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9岁,5月17日初诊。主诉:不明原因突发性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4月余。病史:4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耳听力下降,伴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经某医院治疗后眩晕、恶心、呕吐消失,但听力无明显改善。具体治疗经过不详。诊见:右耳听力下降,伴持续性耳鸣,夜间尤甚,失眠多梦,舌紫暗、体胖、苔黄腻,脉弦滑。局部检查:外耳道通畅,右耳鼓膜混浊;鼻部及咽喉部未见异常;纯音听阈测试显示:右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 中医诊为暴聋。 辨证属痰瘀互结,耳窍失灵。 治以活血通络,涤痰开窍,方用启聋汤加减。 处方:柴胡、石菖蒲、法半夏、红花、胆南星、皂角刺各10g,葛根30g,钩藤、刺蒺藜各15g,水蛭5g,天麻、酸枣仁各20g。6剂,每天1剂,水煎服。 5月24日二诊:服药后觉失眠好转,耳鸣有所减轻,持续时间减短,听力无明显改善,舌暗好转,余无特殊不适。守上方去酸枣仁,如法继服6剂。 5月31日三诊:耳鸣明显减轻,听力改善,舌淡、苔白,脉弱。 守上方去柴胡、石菖蒲、红花、钩藤、水蛭,加黄芪、泡参各30g,当归10g,丹参、地龙各20g。6剂,如法煎服。 按:本例患者初诊时观察到舌紫暗,提示了其有瘀血停滞,瘀血停滞则新血无以通过被阻之舌脉,发挥充养舌体的作用,久则舌紫暗;舌体胖反映机体内有痰饮等浊邪停聚;结合舌苔黄腻考虑,可知停痰日久,郁而化热。其次,从脉象上看,体会到其脉弦滑,此多表示内有痰饮停聚,阴邪内盛,鼓动脉气而脉弦滑。结合舌脉,病机当辨为痰瘀互结。痰邪为患,则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在脏腑,或在经络。痰性稠浊,注于血脉,则血行凝涩,久则成瘀,痰瘀互结。而瘀阻络道又可使津液出入受阻,停而为痰。痰致瘀,瘀致痰,两者互为因果,互为转化,痰瘀阻于耳窍而发耳聋、耳鸣。此外,结合对患者耳局部的检查,熊教授认为,鼓膜混浊多提示体内或有痰浊或有瘀血停聚。因鼓膜上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并有重要神经通过。暴聋的发生,多由耳部血脉被阻,耳窍被闭而成因耳为清空之窍,以通为顺,以空为用。患病日久,血瘀痰凝,鼓膜形态功能发生改变而出现混浊现象。故初诊方中,临床除了用活血化瘀、涤痰开窍以去其因外,还要用柴胡、葛根升清;钩藤、天麻熄风平肝;酸枣仁安神。由于患者的瘀血是长期形成的,非短时间内可以消除此证,故二诊时去酸枣仁,继服该方。三诊时患者舌淡、苔白提示气血不足,舌部血脉充盈不足,不能上荣于舌;脉弱也说明了气血亏虚的特点。故于方中加用黄芪、泡参、当归补益气血,这也体现了“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
|
来自: 杏林独孤 > 《耳聋(突发性耳聋)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