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刘邦虽然战败,但是却越败越强!秘诀是什么?

 子霄读书 2024-10-05 发布于北京

为什么刘邦越败越强?读了《资治通鉴》这段故事,我顿时明白了,不是他多强,而是他有自己的制胜之道。

公元前204年6月,项羽打跑了彭越。听说刘邦率军又驻扎在成皋,项羽马上领兵西进,快速攻下荥阳,生擒周苛。

项羽对周苛说:你如果归降我,我就命任命你为上将军,并且封给你三万户的封地。

这么好的条件,周苛居然不投降!

不投降就罢了,周苛还骂道:你还不如赶快投降汉王,眼看着就要被俘虏了,你绝对不是汉王的对手。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周苛的下场那就惨了,被项羽给煮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周苛为什么非要选择求死?而韩王信一样战败被生擒了,他却归顺了项羽。

投降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呀。

简单来说,因为韩王信是刘邦的分封的一个诸侯王,算是刘邦的创业伙伴,谈不上背叛,有利就进,无利就退。

周苛是给刘邦打工的,讲究的是忠义礼智信。

这就是两个人本质的不同。

《资治通鉴》原文

六月,羽已破走彭越,闻汉复军成皋,乃引兵西拔荥阳城,生得周苛。羽谓苛:“为我将,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趋降汉,今为虏矣;若非汉王敌也!”羽烹周苛,并杀枞公而虏韩王信,遂围成皋。

而刘邦一看,项羽攻下了荥阳,又向成皋包抄过来,赶忙带着夏侯婴,乘一辆车子从成皋的北门出来,接着北渡黄河,夜宿在小修武的一家客栈中。

第二天,不等天亮,刘邦假称是汉王的使者,驾着马车直接进入赵军的营地。

张耳和韩信还在睡大觉,刘邦则是进入他们的卧室,拿了他们的兵符印信,召集军队的将领,调换将领的职位。

而张耳、韩信起床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汉王来了,顿时大吃一惊。

刘邦这时候,已经拿到了军权,稳住了军队。

刘邦毫不客气地训斥两个人一番之后,让张耳继续在赵地收拢部队,招兵买马。

同时,封韩信为相国,让韩信征集一些兵马,去攻击齐国。

而成皋的将领得知汉王在修武,一个一个的从成皋逃出来,团结在刘邦身边。

而楚军也顺势拿下了成皋,想继续往西打。刘邦则是率领军队驻扎在巩县,阻挡楚军西进。

这应该是楚汉战争的时候,项羽的军队打到的最西边位置。

项羽那么能打,却始终没有再次看到函谷关,不得不说,汉军这边其实也非常厉害。

这是刘邦溃败的一段故事。

《资治通鉴》原文

汉王逃,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宿小修武传舍。

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壁。张耳、韩信未起,即其卧内,夺其印符,以麾召诸将,易置之。

信、耳起,乃知汉王来,大惊。汉王既夺两人军,即令张耳徇行,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

但是,即便是在溃败的时刻,刘邦也并没有慌乱,而是有自己的打算。

你想想,刘邦为什么要在小修武先住一晚上?既然都跑路了,为什么不直接赶一赶,连夜进入韩信和张耳的军营呢?

绝对不是跑累了需要休息,而是他有自己的思考。这也是领导的心机、城府和智慧,更有刘邦的制胜之道。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第一,有心机、有城府。

刘邦这么狼狈地逃过去,逃到韩信和张耳的军营,虽然说也是自己的军队,但是这么狼狈地出现张耳和韩信面前,这些将领会怎么看他?

汉王也不怎么样啊,我居然跟着这样一个废物。

难免会让下属轻视,难免会让自己威信扫地,甚至会激发下属的反叛之心,让下属有了独立的心思。

所以说,刘邦有这种顾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作为领导,不要让下属看到你狼狈不堪、手足无措、情绪失控等,那些负能量的一面,这不是掩饰,而是自我保护和领导智慧。

第二,把安全控制在自己手中,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中。

万一张耳和韩信有其他的心思,把刘邦杀了,军队恐怕就彻底成了他们的了。

这就是要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寄托于他人的道德水准。

第三,不要小瞧人性。

人性之恶,并不是我们所能猜测出来的,而是你基于自身安全,防备人性之恶。

刘邦带着夏侯婴,两个人大半夜,只身进入韩信和张耳的军营会有什么后果?

万一韩信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韩信,一个反骨仔;张耳,一个合作伙伴。

这俩人,靠得住吗?并不是完全可靠的。

万一这两个人翻脸了,刘邦可能就完蛋了。

第四,恩威并施。

刘邦夺掉了张耳和韩信的军权,让张耳负责管理赵国,封韩信为相国,整顿军队,去平定齐国。

相当于,给俩人升职了,但是,刘邦肯定不是心里过意不去,他这么做,完全就是领导的管理之道,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

敲打下属,又激励下属。

第五,强干弱枝。

老大刘邦败仗连连,而韩信和张耳的军队却越来越强大,刘邦不得不考虑削弱他们,避免他们太过强大了。

小弟过于强大,自己这个老大,成为了弱势的一方,那可不行!

所以,一定要强干弱枝,削弱下属,这也是刘邦的考虑之一。

第六,张耳、韩信自然也有问题。

这俩人很明显,在管理上出了大问题。

随便来个使者,就可以进入他们的大帐,拿走兵符印信,很明显,管理太过松懈了。

如果是治军像周亚夫的细柳营,刘邦还有这种机会吗?肯定没有了!哪怕他表明他是老大,恐怕也进不去。

第七,分散投资,借势而为。

刘邦为什么越败越强?

他在跟项羽荥阳对峙的时候,张耳、韩信已经在帮他练兵了,大后方还有萧何。

刘邦为什么不逃到关内,而是去张耳、韩信的军营?

你想想,刘邦跟项羽打生打死,张耳、韩信却在大营中有规律地早睡晚起,这人到底在搞什么,由不得刘邦不小心,刘邦更是借着战败,顺势去收了这俩人的精兵,继续跟项羽对峙。

而刘邦这次修武夺权,充分体现了他的谋略智慧。

说起来,好像也不是很不厚道。但是,韩信、张耳的平定赵国的军队,也是刘邦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刘邦这么做,也没有错。

当然,更深层次,这也是刘邦对人性的洞察,以及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更是大局的需要,这就是刘邦的借势之道,以及顺势而为的手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