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明山独花兰人工授粉后结果了

 小山草木记 2024-10-05 发布于浙江

图 文 作 者:林 海 伦

4朵花靠在一起,右边花朵内部潜伏着1 蟹蛛,准备偷袭采花的昆虫(24-3-24)

独花兰是种珍稀的兰科植物,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种类。它是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每个植株只有一片叶子,每年早春时节开一朵花,由此得名。

今年四明山的独花兰总共开出30朵花,这是自从2016年我首次发现独花兰以来最多的年份。记得今年的3月24日,正是独花兰的盛花期,我见有如此多的独花兰的花朵,便试着为其人工授粉,当时我为8朵花进行了授粉。

人工取出的雄蕊花粉块,为4个片状的花粉块粘在一起(24-3-24)人工授粉后,可见雄蕊的花粉块粘附到合蕊柱的下方柱头位置,不同花朵相互交换花粉块,这是种异花授粉的植物种类,不能自花授粉(24-3-24)

到了5月3日那天,我去回访这片独花兰的结果情况。此时独花兰的叶片开始枯萎腐败,幼果真的出现了几个,多数是我进行人工授粉的花朵结果了,自然授粉结果的较少,但是的确也是有的。因为在今年新发现的那片独花兰种群中,我并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处理,这时也有几个幼果出现。

独花兰的大居群处已有少量幼果出现,此时的合蕊柱明显比花期时膨大了许多,特别醒目,地面上只有腐烂的叶片残留(24-5-3)

独花兰的幼果非常有个性,它的合蕊柱明显较花期时的膨大了许多,大小与幼果相当或略小一些,而且带有紫红色的脉纹,特别醒目,花梗也已变成绿色,长度伸长了许多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状态的果实显然离成熟还很遥远。

到了9月中旬,我猜测独花兰的果实应该已经成熟。于是9月16日那天我就前往那片熟悉的山坡,正好赶上个下雨天,林子里湿漉漉的,山蚂蝗就爱在雨天活动,这次又不幸中招,脚上被咬得鲜血直流,每次雨天进山就怕这个。

9月16日,独花兰的果实成熟期到了,小居群处的景象与5月3日时的发生巨大改变,果实已被杂草淹没(24-9-16)正是独花兰果实的成熟期,有的果实已裂开,种子散出去了,有的尚未充分熟透(24-9-16)

此时独花兰的生境已经与前两次去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丛生的杂草有半人多高,独花兰的果实被淹没在杂草的下面,只有拨开杂草才能寻见到。

我总共找到7个成熟的果实,有的果实已经裂开,种子都已散失不见,有的呈绿色,有的果皮的颜色在变浅,表明正在成熟中。果皮绿色的其果柄也是绿色的,表明尚未完全熟透。

我把一些果实带回来进行显微观察,这是我首次看到独花兰的果实和种子,自然是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植物研究人员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和发现某种植物,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才是更加重要的内容。我们认识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就是为了能更好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而不是盲目地“不干预”。

独花兰的成熟蒴果呈长椭圆形,长度约3cm,直径约1cm,果柄的长度在20-30cm,直径约3mm。每个果实内藏着成千上万枚细小的种子,种子呈细长的纺锤状,长0.5-0.7mm,直径约0.1mm。裸眼观察几乎是不可见的,属于比灰尘还要细小的种子,这是兰科植物的共有现象。它们的传播方式就是依靠风力将其刮到遥远的地方。

独花兰的成熟种子,在显微镜下放大后,才能看清:长约0.5mm,直径0.1mm(24-9-18)

将其种子用水合氯醛装片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在没有加热透化的情况下,可见其种子的表皮细胞呈细长的网格状,而且具有显著的疏水特点,即可见有许多小气泡出现。这一特性表明其种子是不具吸湿性的,从而能够轻装上阵,借助风力可以远走高飞,传播到远离母株的地方去生根发芽。同时,不具吸湿性的种子又不易发芽生长,于是这个物种就变得十分稀少了。

独花兰的成熟种子,未经透化时的原始状态,可见3个种子内部有完整的胚,1个无胚,只有透明的种皮(24-9-18)独花兰的成熟种子,已经透化过的状态,胚已被溶解,只见有棕色的色斑,无胚的种子则是完全的透明状(24-9-18)

经过透化后的独花兰的种子,气泡被除去了,可见其中心处的胚组织也被溶解,但棕色的胚的颜色仍然可见,而不具胚组织的种子则是完全透明的,在显微镜下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统计结果是多数种子是饱满的,少数是瘪籽。

独花兰的成熟种子,未经透化的状态,可见上边2个有完整的棕色的胚组织,下边1个胚没有发育,成为瘪籽(24-9-18)

有了这些饱满的独花兰的种子,我将这几个果实交给浙江大学生科院的教授去做有性繁殖试验,如果成功的话,可以将部分植株回归到其原生地,以增加这个点的种群数量。发现和研究本土的珍稀植物,应该是件非常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

林海伦2024年10月4日

作者简介:林海伦,宁波市药品检验所主任中药师,30多年来一直关注研究宁波的乡土动植物资源,发现过大量珍稀物种,并长期致力于科普宣传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