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医李知行 有什么样的愿力,就会种下什么样的种子。 调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成药,前面介绍过温胃降逆颗粒,是针对胃寒的,今天介绍另外一个治疗胃热的中成药,名字叫胃力康颗粒。 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出现胃病的概率很大。 胃脘胀痛,嗳气吞酸是主要症状,但胃热还是胃寒,用药的思路是不一样的。胃热,胃部有灼热感,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胃寒呢,食欲不振,四肢发凉,遇寒加重。 从一些伴随症状看来,胃热其实还伴随了肝火旺的表现。因为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容易横逆犯胃。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胃内瘀血久了就会出现炎症、溃疡。胃痛除了胀痛还会有刺痛感。 这个时候就要考虑胃力康颗粒。 胃力康颗粒:柴胡、赤芍、枳壳、木香、丹参、延胡索、莪术、黄连、吴茱萸、大黄、党参、甘草。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的名方,用于治疗四肢逆冷,这种四肢逆冷不是因为阳气虚弱,而是因为肝气不舒,气为血之帅,如果气不走动,就不能把血输布到四肢,四肢自然就会出现发凉、发冷感。 四逆散的组成是柴胡、枳实、白芍、甘草。这里白芍换成了赤芍、枳实换成了枳壳。 柴胡走肝经,是出了名的气药,用于疏肝理气,气有余则为火,气不顺的时候就要想到柴胡,因为柴胡能把郁滞的地方疏通,让气机条畅。 枳实也是调气的,和柴胡的作用对应上,但枳实的力量比较大,这里换成了枳壳,枳实枳壳是同一物,枳实是嫩果,枳壳是熟果。枳壳的力量会更缓和,把浊气往下排。生气产生的气就是浊气。 白芍走肝经,入血分,和柴胡搭档,一个作用于其一个作用于血,使气血和合。这里换成赤芍,是针对气滞血瘀的问题,赤芍还能凉血散瘀。 甘草自不必说,与赤芍搭配,甘草味甘,赤芍味酸,酸甘化阴。给肝脏补充阴血,气血之间就调和了。 通过疏肝理气,先把气机打开。 木香、大黄行肠道之气,打开浊阴下降的通道。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左金丸。也就是黄连和吴茱萸,这是一个治疗肝火的名方。肝火循经传导给胃,导致胃气上逆,胃酸往上走,出现口苦、反酸、烧心。 黄连苦寒,能清热泻火。尤其是胃火和心火。中医说实则泻其子,肝为心之母,可以通过泻心火来泻肝火。吴茱萸辛辣,味道很呛,喝过含有吴茱萸中药方的人就知道那种滋味。吴茱萸入肝经,能引导黄连清肝火,同时它也能降胃中逆气。 血瘀的问题,首先选择了丹参,因为是热致血瘀,丹参能清热,也能活血,切合主题。延胡索、莪术都能行气活血止痛。对于气滞血瘀的胃痛,疼痛拒按,位置固定,夜间加重就很合适。大黄除了泻浊也能通过大便帮助处理瘀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都会耗气,最后加上一味党参益气健脾。 最后总结一下胃力康的功效,行气活血,泻热和胃。可用于气滞血瘀兼肝胃郁热证,症见胃脘疼痛,胀闷,灼热,嗳气,泛酸,烦躁易怒,口苦口干等。具体到疾病上就是慢行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舌象上如果是舌红苔黄,就更对症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