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美德 / 一、尼采和他的致命真理 - 长期以来, 受错误宣传的影响, - 对尼采多有误解。 比如他说见女人 别忘了带上鞭子, - 此话实属 骇人听闻。 - 尼采知道后惊讶地说: “别紧张,求求你啦 这只不过是句玩笑话罢了, 只是象征性地夸张一下嘛。” - 尽管,作为 严肃的哲人, 这样开玩笑 (政治上 不正确的玩笑) 也是很不应该的, - 但是与他浩如烟海的 深刻、睿智、理性的 (政治上正确的) 思想相比, - 这点错误还是 瑕不掩瑜的。 - 尤其应当为他正名的是, - 法西斯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 这些帽子都是错误的附会, - 被该书作者称为“企图 往尼采的教诲中投毒”。 - 尼采的主要 思想定位 应当是: - 反对基督教, - 倡导 前苏格拉底 的文化复兴, 倡导科学 的世界观 和宇宙观。 - 他终身的任务是: “在关于 - 起源与终结的 致命真理上 建立一个社会”。 -- 换言之,在 否定了上帝、天堂和地狱的 致命真理被揭示给世人之后, - 人们将怎样生活? 上帝死了,我们怎么办? - 尼采语录:“新的致命打击: 我们的无可逃避的易朽性。 —— 过去的时代, - 人们 曾经通过指出人的神圣起源 来证明人的高贵伟大,但是, - 这种 方式现在 行不通了, 因为在这条 道路的尽头 站着的是: 与其他种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野兽站在一起的猩猩, 以它特有的那种方式向我们呲牙咧嘴,仿佛在说: - '此路不通!’ - 因此, 人们,现在 试图,走上 相反的道路: - 人类的 前进路线 证明他的 高贵伟大和 与上帝的 亲缘关系。 - 呜呼! 这同样是 白费心机。 - 矗立在这条道路尽头的是最后一个人的坟墓, 在他的墓碑上写着:“人类的脚步到此为止” - 无论人类进化到 多么高的程度 —— 他最后站的地方说不定 比他开始站的地方更低, —— 他都无法移居一个 不同的更高的世界, - 正如蚂蚁和蠼螋 在其'尘世旅程’结束时 仍然与神和永生 毫无关系一样。 - 已成 总是像尾巴一样 拖在生成的背后: - 为什么这一个 千古如斯的景象要对 某些微不足道的星球 或这些星球上的 某些微不足道的族类 破例呢? - 这完全是 异想天开” - 这个致命真理对于我们中国人 这样无神论的人还不那么致命, 对于信仰基督教的人 却是真正致命的。 - 既然人类只是 微不足道的 宇宙微尘, - 跟蚂蚁猩猩一样, 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呢? -- 中国人 由于,不信 上帝和天堂, - 几千年来 一直都在 世俗生活 中找意义, -- 比如 传宗接代呀, 祖先崇拜呀, 让自己的生命 在后代的身上 延续呀, - 立德立功立言呀, - 与人奋斗 其乐无穷呀。 - 稍微虚幻一点的 如轮回转世呀, - 此生积德行善 以便来世再次 托生为人呀。 - 所以 中国人不会像 信教的西方人 那么绝望, - 那个 致命的真理 对于中国人 不像西方人 那么致命。 - 就在不久前, - 2009年10月8日, 一颗小行星在印度尼西亚 上空的地球大气层中爆炸, - 释放出的能量有 三枚广岛原子弹 那么大。 - 这一颗小行星 直径约为10米。 -- 科学家指出: 如果这颗小行星 稍微再大一些些, - 比如直径达到20-30米, 撞击引发的损失会更大, 甚至对人类生命产生威胁。 - 人类的生命 真是,非常 脆弱的, 易朽的。 - 我们 只能祈祷 在我们的 有生之年 - 不要碰上 这样的 宇宙灾难, - 而在 我们死后再发生的事, 那就不是我们的事了。 -- 所以我们 对于自己的 生而为人 - 应当心存感激: “一个 不断演化的宇宙 通过一连串事件 造就了 - 我们之所是”。 -- 最终, 地球会热寂, 人类会归土, - 这就是我们 每一个人的命运, 是尼采以大勇气 为我们所揭示的 致命真理。 / 二、关于习俗 - 尼采:“道德使人愚昧。 —— 习俗代表了 前人的经验, 代表了他们 对于有用的 或者有害的 东西的看法 —— 但是,习俗感 (道德)关心的 却不是这些经验本身, - 而是习俗的长存不灭、 神圣不可侵犯和不容争辩。 - 因此,习俗感有碍新经验的获得和旧习俗的修改, 道德成了创造更新更好习俗的绊脚石:道德愚民。” - “对于惯例的思索。 —— 数不清的 习俗规定 都是人们 根据某些非常事件 在匆忙之间做出的, 它们很快就变成 不可理解的了; - 我们既不能确切地 断定隐藏在这些 规定后面的意图, - 也搞不清违反这些规定 所带来的惩罚的性质, - 我们甚至 在仪式的 执行方面 - 也会发生疑问 —— 然而, 随着我们对它的 绞尽脑汁的思索 的 急剧增加, 我们思索的 对象的价值 也就成倍增长, - 而一种惯例的 最荒唐的部分 - 最后 竟然变成了 不可触犯的 金科玉律!” - “我们 对于一切以习俗面目 出现的信念来者不拒, - 这 意味着 我们是 虚伪的、 怯懦的 和 懒惰的! ——那么, 虚伪、怯懦和懒惰 是道德的前提条件?” ~ 感悟: - 对于已经变化的经验, 习俗往往是一种压抑的力量, 有时完全没有道理,比如说, 河北一些农村至今保留女人 不可以上桌陪客吃饭的习俗, - 这一习俗表现为一种 不容争辩、不可更改 的蛮横力量。再如, - 婚前保持童贞的习俗本来是 法定婚龄15岁时形成的习俗, - 在法定婚龄推迟至 20岁的今天, 还要求所有人遵守就成了 压抑人和束缚人的力量。 ~ 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缠足。 这两周去了亚特兰大。 - 可以感觉到,与80年代相比, 中国留学生最大的变化是进入中产阶层, 每家都有一幢大房子,挺漂亮,尤其是 房前屋后的树林。 - 与中国别墅最大的区别是, 我们的树都是人工栽种的, 而人家那里是野生的大树。 这是美国得天独厚的环境。 - 原因在于他们只有200年历史, 而我们已经砍树砍了两千年。 - 相信两千年前, 我们 这里的树林 不比他们少。 - 这真是 没有办法的事, 只能望洋兴叹。 / 三、关于爱欲和性欲 - 尼采: 认为一件事是坏的 就是使它成为坏的。 —— 如果 我们认为某种激情 是邪恶的和有害的, - 它们 事实上就会变成 邪恶的和有害的。 - 基督教就是这样通过每当信仰者 春情发动时所感到的良心的折磨, 成功地 把爱洛斯(爱神) 和阿佛洛狄忒(美神) —— 所到之处理想的光芒闪烁 和能够点石成金的伟大力量 —— 变成了穷凶极恶的魔鬼和幽灵。 - 把人类必然的和 经常发生的感情 变成内心痛苦的 一个源泉, - 并通过这种方式 使内心痛苦成为 - 每一个 人类存在的 家常便饭, - 这难道还不 令人震惊吗? …… 性爱与 同情感和 崇拜之情 在一点上 是共同的, - 即一个人 通过去做 使他自己 愉快的事 - 同时也给 另一个人 以快乐, - 这样的一种 仁慈的安排 在自然中 并不多见!” - 他在“圣人” 一节当中 尖刻地说: - “那些 回避女色 唯恐不及 和 以肉体之苦 为乐者 实际上肉欲最为强烈。” - 在这里,尼采盛赞了 爱神和美神以及性爱, - 把它视为 人类世上 罕见的 仁慈的 事物。 - 因为,人世间 常见的事情是 - 如果一个人快乐了, 另一个人就会痛苦, - 比如说权力、金钱的得与失。 - 而性爱是一个美好的例外, - 一个人的快乐 也导致 另一个人的快乐, 而非痛苦。 - 而基督教 却把,这个 稀有的快乐 - 变成人的痛苦, - 把爱神 和美神 变成魔鬼, - 把人的 自然冲动 变成罪恶, - 变成人应当为此 感到羞惭的东西。 / 四、关于爱情 - 尼采: “爱洛斯的魔鬼化 - 最终变成了 一场喜剧: - 由于教会在所有 色情事物上的 百般遮盖, - '魔鬼’爱洛斯渐渐地 变得愈发美丽起来, - 比所有圣人和天使加在一起 对于人类还更有吸引力, - 以至直到 我们目前 这个时代, - 恋爱故事仍然是所有阶层 都能同等地带着一种 夸张的热情乐之不疲 的唯一事物, - 这种夸张的热情 - 对古代人来说 完全不可理解, - 对未来人 亦也将是 滑稽可笑 - 我们的所有思想的诗情, 从最高级的到最低级的, - 都具有赋予爱情 以过分重要意义 的特点, - 甚至 不仅仅是 特点而已 -- 由于这个原因, 未来的人们 也许会认为, - 他们继承的全部 基督教文化遗产 - 都带有某种头脑发昏和 没有见过世面的特征。” - 爱情的起源 原来是这样的,很有道理, 但没人从这个思路上想过。 -- 对于古人和未来人, 都没有爱情这回事, - 爱情原来是 欲望惨被魔鬼化、被压抑、被禁忌 所引起的反弹,是一种夸张的热情。 - 在压抑解除之后, 反弹就没有必要, - 夸张即也就 变得可笑了。 - 原来, 爱神也就是 一个中常人, - 可是年深日久的 妖魔化、神秘化和遮掩 竟把她变成了一个美人, - 由大量的 想象和可望不可及 塑造成的超级美人。 - 在我们的 后人看来, 完全就是 脑子进水、 不可理喻。 - 我们可以 清醒了吧。 -- 始终感到, 目前在中国 要做的事情, - 即就是要把性爱 从人们心目中的 坏事 - 重新转变 而为好事, - 这是我们改变 病态性观念的 关键, -- 也可说是: 回归我们 古代健康性文化 的大关键之所在。 -- 一旦 性爱在我们的观念中 从坏事,变成了好事, - 我们就永远地 摆脱了内心的 - 矛盾、痛苦和折磨, -- 我们的 性文化、性观念和性法规 也即就全部都能够理顺了, - 一切问题 也都可以 迎刃而解。 / 五、关于信仰 ~ 尼采:“怀疑即罪。 ——基督教,使出浑身解数, 力图使它的学说 成为不受怀疑的, - 甚至,宣布 怀疑即罪过。 - 按照它的说法, 人们通过 某种奇迹 而非理性 投入信仰 的怀抱, - 从此就 畅游在 信仰中, - 如同畅游 在明亮无比 和一尘不染 的空气 的海洋 中—— 即使是 对地面世界 的悄悄一瞥, - 即使是人的存在 不仅是为了畅游 这种的一念之差, - 即使是我们的 水陆两栖本性的 最轻微的振动, 都已然是罪 - 所有这些意味着, 信仰的任何 试验和证明, - 对它的 起源的 - 任何思索, 也都将是 非法的; - 需要的是闭目塞听、 幻视幻听和飘荡在 吞没理性的 波涛之上的 永恒的歌声!” - 非常美,语言、意境和 他要表达的思想相得益彰。 - 由此观之, 所有的信仰 都有这个问题。 - 既然是信仰, 就是盲目的, 不问缘由的, 不究根底的, 不容怀疑的。 - 我们需要的 不是信仰, 而是科学 / 六、关于同情 提防同情。 - ——同情,就其实际,造成痛苦而言 ——我们在这里关注的仅仅是这一点 —— 乃是一种缺陷, - 正如沉溺于 任何一种 有害情绪 - 都是一种 缺陷一样。 - 是它增加了 这个世上的 痛苦的数量, - 虽然由于同情, - 我们可能也 会在这里 或者那里 间接地 减少或 消除了 - 一定数量的痛苦, - 但是这些从根本上说 无足轻重的偶然后果 - 无论如何,也不能,被当作,证明 那本质上,有害的,同情的,证据。 - 这种 同情只要 继续完全 主宰人类 一天, - 人类就会像 染病的植物 一样迅速地 枯萎下去了。 - ……假设 一个人 在一段 时间内 作实验, - 每天到处去搜寻 同情别人的机会, - 让他的心灵看到周围 所能看到的所有不幸, - 这个人最后 肯定就会变成一个 病态的和忧郁的人。” - “生老病死, 人之常情, - 如果 我们这些 凡夫俗子, 因为其他 凡夫俗子的 痛苦和哀怨 - 从而变得 心烦意乱, 愁眉不展, - 让 我们的天空蒙上 一层又一层阴影, - 那么谁会 因此受苦 - 当然就是这些 其他凡夫俗子 - 他们的负担 不但没减轻, 反而加重了” ~ 同情是基督教 和社会主义的 基调, - 而尼采由于 反对基督教, - 所以对同情 也不大客气。 - 尼采偏爱个人主义的观点, 偏爱男人气概和英雄气概, - 并不喜欢任何形式的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 尼采把同情 称作系滥情, - 他说:“现在, 你该满意了吧, - 你这'滥情’的先锋! 这就是你的理想吗? ——问题是, 我们怎样才能 对于别人有用 - 是一看到 他的影子 就跑过去, 拉他帮他 —— 这种帮助 要么就是 没有帮助, 要么主是 纯粹添乱 帮了倒忙 —— 对他好呢, - 还是把 我们自己变成 另外一种样子, - 使他 一旦看到我们 即就感到愉快, 神清气爽, - 仿佛是看到了 一个与世隔绝、 - 带有一道,遮挡 马路尘土的高墙 和 一扇好客的大门的 美丽而宁静的花园, 对他更好呢?” ~ 其实 我们过去 对于尼采 反对同情 这一观点的批评 也许过于严厉了。 - 他 并非,一味,反对同情, 亦非,恶意,反对同情, - 而是,反对滥情, ~ 觉得 那种滥情 于事无补, - 反而 既帮不了别人, 也搞坏了自己 的情绪。 - 倒不如做好 自己的事情 - 让那些值得同情的人 赏心悦目,奋起直追。 - 这样 人类这株植物 就会茁壮起来, - 而并不是在 悲悲切切的 同情情绪中 枯萎下去。 / 七、人生的异常之美 - 尼采: “如果一个 日暮途穷和 疲惫不堪的 人 回首他的盛年和一生的工作, 他一般总都会得出一个令人 忧郁的结论。 ……当我们忙于工作时, 或当我们忙于欢乐时, 我们一般很少有时间 仔细端详生活和人生; - 但是,如果我们确实需要 对于生活和人生做出判断, - 我们不应该 像上面说的那个人一样, 一直等到第七天安息日 才肯去发现人生的 异常之美。” - 尽管知道 上帝不存在, 人的易朽性, - 尼采对生活和人生一点也不悲观, 也不是虚无主义,在他的心目中, 人生是异常美丽的。 - 这实在可以,安慰我们 这些无神论者悲凉的心。 - 大多数人都很少能够顾上 “仔细端详生活和人生”, 只是匆匆忙忙地过完一生。 - 人生在世, 所有的人 只是忙着 这两件事: 工作, 享乐。 ~ 生命就在 不知不觉 悄悄流逝, - 等我们一觉醒来, 已经到了安息日, - 到了人生的 最后阶段。 - 能够停下脚, 仔细,端详 自己的人生, - 对许多的人来说 是一件奢侈的事。 - 但是,难道我们 不该,这样做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