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姚姚~ 退休后,我们迎来了人生新的阶段。 回望自己的婚姻,我发现能长期维持下去的婚姻,不在于强烈的爱、大量的付出,而在于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强求,相处舒适。 1.强烈的爱不利于婚姻长久 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觉得强烈的爱,多是产生于双方初识时,互生好感的彼此沉浸于朦胧的面纱中,会相互美化对方。 恋爱时,我们呈现给对方的,多是自己最好的一面,并不是真实的自己。 步入婚姻后,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对婚姻的高期待落空后,难免会心理失衡失望,导致矛盾频发。 我自己才步入婚姻时,也把婚姻想得很美好。 当频繁的争吵渐渐磨掉棱角后,我发现婚姻关系的维护是相互的,我们不能老要求伴侣照顾我们,爱需要双向流动。 我开始把关注点放在老公身上那些自己喜欢和欣赏的特质上,关注婚姻关系中美好的部分,不去关注自己不喜欢的部分。 当我开始欣赏老公的优点,发现我们的婚姻关系变得越来越好了。 2.大量的付出可能会带来压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当你在婚姻中大量付出后,也希望得到对方的同等回馈。 我在婚姻中就有这样的体会。 前年,我们一家三口去海陵岛度假。 老公一直是家庭主厨,很自然地承担了买菜做饭的事,我偶尔会与他一起去买菜、帮厨洗个碗啥的。 老公做饭时,我会跳跳有氧操、写作或者看书发呆。 这似乎成了一种家庭定式。 我以为老公是心甘情愿享受做饭的乐趣,而且他的厨艺经过锤炼确实是提升了不少。 直至一次老公发火后,我才明白没有人愿意无怨无悔的付出,老公其实也希望我能做饭,让他能轻松一下。 之后,我们在家务中也渐渐达成了默契。 他烧菜我会洗碗,收拾灶台;他买菜我就收拾家、拖地板;我切好菜,洗好菜,他再做饭。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起做家务时顺带唠嗑,还交流联络了感情。 关于家务的分担,如果两个人都不想做,可以请专职的家政阿姨来做。 我家里也曾请过家政阿姨打扫,那叫一个干净彻底,比我自己打扫还要好得多,专业得多。 关于做家务这件事上,我也改变了很多。以前自己特爱干净,常常会跪在地上用抹布擦地板,年岁大了再这样容易腰椎劳损。 所以我对家庭卫生整理没有执念,看得下去就行。 与其把地板整理得一尘不染,不如把自己的脸整理干净。 这个社会很现实,做家务熬成了黄脸婆没人心疼,当你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价值,能给家庭带来欢乐氛围,有气质,有身材,有容貌,有学识,这才是我们行走世界的最佳利器。 人生后半场,能张弛有度的生活,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强。 3.很少的攻击、对抗、强求是关键 在时光的历练中,我发现,好的婚姻并不是时刻黏在一起,而是一起生活时,少去攻击、对抗与强求。 回想自己以前与老公观点不同时,常常会相互攻击,攻击过后又会互不理睬,采用冷暴力。 这让同在一个屋檐下的我们,渐行渐远。 其实产生矛盾采用攻击对抗的方式去处理,并不是一种成熟的态度。 《幸福的婚姻》里说: 夫妻双方年复一年地争吵、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但没能成功,这是因为他们大部分的分歧源于生活方式、性格或价值观的根本差异。为这些分歧而争吵,结果就是浪费时间,损害他们的婚姻。 想要拥有幸福的婚姻,就要弄懂产生冲突与分歧的原因,用相互尊重、相互赞赏来容忍这种分歧。 如今我与老公之间,遇上意见不合时都能心平气和地交流,不会过于坚持己见。 我也经常会用欣赏的眼光,夸他肯定他。 有时对事情看法不同的各抒己见,反而能让我们突破思维的局限。 这种1+1>2的婚姻相处模式,使得我们的婚姻能细水长流地走下去。 4.相处舒适是婚姻长久的基石 最近在追《凡人歌》这部剧。 剧中,沈琳与那伟这对夫妻的相处模式,很打动我。 沈琳重入职场时,穿了一套豹纹职业装,那伟竖起了大拇指夸媳妇漂亮。 下班后的沈琳在公交车上,收到了那伟的暖心问候:老婆,上班第一天感觉怎么样? 在沈琳在公司被人推腰疾复发,那伟二话不说就要去媳妇公司,帮媳妇讨说法。 沈琳也是一样呀,腰痛好不容易请了半天假,想到的不是好好休息,而是给丈夫做好吃的卤味,她还会贴心的给晚归的那伟留好饭菜,叮嘱他吃完饭早点休息。 …… 我发现这对夫妻还有晚上临睡前聊天的习惯。 聊孩子,聊工作,聊家庭琐事,一起商量对策,帮对方拿主意,能相互信任、理解与支持。 聊天,看似是种不经意的举动,却是联系夫妻情感的纽带,能让双方将情绪与困惑释放出来,让夫妻关系更和谐、更幸福。 以上,是姚姚对婚姻的一些感悟了。 在我看来,好的婚姻需要的不仅仅是浪漫与激情,更是平凡日子里的相互扶持与相濡以沫,这样平凡的日子里,才能多一些温馨与阳光。 大家认同我的观点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