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志愿军》二,这可不是对《志愿军》第一部简单的剧情升级。 第一部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战争的全貌,是导演带我们坐飞机俯瞰战场,就像在看一幅宏大的战争史诗画卷。 到了第二部,导演就直接降落,带我们走进战壕,来一场画中游。 这回,咱们看到的不再是远远的炮火,而是近身肉搏的紧张场面,感受那里的硝烟和热血。 这是一种电影类型,全景式战争片。 全景式战争片,通常包括战争的全局背景、战略决策、关键战役,以及个体士兵的具象经历。 《志愿军:存亡之战》则弱化了全景式的展现,变得更为聚焦,重点呈现了一场战役——铁原阻击战;重点呈现了一家人——李想、李晓、李默尹。 这里,我们不讲战役,只讲家庭。 影片一开场,我们就看到了一群白鸽在北京的胡同上空悠闲地飞过,仿佛在说:“嘿,战争还没开始呢,我们还能享受一下和平。” 身着军服的父亲李默尹满怀喜悦地走向家门,门旁是回家探亲的儿子李想,还有一个尚未谋面的妹妹李晓。 这个家的母亲牺牲于1927年国民党的反革命政变,李想和李晓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流落辗转,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李默尹现在是军委参谋,一直处于朝鲜前线;李想作为63军188师的一名营教导员,追赶着父亲的步伐;李晓作为翻译,也一路跟随。三人的聚与散,成了贯穿全片战场的暗线。
因为战争,好不容易团聚的一家人,不得不再次分别。 电影采用了一些小道具,串联着这家人情感的流动。 先是一颗糖,由彭德怀给了李默尹,李默尹辗转几次给了李想,在最后一次分离之际,李想喂给了妹妹李晓。那是全片一家人最后相聚的一刻,炮火已经在四周炸裂,李晓忍着眼泪说了声好甜。 至于李晓,这位女英雄,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战争面前,女性同样可以展现出不输男性的勇气和智慧。
两军对峙时,李晓为了干扰敌军,甚至用广播在阵前唱了首《黄河大合唱》中的《河边对口曲》。这首歌讲述的是两名战士一同上太行山打鬼子,约定都要活着回到老家。一瞬间,千百人一起合唱。 然后是一朵小花。刚接到任务时,李想即将奔赴战场,初次相逢的妹妹在李想水壶上插了一朵小红花。
后来,李想将它做成了干花,夹在了笔记本中,妹妹陪伴在哥哥心中。 电影的高潮,铁原前线一防即将失守的危急关头,李想拿出了这朵花,让身边的战士们都嗅一嗅。 花香虽早已逝去,但李想闻到了妹妹的亲情,战士们嗅到的,是家的味道。 为了家的温暖与世界的和平,大家一跃而起,拼死抗争。 虐人心魄的情节是李想牺牲前:自己坐在空无一人的阵地上,看着回不去的一营,掏出了保存许久的糖纸舔了舔,感受他生命中最后的甜。
这颗糖包含了李想太多太多的情感,这是他作为儿子的遗憾,也是作为哥哥的担当,撼动人心的一声呼喊:“妹妹”泪眼咪蒙。 “在战火与家国之间,李想选择了用生命守护甜蜜。”
总的来说,《志愿军2:存亡之战》就像是一部战争与家庭的史诗,既有硝烟弥漫的战场,又有温暖人心的家庭温情。让人在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中,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家国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