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随着中国的强大崛起,也迎来了归国热潮。 众多海外精英,纷纷踏上归途。 他们中的一些人,舍弃了唾手可得的名利,选择将余生奉献给祖国。 姚期智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图灵奖唯一华裔获得者1946年出生在上海的姚期智,年幼时就随父母迁居台湾。 自台湾大学毕业后,他便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博士。 然而很快,这颗物理学界的新星,就迎来了命运的转折。 在美国求学时,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伴侣——储枫。 姚期智说过,他这辈子最喜欢的,是图灵奖和储枫。 图灵奖设立于1966年,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 此奖项以英国杰出科学家、“人工智能之父”艾伦·麦席森·图灵的名字命名。 图灵奖设立的初衷,在于表彰那些在计算机科学发展历程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个人。 其评选标准之严苛,流程之严谨,让这一奖项成为了全世界计算机科学家的梦想。 然而,每年也仅有一位佼佼者能够脱颖而出,荣膺这份殊荣。 而姚期智博得首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华裔科学家。 一个物理系的博士,是如何获得计算机领域的至高荣誉的? 这还要从储枫说起。 这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系的华裔女士,美丽端庄,博学多识,才华横溢。 如沐春风的姚期智钟情于她,亦在她的影响下接触到了计算机专业。 从此,他走进了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数字海洋。 姚期智在邂逅了那位与他灵魂共鸣的伴侣,更是觅得了心灵深处的知己。 而这段相遇,也让他找到了毕生热爱的学术道路与追求。 他因此转换航道,投身于计算机科学领域。 自此,他的学术成就便如破竹之势不可阻挡,获得了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随后,他在多所全球顶尖学府中任教,成为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享有声望的权威学者。 计算机科学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其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姚期智凭借着无畏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的科研理念,不断地向新的领域发起挑战。 即使是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姚期智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与好奇。 他一直以每年发表两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为目标,发表了近百篇覆盖计算机科学全领域的论文。 尤其是在通信复杂性领域,其论文成为了该领域被频繁引用的经典之作。 对于他而言,这样的付出不是辛苦,反而是一种深深的乐趣与幸福。 他常说,做学问,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与满足。 他在计算机领域的杰出贡献,为他赢得了2000年的图灵奖这一至高荣誉。 “我要回中国了,永远的”2004年,姚期智已是图灵奖得主,并已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这样一位行业内的顶尖科学家,如果继续在美国深耕,名声与财富自然都会接踵而至。 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名利双收,却被姚期智抛到了脑后。 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普林斯顿大学,辞去了那令人羡慕的终身教职。 卖掉了在美国的房子,舍弃了自己积累的一切。 在58岁这一年,不顾一切地,踏上了归国之路。 在与学生告别时,他说“permanenty”,永远的。 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再重返美国,而是将余生全部心力倾注于祖国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这个决定在中国、美国,甚至整个计算机领域,都引起了不小的动静。 但不论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当飞机穿越云层,姚期智的心也随着天际豁然开朗。 祖国山河的壮丽画卷,在他的脑海中勾勒。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潮水般在心间涌动,激荡起无限感慨。 他跨越大洋,又翻越了学术领域的重重高峰。 如今他满怀坚定的信念回归故土,誓以自身之力,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踏入清华大学的东门,迎面便是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大楼。 FIT楼静默地矗立,外观朴素无华,四周环绕着挺拔的梧桐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亚洲首位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正是那翱翔于学术巅峰的“金凤凰”。 图灵奖的殿堂,美国学者星光熠熠。 那里无疑是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前沿高地,吸引了全球顶尖学者。 然而在姚期智看来,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刻意追求奖项。 而是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学科基础,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有了这样的土壤,自然就会有佼佼者脱颖而出。 姚期智的愿望,就是在清华大学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机制。 2005年,这一宏伟蓝图付诸实践。 姚期智亲自策划并建立了大名鼎鼎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简称“姚班”。 从精心规划教学大纲到细致打磨每一门课程,姚期智参与了“姚班”的每一步成长。 他不仅亲自参与了全部教学计划的制定,还亲自上阵,讲授六门核心课程。 他深入学生之中,直接指导科研项目,亲手撰写任务书,乃至亲自操刀制作演讲PPT,事无巨细…… 应姚期智教授的相邀,众多享誉国际的顶尖学者,相继来到“姚班”。 他们的课堂,成为了学生们探索知识新境界的窗口。 这些大师以其独到的见解,为学生们开辟了新的视野。 2004年,对于刚刚归国不久的姚期智来说,“姚班”还只是一个构想。 他倾注大量心血于教学,亲自讲授多门本科生课程,有时甚至重复授课,以求精益求精。 姚期智的不懈坚持与满腔热忱,深深吸引了众多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的追随。 他们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教授,分担了教学与行政的重担。 