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脑梗——中医门诊第一方

 图书 馆员 2024-10-04

治脑梗——中医门诊第一方,只因效果好!

中医认为,脑梗的发生与风、火、痰、瘀等多种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脑部血脉痹阻,最终引发中风
《黄帝内经》中讲:“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此语言明了脑部疾病与气血之间的关系,脑梗为不仅是“中风”重症之一,更是气血逆乱、痰瘀阻络的集中体现。所以治疗要从全身气血着手,而非仅限于局部病灶
针对脑梗的治疗,门诊上常会用到“通络复元汤”,通过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益气养血的方法,恢复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方剂组成如下:丹参20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石菖蒲15克、全蝎3克(研末冲服)、炙甘草6克患者宋女士,年近八旬,平素身体硬朗,但某日突然感觉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家人急送医院诊断为脑梗。经过一段时间的西医治疗后,宋女士的症状虽有所缓解,但仍有明显的后遗症。于是,家人决定尝试中医治疗,寻求进一步的康复
接诊后,详细了解了宋女士的病史、症状及体征,并结合舌象、脉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宋女士属气虚血瘀、痰阻经络之证,遂以“通络复元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方中丹参、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疏通脑络;地龙、全蝎搜风通络,解痉止痛;黄芪补气升阳,助血行;当归补血活血,调和营卫;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和胃降逆;石菖蒲开窍醒神,化痰湿;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能补脾益气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宋女士的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左侧肢体麻木感减轻,力量逐渐恢复,口角歪斜得到纠正,言语也逐渐清晰。同时,她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提高
二诊时,进一步巩固疗效,减少了活血化瘀药的用量,增加了健脾补肾的药物,以增强宋女士的体质和免疫力。经过三个月的持续治疗,宋女士康复如初,回访三年未有不适

最后要和大家强调一点: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患病程度不一,所以中医看诊历来都是一人一方,一定是在准确无误的辨证前提下,开出来的方子才是最有效果的

