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间骨折发生在大转子和小转子之间,是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和骨量低而常见的骨折之一。这种骨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需要早期手术固定,从而能够早期活动,随后实现更好的术后功能恢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装置分为髓外固定装置,如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髋螺钉(DHS)和髓内固定装置。值得注意的是,完整的外侧转子壁在稳定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股外侧壁定义为沿股骨颈上、下两条切线之间的股外侧皮质部分。约21%的粗隆间骨折患者有股外侧壁骨折。先前有研究表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外侧壁损伤的患者,髓内钉和滑动加压髋螺钉治疗不充分,股骨粗隆外侧壁骨折是固定失败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的主要独立预测因素。 影像学表现 Renkai Wang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采用髓内钉联合重建钢板治疗的A3型粗隆间骨折16例(研究组)和单纯采用髓内钉治疗的A3型粗隆间骨折19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固定失败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和12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和Parker-Palmer活动能力评分(PPMS)评估功能状态和活动能力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固定失败率更低。在功能结局方面,研究组hhs和PPMS高于对照组 67岁男性,A3型骨折,髓内钉联合重建钢板治疗。术前x线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外侧壁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查 72岁女性,A3型骨折,单纯髓内钉治疗。术前x线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外侧壁损伤;术后影像学检查。 76岁男性,A3型骨折,单纯髓内钉治疗。术前x线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外侧壁损伤;术后12个月的正位x线片显示该患者发生了螺钉切割。 a三点稳定性理论;b (C点)失去了稳定的功能;c :ABEFD五点稳定结构;d x线未见转子间骨折外侧壁损伤;CT扫描发现转子间骨折的外侧壁损伤。 2 讨论 外侧壁重建是稳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重要因素,可以为近端碎片提供外侧支撑。相反,外侧壁骨折可导致股骨近端塌陷,其主要原因是术后发病率高,固定失败率高,甚至预后差。研究证实,外侧转子壁骨折是需要再次手术的固定失败并发症的主要独立预测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也表明外侧壁骨折与内固定切割有关。为了获得更好的断裂稳定性,Renkai Wang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五点稳定理论。Abram理论的三点包括三个点的稳定性:头钉头、大转子入口处的主钉和侧壁入口处的头钉。经髓内钉治疗后,若三个点均稳定,则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术后失败率小于1%。如果转子间骨折有外侧壁损伤,会失去稳定性,股骨远端骨量的稳定性只能依靠远端锁定钉。此外,由于股骨近端髓腔相对较宽,会发生不稳定,因此对主髓内钉的限制极为有限。采用髓内钉联合重建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外侧壁损伤,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因为外部重建钢板本质上增加了近端骨量和远端股骨干之间的连接。增强断裂端间的稳定性,使框架结构稳定。 参考文献: Wang Renkai,Zhang Hao,Wei Qiang et al. Intramedullary nails in combination with reconstruction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with lateral wall damage.[J] .Int Orthop, 2021, 45: 2955-29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