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辞去名校终身教授,改回中国国籍:“我要回中国了,永远的”

 幻影2012565 2024-10-0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随着中国的强大崛起,也迎来了归国热潮。

众多海外精英,纷纷踏上归途。

他们中的一些人,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名利,选择将余生奉献给祖国。

姚期智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图灵奖唯一华裔获得者

1946年出生在上海的姚期智,年幼时就随父母迁居台湾。

自台湾大学毕业后,他便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博士。

然而很快,这颗物理学界的新星,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在美国求学时,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伴侣——储枫。

姚期智说过,他这辈子最喜欢的,是图灵奖和储枫。

图灵奖设立于1966年,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

此奖项以英国杰出科学家、“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的名字命名。

图灵奖设立的初衷,在于表彰那些在计算机科学发展历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个人。

其评选标准之严苛,流程之严谨,让这一奖项成为了全世界计算机科学家的梦想。

然而,每年也仅有一位佼佼者能够脱颖而出,荣膺这份殊荣。

而姚期智博得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一个物理系的博士,是如何获得计算机领域的至高荣誉的?

这还要从储枫说起。

这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的华裔女士,美丽端庄,博学多识,才华横溢。

如沐春风的姚期智钟情于她,亦在她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计算机专业。

从此,他走进了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海洋。

姚期智在邂逅了那位与他灵魂共鸣的伴侣,更是觅得了心灵深处的知己。

而这段相遇,也让他找到了毕生热爱的学术道路与追求。

他因此转换航道,投身于计算机科学领域。

自此,他的学术成就便如破竹之势不可阻挡,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随后,他在多所全球顶尖学府中任教,成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享有声望的权威学者。

计算机科学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姚期智凭借着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科研理念,不断地向新的领域发起挑战。

即使是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姚期智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与好奇。

他一直以每年发表两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目标,发表了近百篇覆盖计算机科学全领域的论文。

尤其是在通信复杂性领域,其论文成为了该领域被频繁引用的经典之作。

对于他而言,这样的付出不是辛苦,反而是一种深深的乐趣与幸福。

他常说,做学问,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与满足。

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杰出贡献,为他赢得了2000年的图灵奖这一至高荣誉。

“我要回中国了,永远的”

2004年,姚期智已是图灵奖得主,并已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样一位行业内的顶尖科学家,如果继续在美国深耕,名声与财富自然都会接踵而至。

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名利双收,却被姚期智抛到了脑后。

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辞去了那令人羡慕的终身教职。

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舍弃了自己积累的一切。

在58岁这一年,不顾一切地,踏上了归国之路。

在与学生告别时,他说“permanenty”,永远的。

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再重返美国,而是将余生全部心力倾注于祖国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这个决定在中国、美国,甚至整个计算机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但不论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当飞机穿越云层,姚期智的心也随着天际豁然开朗。

祖国山河的壮丽画卷,在他的脑海中勾勒。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潮水般在心间涌动,激荡起无限感慨。

他跨越大洋,又翻越了学术领域的重重高峰。

如今他满怀坚定的信念回归故土,誓以自身之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踏入清华大学的东门,迎面便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大楼。

FIT楼静默地矗立,外观朴素无华,四周环绕着挺拔的梧桐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亚洲首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正是那翱翔于学术巅峰的“金凤凰”。

图灵奖的殿堂,美国学者星光熠熠。

那里无疑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前沿高地,吸引了全球顶尖学者。

然而在姚期智看来,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刻意追求奖项。

而是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有了这样的土壤,自然就会有佼佼者脱颖而出。

姚期智的愿望,就是在清华大学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机制。

2005年,这一宏伟蓝图付诸实践。

姚期智亲自策划并建立了大名鼎鼎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简称“姚班”。

从精心规划教学大纲到细致打磨每一门课程,姚期智参与了“姚班”的每一步成长。

他不仅亲自参与了全部教学计划的制定,还亲自上阵,讲授六门核心课程。

他深入学生之中,直接指导科研项目,亲手撰写任务书,乃至亲自操刀制作演讲PPT,事无巨细……

应姚期智教授的相邀,众多享誉国际的顶尖学者,相继来到“姚班”。

他们的课堂,成为了学生们探索知识新境界的窗口。

这些大师以其独到的见解,为学生们开辟了新的视野。

2004年,对于刚刚归国不久的姚期智来说,“姚班”还只是一个构想。

他倾注大量心血于教学,亲自讲授多门本科生课程,有时甚至重复授课,以求精益求精。

姚期智的不懈坚持与满腔热忱,深深吸引了众多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的追随。

他们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教授,分担了教学与行政的重担。

姚期智又得以重新投入到自己擅长的科研领域,继续他的科学研究。

另一位图灵奖得主,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对“姚班”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称“姚班”是汇聚了全球顶尖本科生与顶尖本科教育的典范。