如果您有:
1,冠心病
2,高血压
3,高脂血症
4,脑出血
5,颈动脉斑块
6,心律失常
7,脑梗
8,失眠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后遗症系中风发病半年以上而某些临床症状、体征未能消失。中医认为中风的形成,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原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致。本病病位在脑,但和肝、脾、肾、心等脏器密切相关。论其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其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其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临床如能正确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中风后遗症多属本虚标实而侧重在“本虚”,其虚可见气虚与阴虚,但以气虚为多见。按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应以扶正为主。然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之症俱在,乃瘀血、湿痰阻络而成,故治宜标本兼顾。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大致可分以下几型,并需随证加减。
1.气虚血瘀型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扶正祛邪。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地龙10g。方中重用黄芪补气,配当归养血,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以活血化瘀通络。如气虚明显者加党参、太子参以益气通络;上肢偏瘫重者加桑枝、桂枝以通络,下肢瘫软无力者加杜仲、桑寄生、牛膝、地黄、山茱萸等以壮筋骨,强腰膝。半身不遂较重可加穿山甲、水蛭等药加重活血通络;肢体麻木加木瓜、伸筋草、防己以舒筋活络;兼有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等化痰开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肝肾阴虚型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腰酸腿软,健忘失眠,咽干口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熟地10g,山药15g,山茱萸10g,杜仲10g,枸杞子10g,白芍10g,玄参10g,天冬10g,龟板胶15g,鹿角胶15g,阿胶15g,丹参30g,当归10g,红花5g,鸡血藤15g.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杜仲、枸杞子、白芍、玄参、天冬以滋养肝肾之阴,龟板胶、鹿角胶、阿胶等以补髓养阴,丹参、红花、鸡血藤以活血通络。如大便干燥加肉苁蓉、当归、火麻仁以滋液润肠;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以养血安神,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眩晕头痛者加钩藤、石决明、龙骨以平肝潜阳;肢体强痉拘急着可加入全蝎、天麻、僵蚕等以熄风止痉。
3.风痰瘀血型证候:此型以实为主,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加减:半夏10g,茯苓10g,白术10g,胆南星10g,天竺黄10g,天麻10g,香附10g,丹参15g,大黄5g。方中半夏、茯苓、白术健脾化湿;胆南星、天竺黄清化痰热;天麻平肝熄风;香附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助脾运以化湿;又配以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通腑泻热凉血,以防腑实,此大黄用量宜轻,以涤除痰热积滞为度,不可过量。若半身不遂重者可加天仙藤、伸筋草、鸡血藤以增强活血通络之力;瘀血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舌苔黄腻,烦躁不安等有热象者,加黄芩、山枝以清热泻火;头晕、头痛加菊花、夏枯草以平肝泻火。
中风后遗症除中医的辨证治疗外,还可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如针灸、推拿及理疗等,同时应鼓励患者进行早期积极的功能锻炼。
脑梗—— 我有一方,效果不错,分享给大家!
患者王女士,58岁,最近出现脑梗、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经医生检查诊断为脑梗,希望通过中医调理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诊断为“气血不通,痰瘀内阻”,病因可能是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气血不通、痰瘀内阻,出现脑梗症状。
证型归纳为气血不通、痰瘀内阻,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辨证后开方:三七、桃仁、红花、川芎、地龙、防风、桔梗、五味子、橘皮、延胡索、木瓜、天麻、酸枣仁、枸杞子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王女士的脑梗、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逐渐减轻,整体身体状况也有所改善。
继续治疗三个月后,通过身体检查复查,脑梗症状有明显改善,整体身体状况得到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原理:
方中:三七、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部恢复;桃仁、活血通络,有助于改善脑组织供血不足,缓解脑梗症状;
红花、活血祛瘀,有助于消除体内淤血,改善脑梗症状;川芎、活血通络,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脑梗引起的不适;地龙、祛痰通络,有助于清除体内痰瘀,改善脑梗症状;
防风、祛风化痰,有助于缓解风邪引起的脑梗;桔梗、宣肺利水,有助于顺畅气机,改善脑梗症状;五味子、滋补脏腑,有助于调理气血,促进脑部恢复;
橘皮、疏肝理气,有助于调和气血,改善脑梗症状;延胡索、活血通经,有助于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缓解脑梗引起的不适;木瓜、消食化痰,有助于清除体内湿痰,改善脑梗症状;
天麻、平肝息风,有助于缓解脑梗引起的不适;酸枣仁、滋阴清热,有助于调理体内阴阳平衡,促进脑组织恢复;枸杞子、补益肝肾,有助于增强脑部气血,促进脑部恢复。
全方通过活血化瘀、祛痰通络的综合调理,加上患者自身的生活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脑梗 —— 中医一方,效果显著,得之者幸

脑梗是指脑部的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失语、肢体无力、偏瘫等。

中医将脑梗归属于“中风”范畴。中医认为脑梗的发生是由于痰浊、气机阻滞、血脉瘀阻等原因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
因此,中医治疗脑梗的药方通常会考虑活血化瘀、祛痰散郁、理气通络的功效。
以下是一则中医治疗脑梗的药方:
【组成】三七、川芎 、川牛膝、丹参 、大黄 、木香 、陈皮、茯苓、龙骨 、乳香、沉香、紫河车、白芷、细辛
 【适应症】适用于中风及脑梗的情况。
【方解】全方通过活血化瘀、祛痰散郁、理气通络和安神定志,综合调节患者的身体状况,促进康复。
方中:
三七、川芎、川牛膝活血化瘀;
丹参、大黄清热解毒;

木香、陈皮理气除湿;

