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昌古城的热闹,聊城地委专署旧址的非遗文化

 扈学秋 2024-10-03 发布于山东

东昌古城的热闹,聊城地委专署旧址的非遗文化

扈学秋

寻常的时候,东昌古城是宁静的古城,东昌古城是安详的古城,旧时光,慢生活,这就是我喜欢东昌古城的理由。

闲暇的时候,总是喜欢和妻子到东昌古城转一转,看一看,转一转老街,走一走小巷,踏一踏青石板路,让身心沉浸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

踏入东昌古城,便是为了沉浸于那份难能可贵的宁静与安详之中,旨在悠然自得地体验这份慢生活的韵味,细细品味时光的悠长,将心灵全然交付于这舒缓的节奏,从而远离现代社会的纷扰与喧嚣,寻得一片内心的净土。

东昌古城大部分时间是宁静的,祥和的,但是每逢节假日,东昌古城也会沸腾,人潮汹涌,摩肩接踵。

我喜欢宁静,也不排斥热闹,在人潮人海中,还是有点不很自在,特别是人声鼎沸太太喧嚣的时候,我都有点想逃避了。

知道这个十一假期,东昌古城肯定很热闹,我就没有去,其实也不是故意不去,实在是时间有点不够用。十月一日应邀参加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书画展,十月二日回老家看望父母,十月三日上午和妻子又去了聊城九州洼月季景区。

我不爱热闹,但是妻子爱热闹,中午和文朋诗友把酒言欢之后,下午四点多妻子来接我,直接把我接到了东昌古城。

走到南关桥,就感受到了东昌古城的热闹,南关桥已经交通管制了,机动车不让进城了。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龙堤岛上人流还不算多,走进楼南大街,虽然已经是十月三号了,虽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楼南大街就已经人潮人海了,南来的,北往的,男的,女的,老人,孩子,穿汉服的,穿长衫的,穿短袖的,各色人等,应有尽有,已经令人目不暇接了。

我和妻子顺着人流往北走,海源阁藏书楼南面的戏台,聊城豫剧团正在演出豫剧,小时候听的最多的戏曲,就是豫剧,我是比较喜欢豫剧的,可是人太多了,我有点耳背,也有点近视,现在是既近视又花眼。心中非常想去看看,可是看又看不清,听又听不明。只好留遗憾了!

带着遗憾继续北行,光岳楼前的十一演出的舞台已经拆了,老王直播间的演唱又开始了,有人在唱歌,光岳楼南的人很多,听歌的人却很少,还没有平时的人多。也许是还不到华灯初上的时候吧。

转过光岳楼,顺着楼北大街北行,到了红星街,转弯向西,言、沿着道署西街西行,去聊城地委专署旧址去看看,非常喜欢这个地方,

沿着道署东街缓缓前行,南侧的一片红砖区悄然映入眼帘,那便是聊城地委专署旧址,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只有岁月的静好和历史的深沉。
上世纪的50年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的红砖房,质朴而坚固,它们静静地矗立,是那段历史的守护者。

走进这些红砖房,一股怀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每一面墙,每一扇窗,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那些带有毛泽东诗词的照壁,更是将那段火红的岁月镌刻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那份历史的厚重与荣耀。
聊城地委专署旧址,不仅仅是一处办公生活的场所,它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者。刘少奇、李先念、胡耀邦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此留下足迹,他们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光彩。
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也在这里留下了他勤政爱民的身影。这些历史的片段,照亮了这片红砖区,也照亮了后来者的心灵。
现在,聊城地委专署旧址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它成为了“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和“聊城市革命老区教育基地”。市文旅集团精心规划,以“红色记忆+非遗空间”为主题,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红色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传承和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和非遗文创园区。

这里,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
走进非遗文创体验区,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这里,传统文化与互动体验完美融合,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亲身体验到非遗的魅力。

东昌木版年画,以其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犹如历史长河中跃动的音符,编织出一幅幅古老而又生动的民俗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情感,在无声地诉说着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让观者在欣赏中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源自心底的温暖与感动。那画面中的孩童嬉戏、花鸟鱼虫,无不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让人在赞叹之余,更添一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向往。

