一种前后的接连关系。[5]

反而观之,刘向校理的《世说》早已亡佚,其内容现在我们已无从知晓,但刘义庆书主要记载魏晋时期的名人逸事,显然也不可能是西汉人刘向《世说》的整理修订本,因此余嘉锡先生按照刘向校书时做法的思路将刘义庆书初名认定为《世说新书》的观点是不可靠的。



既然余嘉锡先生的推测是基于《四库提要》的,而《四库提要》中的材料又来源于黄长睿的《东观余论》。再来看《东观余论》,其中有句话极为重要,即“《世说》之名肈刘向,六十七篇中已有此目,其书今亡。宋临川孝王因录汉末至江左名士佳语,亦谓之《世说》。”说明了刘向有本校理的书,名曰《世说》,南朝宋刘义庆也著有另外一本书,也叫《世说》,这里似乎暗含着刘义庆书初名为《世说》。

除了这一则材料说明外,初名为《世说》的早期材料有很多。宋齐之际的敬胤有早于刘孝标对《世说新语》的注文。其中大部分已经亡佚,留存下来的注文中都称刘义庆书为《世说》。[6]在刘孝标的注文中五处都题为《世说》,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等史志中,还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中都作《世说》,未见《世说新书》。

从另一方面来说,书名标为《世说新书》的早期材料也存在,日本前田侯所藏宋绍兴本《世说新语》书后附汪藻《叙录》小注说到梁齐之际的顾野王在跋语中称他见到“诸卷中或曰《世说新书》,凡号《世说新书》者,第十卷皆分门”。[7]从中可以得知在顾野王梁齐之际就已经有很多的版本,有的叫《世说新书》,而凡是叫《世说新书》的,必定有十卷。再来结合上面所论述的一些结论,我们已经知道,从南朝至唐宋间,刘义庆的《世说》(八卷)和刘孝标的《世说》或者作《世说新书》(十卷)作为两本书在世面上分别单行。顾野王稍后于刘孝标,他已经见到了很多版本,其中叫做《世说新书》的都有十卷。由此知道,刘义庆所作书初名应为《世说》,并且只有八卷,到了南朝梁经过刘孝标的注释、修订、扩容,变为十卷。按照西汉刘向校书后加上“新书”成为定本以别旧本的做法,刘孝标对刘义庆的《世说》进行修订和扩容,最终使之成为定本,为了有别于前书,加上“新书”二字,成为《世说新书》,刘孝标的《世说新书》(十卷)可以看作是刘义庆《世说》(八卷)的修订本和定本。而在梁齐之际,以至到唐,刘义庆的《世说》(八卷)和刘孝标《世说新书》(十卷)分别作为两本书在世面上分别单行,所以有顾野王看到有很多版本的现象存在,史志中分别著录“《世说》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世说》十卷(刘孝标注)”也不无道理。

另外,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世说新语》文本是原藏于日本东京京都东寺的唐写本残卷,该写本在卷末所题书名为《世说新书》。中唐杜祐《通典》卷一五六引用望梅止渴之事时所标注出书名为《世说新书》,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卷四中也提及。[8]这些典籍中的故事都应该是作者引自刘孝标的《世说新书》(十卷)这个版本。

刘孝标对刘义庆《世说》的注释质量十分高,为后世推崇,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合称为“四大名注”。注本的意义或许已经超越了原文,刘孝标的《世说新书》(十卷)流行开来,最早刘义庆《世说》(八卷)的版本也就逐渐地散佚。

综上可得出结论,刘义庆所著记载魏晋时事的书,初名应为《世说》,并只有八卷,后经过刘孝标的注释、修改和扩容变为十卷,并命名为《世说新书》,并且流行于南朝梁、齐、陈、隋、唐。



“世说新语”这一书名又是从何而起?一般认为《世说新语》一名始于宋初,但唐初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即已提到《世说新语》一名,《史通·外篇·杂说中》云:“近者宋临川王义庆著《世说新语》,上叙两汉三国及晋中朝江左事。”[9]刘知几生活在唐高宗年间,据此可见唐初已有称《世说新语》。另唐刘肃著有《大唐新语》,明显也是仿《世说新语》的。应该可以肯定的是有“世说新语”一称的自唐代就开始了,其中“书”与“语”的意义相近,《世说新书》或作《世说新语》,而北宋初的晏殊曾经整理过《世说》,他把所传世的十卷本中的最后一卷悉行删去。晏殊在当时有很高的威望,所以其整理的《世说》流传甚广。等到南宋绍兴八年,由广川董弅所刻三卷本三十六篇《世说新语》,是现存最早最完整也是最好的《世说新语》刊本,卷末附汪藻所撰《世说叙录》一卷,称“今以'世说新语’为正”,[10]自此之后“世说新语”即已成为定名。(马勇)

注释:
[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 永瑢 等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562页
[2]引自《津逮秘书》第六集
[3]参见杨勇先生《世说新语书名、卷帙、板本考》,收入《杨勇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6年版
[4]《四库提要辩证》  余嘉锡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862页
[5]此观点引自《四库提要精读》 陈尚君 张金耀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9页
[6]此说可参见杨勇先生《世说新语书名、卷帙、板本考》,收入《杨勇学术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6年版
[7]引自《世说新语研究》 王能宪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7页
[8]材料引自 《四库提要精读》 陈尚君 张金耀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79页
[9]此说可参见 《世说新语精读》  骆玉明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页
[10]转引自 《世说新语会评》 刘强会评辑校  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1页

【参考书目】
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永瑢 等撰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②《杨勇学术论文集》  杨勇著  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③《四库提要辩证》  余嘉锡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④《四库提要精读》 陈尚君 张金耀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⑤《世说新语研究》 王能宪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⑥《世说新语精读》  骆玉明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⑦《世说新语会评》 刘强会评辑校  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