茯苓健脾利水;
龙骨、乳香 、沉香安神止痛;
紫河车、白芷、细辛祛痰通络开窍。
这些药材根据其药性、功效相互搭配,共同发挥通络、活血化瘀、祛痰散郁、理气的作用,以达到治疗脑梗的目的。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我都会解答
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何远征主任,从事中医诊疗40余年,如果您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脂肪瘤及脾胃问题,可以拨打下方电话,我来帮你辨证调理。
虫类药物临证治验举隅
【摘要】通过列举血栓性静脉炎、脑出血、勃起功能障碍、腰椎间盘突出症案例总结应用虫类药物的经验。虫类药物有独特的性能和特殊的功效,能“追拔沉混气血之邪”,用治因虚、因痰、因湿、因瘀等所致的难症,非一般草木之品能代替,应用时应合理配伍,选择适宜的剂型。
  【关键词】虫类药物;临证治验;举隅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46-02
  笔者在临床上对一些重病、疑难病症,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虫类药物,收到良好的疗效。兹举例数则以探讨应用虫类药物的经验。
  1血栓性静脉炎
  许某,女,76岁,2014年6月18日初诊,主诉:右小腿肿胀疼痛1月。曾在某部队医院检查诊断为“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欲施取栓术,因患者不愿手术,并服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来我院就治。诊见右小腿粗壮红肿,扪之皮肤灼热,伴有静脉怒张,触之有条索状物,皮肤轻度发紫,腓肠肌压痛,行走时疼痛加剧。兼见口苦、口干、舌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湿热下注、瘀血阻滞、脉络瘀结”。投以四妙散加味:苍术15g,黄柏15g,苡仁30g,川牛膝15g,银花藤30g,乳香8g,没药8g,天丁15g,川木通15g,土茯苓24g,甘草6g,虎杖15g,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5剂。6月25日复诊,口苦、口干、肢体灼热减轻,小腿仍然肿胀疼痛,余证未减,继服上方加粉剂三七8g,蜈蚣2g,全虫3g,水蛭15g,兑服,连服七剂。7月1日复诊,上药服后,下肢疼痛肿胀减轻,药证相符。再继服五剂,诸症均减,行走时下肢已不疼痛。腓肠肌无压痛,因出外省走亲戚,为服用方便由汤剂改为散剂,主以活血化瘀通络溶栓。处方:三七30g,全虫15g,蜈蚣5g,水蛭30g,炒黄柏50g,炒苡仁150g,鸡内金150g,上药培干,粉碎过后服用,日服三次,每次8g,用温开水冲服,连服20d后基本恢复正常,后用上方调理一月。2014年11月25日随访未复发。
  按:血栓性静脉炎,以往分为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是同一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炎症与血栓并存,可互相转化。属于中医脉痹、股肿。《医宗金鉴》称为“青蛇毒”,云:“此证又名青蛇便,生于小腿肚之下,形长二、三寸,结肿、紫块、僵硬、憎寒,壮热、大痛不食,由肾经素虚,膀胱湿热下注而成。”对此病的临床表现,病机均有深刻改进。常分为湿热阻滞和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无论何型均以“瘀血阻滞,脉络瘀结”为基本病机。本案初诊为湿热下注,瘀血阻滞,故以四妙散加味,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后加用虫类药物全虫、水蛭、蜈蚣,增强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作用。水蛭、蜈蚣、全虫,搜剔走窜,息风通络解毒,非一般草木类活血化瘀药物所能替代。其中超常规剂量重用水蛭,取其破血逐瘀散结、溶解血栓之功,笔者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重用水蛭而收效颇佳。现代研究证明,水蛭有抗血栓、抗凝血、降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虫类药物,资源有限,价格贵,入煎剂不易煎出。常焙干制成散剂,嘱病人用煎剂冲服。虫类药物为有毒之品,有腥臭味,有时难以服下,若脾胃不好的病人服后,常伤胃气引起呕吐,诱发胃病。据笔者的经验若单用散剂时常配伍鸡内金、苡仁共研为末。炒鸡内金可健脾胃、消积散瘀,从而顾护胃气防虫类药物引起胃部不适和帮助胃气消化,帮助虫类药物吸收,以增加通经活血作用;加苡仁与虫类药物共为散剂,可健脾利湿通络,保护胃气,稀释虫类药物,便于服用。
  2脑出血