草木扎染,这门古老的技艺,以大自然为画布,以植物为颜料,将一抹抹自然的色彩巧妙地融入布料之中,绽放出独特的韵味与生命力。那深浅不一的蓝,那斑驳陆离的绿,那温暖如初的黄,每一种色彩都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神奇礼物,让人在触摸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与节奏。那些图案,或简洁明快,或繁复细腻,都散发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质朴与雅致,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

梁颖剪纸,以其精巧的构图和流畅的线条,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匠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传递了匠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那些细腻入微的线条,那些生动形象的图案,无不透露出匠人高超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

梁颖老师,以其非凡的技艺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将聊城的剪纸艺术带向了世界的舞台。当驻塞尔维亚使馆为了庆祝国庆75周年而举办盛大的招待会时,梁颖老师有幸作为聊城非遗文化的杰出代表,受邀远赴塞尔维亚,将这份来自东方的艺术瑰宝呈现给全球的宾客。

这一殊荣,不仅是对梁颖老师个人技艺的极高认可,更是对聊城乃至中国非遗文化的极大肯定。在塞尔维亚的招待会上,梁颖老师的剪纸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宾客的目光。梁颖展示了《孔子问礼》、城市伴手礼系列、戏曲人物系列、东昌八景折页、十二生肖折页等剪纸作品,那些细腻入微的线条,生动形象的图案,无不展现出剪纸艺术的独特韵味与无穷魅力,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倾倒。

东昌葫芦雕刻、东昌叶雕、木雕,这些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更是将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的智慧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葫芦的圆润饱满,叶子的轻盈飘逸,木头的质朴坚韧,都在匠人的巧手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意义。那些图案,或细腻繁复,或简约大气,都展现了匠人对美的独特理解与追求。那些雕刻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让人在赞叹之余,更添一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

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体验非遗项目的制作过程,从选材到雕刻,从上色到装裱,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乐趣与挑战。沉浸式的体验,让人不仅能够了解非遗的制作过程,更能感受到亲手制作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这种体验,让非遗文化不再遥不可及,而是真正地融入了生活,走进了日常。
聊城地委专署旧址,这片红砖瓦房区,用它独特的方式,讲述着红色记忆与非遗文化的交汇与融合。让我们在回望历史的同时,也看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这里,每一块红砖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幅非遗作品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
岁月悠悠,古城依旧。聊城地委专署旧址,作为这座城市的文化瑰宝,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学者。
在这里,可以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的韵味,更可以在亲手制作非遗作品的过程中,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喜悦与满足。
到这里来,是给心灵一次洗礼,也是对文化一次探索。其实我还有个小小的私心,中午喝了点小酒,走的时间长了,到梁颖老师的剪纸工作室,如果梁颖老师在,可以讨杯茶喝。

聊城地委专署旧址最大的展区,是东昌葫芦,真美,而且这里的葫芦可以拍照。可是我却轻手轻脚走过,没敢进去打扰主理人,因为今年夏天来的时候,我曾经说帮写一篇《东昌葫芦赋》,到现在还没有写呢,有点不好意思了。
走进梁颖老师的剪纸工作室,里面静悄悄的,里屋的工作台后,坐着一位文雅稳重的中年妇女正在在剪纸,问一问,回答说梁颖老师没在,刚刚出去不久。
梁颖老师不在,这杯茶也没好意思讨要,茶也没得喝了。那就走吧。走到门口,一位文质彬彬、戴着眼镜,身材消瘦的中年人和我们打招呼,问我和妻子感受怎么样?
我不认识此人,但感觉特别和蔼可亲,急忙回答很好。此人说经常看我的文章,我在文章中对古城文旅的建议,他们也经常讨论。于是便聊了起来,关于古城,关于聊城地委专署旧址,我又简单说了点关于古城旅游的建议,怎么才能留住人,增加雕塑的文字资料介绍等。
道别的时候,加了对方微信,原来这位老师和我一样,微信也是实名:赵海江。这时我还不知道赵海江老师原来就是聊城市水上古城文旅有限公司董事长。真的想不到,领导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虽然还有很多困难,有这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导,聊城中华水城古城旅游一定会越来越好!
愿东昌古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愈发璀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八方来客,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愿古城的风貌得以妥善保护与传承,同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韵味与美好。祝福东昌古城,未来更加辉煌灿烂!

竹影花香 莫负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