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古代诗歌阅读(1)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4-10-04

目录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养测评语文试卷

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9月联考试题

金太阳福建省2025届高三9月开学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咏雪①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诗:指文人宴集赏雪赋诗。③“餐毡”句:用苏武牧羊事。羔儿:美酒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二句的“角”声,与姜夔《扬州慢》“清角吹寒”类似,都有以声衬情的作用。

B.第二联“未奏”“且歌”对举,表达了诗人既不受重用,暂且逍遥自在的豁达乐观。

C.尾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也丰富了诗人的形象。

D.这首诗虽以“咏雪”为题,但不以咏物写景取胜,而是重在由雪生发,言志抒怀。

16.“餐毡怀雁使”借苏武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十分贴切,请结合《汉书·苏武传》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B(B项“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的表述不合语境。诗歌首联“城角晓增悲”奠定感情基调。颔联“未奏”,暗含的既有诗人不受重用,未能如古人亲上战场建功立业的悲愤,也有对朝廷抗金大业未能取得进展的遗憾。“梁苑诗”典故,应是作者借此批评朝廷贵族官员对抗金大业的无所用心,歌舞升平,抒发的是一种不受重用、报国无门的无奈,断不可能是“暂且逍遥的豁达”。)

16.①“餐毡”写苏武在匈奴嚼雪吞毡毛的经历,暗含诗人不会因处境艰难而屈服的顽强斗志;②“雁使”写汉朝以大雁传书为由,最终接苏武回国之事,表达了诗人重回朝廷效力的渴望;③诗句借苏武困守北海、持节不失,贴切类比诗人闲居带湖、心忧国事的境况。(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综合素养测评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②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③夜榜:夜航。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交代诗人来到南夷的原因,“累”字写出诗人长久为官的心理。

B. 诗人居住在农田旁边,他偶尔觉得自己像隐者,终于过上了向往的生活。

C.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谪之后,颈联承接上联,描绘了诗人一天的活动。

D. 诗人在碧天之下长歌的情景,塑造了一个借歌声排遣情怀的骚客形象。

15. 诗人说自己“幸此南夷谪”,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诗人思想感情时却说:“不怨而怨。”你是如何理解诗人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B(终于过上了向往的生活错,实际表达了诗人谪居时的抑郁之气

15. 我认为沈德潜评价得很到位,诗人说“幸此南夷谪”其实是怨愤之语。诗歌表面上写自己长久以来被官职所累,非常庆幸自己被贬南夷,可以离开官场,获得悠闲生活,但实际上却表达了诗人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国做贡献的无聊,“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之志,“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被贬的孤寂。

三、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9月联考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学者

刘克庄

自古名家岂偶然,虽游于艺①必精专。

经生②各守单传旧,国弈③常争一着先。

马老于行知向导,鹄腾而上睹方圆。

殷勤寄语同袍者,努力磨教铁砚穿。

【注】①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②经生,泛指研治经学的人。③国弈,第一流棋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家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长期的积累与努力取得的。

B.做学问要有认真的态度,可以在“六艺”中探寻,但必须保持精纯专一。

C.作者批评一些做学问的人抱残守缺,在下棋方面却为一步棋斤斤计较。

D.磨穿铁砚夸张而形象,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勉励和对学者的殷切期望。

16.颈联提到“马”和“鹄”,作者以此表达怎样的治学道理?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

16.①治学要像老马识途一样明确研究的方向,不要走弯路;也要像鹄腾空而上俯视四方一样,拓宽视野。②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在治学上,努力方向与宏观视野不可偏废的关系。(“马”和“鹄”代表的意义阐释各2分,两者关系2分,意思对即可)

四、金太阳福建省2025届高三9月开学大联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观书有感二首 

朱 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②巨规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①渠:第三人称代词,它。②蒙冲:朦胧,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是谈“观书”感悟的,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理,而是寓理于自然界的形象之中。

B.“半亩方塘”不算大,但像一面镜子那样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闪耀浮动其中,情态毕见。

C.“昨夜”下了大雨,“春水”汇入大江,“蒙冲巨舰”很容易被冲毁,那样就变得一文不值。

D.“蒙冲巨舰”因江水枯竭而搁浅,人们很难推动它;它需要深水才能轻快、自在地航行。

16.“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颇有意蕴,充满理趣,请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

15. C(“'蒙冲巨舰’很容易被冲毁,那样就变得一文不值”理解错误,应是“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像鸿毛那样轻而浮了起来”)

16.①诗句大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水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②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和学习,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才会有不断的源泉和动力。③有了不断的源泉和动力,我们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进步,永不枯竭,永不落后。(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