姚期智又得以重新投入到自己擅长的科研领域,继续他的科学研究。 另一位图灵奖得主,约翰·爱德华·霍普克罗夫特对“姚班”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称“姚班”是汇聚了全球顶尖本科生与顶尖本科教育的典范。 对此赞誉,姚期智自豪地表示:“实至名归。” “姚班”的本科毕业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成为麻省理工、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世界顶级学府,争相录取的研究生热门人选。 这无疑是“姚班”独特学术氛围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有力证明。 “姚班”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完成了可与博士生论文相媲美的研究,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姚期智始终秉持初心,致力于为国家培育人才。 历经二十载春秋,“姚班”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精英,迈向世界舞台。 全球最顶级的计算机研究机构,几乎都能看到“姚班”毕业生的身影。 保持五档的科研热情2011年,姚期智于清华大学成功创设了“量子信息中心”及“交叉信息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前沿科技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他致力于促进信息科学的多元化探索,特别是量子计算领域。 在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始终坚守教育前沿,亲自为本科生讲授“计算机应用数学”这一基础理论课程。 该课程荣膺全校首批标杆课程之列,并赢得了所有专家与学生们的好评。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姚期智专注于量子算法与密码学的深入研究。 至2010年,他深感量子计算正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亟需把握住这一战略机遇,深入探索。 在清华大学的全力支持下,姚期智教授成功获得国家专项经费的批准。 次年,顺利建成了量子计算机实验室,为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硬件基础。 在全球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特别是在“量子计算”的赛道上,我国的强劲对手是美国、欧洲的顶尖实验室。 而时至今日,在姚期智的带领下,我国的量子计算机实验室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 姚期智把从事科研的人比作跑车,对于一般的车而言,四档就够用了。 但在科研路上,很多工作,只有保持全速前进的五档才能够完成。 在科研赛道上,姚期智始终保持高速驾驶。 即便年逾古稀,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科研纯粹的热爱与不懈追求。 在姚期智教授的引领下,“姚班”与时俱进,创新性地引入了“自动驾驶技术”与“算法经济学”两门前沿课程。 他依旧不遗余力,精心规划了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质量与方向。 姚期智认为,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错过了一些机会。 但眼前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刻重塑世界格局。 因此,中国要领先一步,倾力培育顶尖人才。 2019年,为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精英与创新力量,姚期智创立了专注于人工智能的“智班”。 他亲自担任首席教授,引领该领域的新一轮探索与教育实践。 荣誉属于每一个作出贡献的人 在姚期智身上,可以看到科学家最美好的品质——朴实无华,脚踏实地,勇于创新。 他有着最实事求是的态度,亦有仰望星空、开放包容的多元视角。 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会议召开。 镁光灯闪烁下,许多人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却少见科技界的领军人物的身影。 这一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个国家和民族,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科学与科学家? 在随后的采访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深藏已久的忧虑:
但谈及“陈凯先之问”,姚期智却有不太一样的看法,或者说更深层次的思考。 姚期智认为,这个问题并非单纯质问社会对科学家价值的认知。 而是要思考,在中国经济迅猛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建设科学领域的繁荣。
他说,孩子想当歌星也没什么不好,若能如愿,一样是大好前程。 因为当今的社会,是繁荣的、多元的。 每一个在自己的领域内耕耘奉献、实现价值的人,都值得尊重和鼓励。 就像“姚班”的学生们一样: 有人放弃了到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国内创业; 也有人毕业后就换了方向,到物理、金融这些领域深造。 姚期智总是全力支持他们,他觉得这样跨领域的探索,同样令人欣慰。 他们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也找到了自己的志趣与热爱,在新的领域一样能大放异彩。 姚期智认为,中国在国家层面对科研和科学家的重视,已经是非常超前的。 即使是美国、欧洲这样的地方,也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 所以,面对外界关于科研投入与“回国潮”速度不尽人意的看法,姚期智显得颇为从容。 脚踏实地,遵循规律,这是他一贯的思路。 一方面,研究机构在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活配套制度,确保归国人才能够安心生活。 同时,创造优越的科研环境与生态,让科学家们感受到,回国发展是他们实现职业理想与个人价值的最佳选择。 在条件相当的前提下,多数国人一定会倾向于在国内开展科研工作。 这不仅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也是对自身发展的理性考量。 过去,不少精英因国内科研水平与海外差距太大,而选择出国深造。 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许多科研领域已经走向国际前沿。 姚期智的目标就是通过实际行动,让科学家们真切感受到: 回国从事科研不仅是可行的,更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1]冯群星.杨振宁、姚期智为何放弃外国国籍[J].新一代, 2017(6):2. [2]姚期智.归国办"软件科学实验班"[J].国际人才交流, 2018(8):1. [3]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J].中国产经,2024,(11):34-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