  患者徐某,女,50岁,三洞镇周冲村人,20d前在广东省某地打工,突然昏仆,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大小便失禁。经广东某人民医院抢救治疗脱险。于2008年8月11日回本地诊治。在患者家中诊见其瘫痪于床上,右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清。某医院病历显示经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血肿(约30ml),诊断为“脑出血”。有高血压病史,素体肥胖,未服药治疗。查血压160/100mmHg。神志清楚,语言謇涩,大便秘结两日一次,饮食尚可,舌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中风,痰热中阻,脑络瘀滞。治法:通腑化痰,化瘀通络。处方:大黄10g,枳实12g,僵蚕12g,瓜蒌仁15g,芒硝8g(兑服),桃仁12g,煎水,并用散剂地龙15g,水蛭5g,全虫3g,三七8g,蜈蚣2g,冲服。上药服2剂后,大便通畅,余症同前。继以活血化瘀,治疗化痰通络,同时用西药控制血压。处方:桃仁12g,红花10g,丹参24g,当归10g,川芎10g,僵蚕12g,�g莶草30g,葛根30g,胆星10g,赤芍20g,煎水,用三七粉10g,全虫5g,水蛭15g,蜈蚣3g,地龙15g,天麻10g,散剂,冲服。一日一剂。上药服10剂后,右上肢能举抬,下床能拐杖行走,语言清楚,余证均减。继服上药一月后,能弃杖行走,手能握物,惟半身麻木,足软无力。用自拟“通络正瘫方” 加味:全虫10g,白花蛇一条、水蛭15g,天麻30g,三七15g,地龙15g,木瓜50g,苡仁100g,蜈蚣5g,鸡内金50g,白芨50g,焙干制成散剂,日服2次,每次10g,服药20d后,半身麻木减轻,能生活自理,做一般家务和农活。
  按:脑出血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多因内伤肝肾阴亏,忧思恼怒,恣食肥甘,纵欲劳累,造成气血逆乱,风火痰瘀阻滞脑络或血溢脉络。脑出血用活血化瘀治疗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笔者初涉临床时,对西医诊断为脑出血的病人也未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恐加重病情引起再出血,也未用虫类药物,因其辛温,有引起肝风内动之嫌。后经临床观察,多数脑出血的病人经西医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寻中医治疗时,都存在肝风窜络,脑络瘀阻的临床表现,如半身不遂,语言不清,口舌歪斜等,属于顽痰死血滞留脑络,用一般的活血化瘀的药物其效不显,因而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用虫类药物往往能提高疗效。本例患者初诊为痰热腑实脑络不通,在通腑化痰治疗的同时加用虫类药物,增强了活血通络、祛风化痰的作用。后用活血化痰配合虫类药物收效显著。其中水蛭“善入血分,为其原为噬血之物,故善破血……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脑血管病后遗症,取其破血而不伤新血的功效,与三七配伍,有促进血肿吸收;与全虫、蜈蚣、白花蛇、地龙配伍,对改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舌歪斜,恢复肢体神经功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3勃起功能障碍
  韦某某,48岁,司机,2012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于2011年12月开始自觉阴茎勃起不坚,渐至同房时不举,伴腰痛,下肢冷,会阴胀,喜居暖室,失眠多梦,精神不振,舌质淡,脉沉。经查有腰椎骨质增生。曾服温补肾阳的药物数10剂,未能获效。辨证为肾阳不足,肾精亏损,瘀血阻络。用经验方补肾三虫酒方:淫羊藿30g,熟地40g,海马10g,蛤蚧一对,枸杞100g,红枣50g,杜仲30g,红参15g,鹿角片15g,蜈蚣3g,全虫10g,当归10g,巴戟15g,九香虫15g,三七10g,蛇床子15g,枣皮24g,白芍30g,菟丝子30g,将上药切细洗净,用52°的粮食白酒2000ml,泡1周后,每晚临睡前服50ml。上药服一周后来电话诉渐觉好转,腰痛减轻,夜间能勃起,连服20d后房事恢复正常。
  按:此例阳痿,辨证为肾阳不足。前医投以温补肾阳的药物,亦属对证,其效不显,究其原因,忽略了宗筋驰缓,脉络不畅的病机。阴茎的勃起既需要肾阳肾精的濡养,也要脉络通畅,气血调和,若瘀血阻滞,脉络不畅,宗筋不养,也会令阳痿。故用补肾阳、补肾阴的蛤蚧、海马、枣皮、熟地、淫羊藿等加九香虫、蜈蚣、全虫活血通络,改善阴茎的血液循环而获效。补肾三虫酒方用药有几个特点:一是肾精、肾阳双补,用蛤蚧、海马、鹿角血肉有情之物与菟丝子、淫羊藿、枣皮、杜仲、巴戟相配,振奋阳气;二是气血并调,用当归、三七、熟地、白芍与红参同用;三是虫类药物与活血补血、补肾阳、补肾精的药物相配,增强通络作用;四是重用枸杞、红枣取其甘味调和诸药,矫正虫类药物腥味,便于服用;五是用酒剂,引药物直达病所,缓和药性,酒本身有通经脉的作用。酒剂只能用于虚寒型的患者和患者体质病情适宜酒剂者。