对此赞誉,姚期智自豪地表示:“实至名归。”

“姚班”的本科毕业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世界顶级学府,争相录取的研究生热门人选。

这无疑是“姚班”独特学术氛围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有力证明。

“姚班”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完成了可与博士生论文相媲美的研究,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姚期智始终秉持初心,致力于为国家培育人才。

历经二十载春秋,“姚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迈向世界舞台。

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研究机构,几乎都能看到“姚班”毕业生的身影。

保持五档的科研热情

2011年,姚期智于清华大学成功创设了“量子信息中心”及“交叉信息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前沿科技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他致力于促进信息科学的多元化探索,特别是量子计算领域。

在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始终坚守教育前沿,亲自为本科生讲授“计算机应用数学”这一基础理论课程。

该课程荣膺全校首批标杆课程之列,并赢得了所有专家与学生们的好评。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姚期智专注于量子算法与密码学的深入研究。

至2010年,他深感量子计算正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亟需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深入探索。

在清华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姚期智教授成功获得国家专项经费的批准。

次年,顺利建成了量子计算机实验室,为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硬件基础。

在全球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特别是在“量子计算”的赛道上,我国的强劲对手是美国、欧洲的顶尖实验室。

而时至今日,在姚期智的带领下,我国的量子计算机实验室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姚期智把从事科研的人比作跑车,对于一般的车而言,四档就够用了。

但在科研路上,很多工作,只有保持全速前进的五档才能够完成。

在科研赛道上,姚期智始终保持高速驾驶。

即便年逾古稀,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科研纯粹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在姚期智教授的引领下,“姚班”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与“算法经济学”两门前沿课程。

他依旧不遗余力,精心规划了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与方向。

姚期智认为,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错过了一些机会。

但眼前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刻重塑世界格局。

因此,中国要领先一步,倾力培育顶尖人才。

2019年,为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精英与创新力量,姚期智创立了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智班”。

他亲自担任首席教授,引领该领域的新一轮探索与教育实践。

荣誉属于每一个作出贡献的人

在姚期智身上,可以看到科学家最美好的品质——朴实无华,脚踏实地,勇于创新。

他有着最实事求是的态度,亦有仰望星空、开放包容的多元视角。

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会议召开。

镁光灯闪烁下,许多人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却少见科技界的领军人物的身影。

这一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个国家和民族,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与科学家?

在随后的采访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深藏已久的忧虑:

“鲜有社会像我们这样忽视科学家,这是值得警醒的现象。”

但谈及“陈凯先之问”,姚期智却有不太一样的看法,或者说更深层次的思考。

姚期智认为,这个问题并非单纯质问社会对科学家价值的认知。

而是要思考,在中国经济迅猛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科学领域的繁荣。

“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并不需要很多科学家,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因此,就不用勉强每个人都有投身科学的志向。”

“在美国,孩子们一样是热衷于篮球明星、歌手和演员。就算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走在大街上也不一定有很多人认识。这是正常的。”

他说,孩子想当歌星也没什么不好,若能如愿,一样是大好前程。

因为当今的社会,是繁荣的、多元的。

每一个在自己的领域内耕耘奉献、实现价值的人,都值得尊重和鼓励。

就像“姚班”的学生们一样:

有人放弃了到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国内创业;

也有人毕业后就换了方向,到物理、金融这些领域深造。

姚期智总是全力支持他们,他觉得这样跨领域的探索,同样令人欣慰。

他们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也找到了自己的志趣与热爱,在新的领域一样能大放异彩。

姚期智认为,中国在国家层面对科研和科学家的重视,已经是非常超前的。

即使是美国、欧洲这样的地方,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

所以,面对外界关于科研投入与“回国潮”速度不尽人意的看法,姚期智显得颇为从容。

脚踏实地,遵循规律,这是他一贯的思路。

一方面,研究机构在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活配套制度,确保归国人才能够安心生活。

同时,创造优越的科研环境与生态,让科学家们感受到,回国发展是他们实现职业理想与个人价值的最佳选择。

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多数国人一定会倾向于在国内开展科研工作。

这不仅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也是对自身发展的理性考量。

过去,不少精英因国内科研水平与海外差距太大,而选择出国深造。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许多科研领域已经走向国际前沿。

姚期智的目标就是通过实际行动,让科学家们真切感受到:

回国从事科研不仅是可行的,更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冯群星.杨振宁、姚期智为何放弃外国国籍[J].新一代, 2017(6):2.

[2]姚期智.归国办"软件科学实验班"[J].国际人才交流, 2018(8):1.

[3]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J].中国产经,2024,(11):34-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