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虚比肾虚更可怕,艾灸这一穴位,补脾祛湿有奇效!

 新用户9362OW5Z 2024-10-05

身体过于肥胖的人中,有90%属于体质相对虚弱者。体虚通常是由于身体的脾胃功能减弱和衰退所导致的,而这往往会表现为一种虚胖的状态。

解决虚胖问题,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清除体内湿气。一旦身体的脾胃功能减弱,就可能导致体内水湿运化不畅,水湿停滞,从而引发腹泻、便溏、水肿等症状。

1. 舌头边缘有明显的齿痕,舌苔变得粗糙、厚重甚至呈现发黄发腻的情况,这可能是体内湿气较重的表现。

2. 如果发现大便黏在马桶上,可能是因为贪凉,摄入过多生冷寒凉的食物,导致寒湿滞留在脾胃系统。这样的情况使得水湿不能正常排出,寒湿通过大肠排泄时会导致大便带有水湿,表现为软稀,甚至黏附在马桶上。

3. 早晨醒来时,如果你感到胸闷、气短,头昏脑涨,这可能是你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中医看来,脾气一虚,肺气就容易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脾与肺的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当脾虚到一定程度时,肺金受损,容易出现气短、稍动就气促等肺气虚的症状。

4. 食欲不振,吃一点就感到胀满,湿气进入体内后最容易影响脾的功能,而脾的主要职责是消化。因此,脾虚可能导致食欲不振,有些人明明吃得并不多,但饭后却常常感到胀满。

5.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甚至出现下肢水肿,正常情况下,脾胃功能良好的人能够及时地将体内多余的水分传送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将其转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脾的水液运化功能失调,就会导致水分滞留,引起身体水肿的症状。

脾好不好主要看两方面:“食欲”和“饭后的消化”

饮食健脾

如果在正常进餐时间却毫无食欲,不感到饥饿,或者饭后两小时后仍感觉饱胀,这很可能是脾脏运化功能出现问题。

艾灸 健 脾:经艾灸有助于脾脏的健康,特别是对于脾运湿而遭受湿邪困扰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艾灸所释放的阳热之气可以驱走寒湿,对于健脾养脾非常有益。

1. 中脘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靠近肚脐上方四寸左右的位置。通过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胃部不适应的症状,同时具有良好的去湿功效。脾虚的朋友可以尝试艾灸这个穴位。

2. 解溪穴:位于脚背靠近踝关节的凹点处。这个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虚,具有祛痰祛湿的效果,可以缓解下肢水肿。每天艾灸大约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3. 关元穴 位于肚脐下方大约三寸左右的位置。艾灸这个穴位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天艾灸大约10到15分钟,一天一次即可。

4. 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盖下方三寸左右。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调理气血、帮助消化,以及调理脾胃。每天艾灸的时间大约是10到15分钟,一天一次即可。这个穴位的艾灸效果显著,能够维护身体的整体健康。

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