  4腰椎间盘突出症
  费某某,男,51岁,建筑水泥工。2010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腰腿疼痛半年,伴小腿麻木,转侧痛甚。经服中西药、针灸理疗时轻时重,近二日疼痛加剧,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苔白腻,脉沉缓。经某二甲医院CT显示L4-L5和L5-S1髓核向左突出,硬膜及神经受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为“肾虚血瘀,寒湿阻络”。处方:附片15g(先煎),熟地30g,寄生24g,穿山龙15g,夏天无15g,当归12g,川芎12g,寻骨风24g,透骨草24g,杜仲15g,川牛膝15g,元胡15g,白芍24g,细辛6g,骨碎补15g煎水,再用三七8g,蜈蚣2g,全虫5g粉剂冲服。每日一剂,日服三次。嘱患者睡硬板床,卧床休息,保暖增添衣裤。二诊五剂服后,疼痛减轻,可弯腰行走,上方继服五剂,疼痛消失。考虑病人为建筑水泥工人,常从事弯腰等体力劳动,易受寒复发,配以药酒温肾散寒,强筋壮骨,通络止痛用经验方海蛇壮骨酒。处方:海马10g,白花蛇一条,三七10g,土鳖虫15g,全虫10g,蜈蚣3g,熟地30g,红花10g,穿山龙15g,淫羊藿24g,杜仲24g,枸杞100g,红枣50g,鹿角15g,乌梢蛇15g,当归15g,上药洗净,用52°粮食白酒浸泡1周后,每晚睡前服药酒50ml,巩固治疗,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痹症”、“骨痹”范畴。西医认为属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受寒、负重、外伤、不正确的运动姿势都可发病。本例病人辨证为“肾虚血瘀、寒湿阻络”。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虚不能充养筋骨,或风寒湿邪侵入,瘀血阻滞,邪着经络致筋脉不和、筋骨失养、气血失调而发病,故用温肾散寒、活血通络之法。方中附片、细辛温经散寒止痛;川牛膝、寄生、杜仲、骨碎补温阳补肾强筋骨;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三七活血养血,补肝血荣筋骨;元胡、穿山龙、夏天无、寻骨风、透骨草活血通络止痛与全虫、蜈蚣、土鳖虫相配增强祛风通络止痛之力。海蛇壮骨酒用海马、白花蛇、鹿角、土鳖虫、乌梢蛇等血肉有情之物温肾阳、强筋骨、活血通络防复发巩固治疗而获效。整个治疗过程,温补肾阳,搜风通络,蠲痹止痛,有仿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益肾蠲痹丸”之意,其中所用虫类药物占了一定比例,取其“搜剔钻透驱邪”的特性,提高其疗效。
  5小结
  虫类药物有独特的性能和特殊的功效,叶天士称能“追拔沉混气血之邪”,用治因虚、因痰、因湿、因瘀等所致的难症,非一般草木之品能代替。运用虫类药物取效的前提是谨守病机,辨证准确,合理配伍。一是依据虫类药物的不同特性,不同功效,吸取现代研究成果,临床积累的用药经验而精当配伍;二是注重发挥虫类药物与虫类药物之间,虫类药物与其它药物的协同增效作用;三是留神药物的毒副作用,选用相适宜的剂型,时刻顾护胃气,方能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杨仓良.浅论中医难治病的概念及范围[J].新中医,2012,44(4):11-12.
  [2] 瞿岳云.疑难病症中医辨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9.
  [3] 高学敏,钟赣生.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180.
  [4] 谭新华,何清湖.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48-455.
  [5] 杜光华.通络正瘫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16(1):36-37.
  [6] 程金萍,李妍怡.脑出血应活血止血[J].河南中医, 2013,33(2):220-221.
  [7] 朱良春.国医大师朱良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38-139.

  (收稿日期:20150507)

脑梗塞后遗症的中成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