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朗月 不期而遇 点击上方蓝色字 关注江月之声 拉萨掠影 江 月 去拉萨前,心里有些忐忑。当然,担心的是高原反应。 听不少从拉萨回来的人说起那里的奇丽风光与异域风情,那种激动与惊喜总是溢于言表,我心中的帆,就又被鼓荡起来了。 不就是海拔3650米么?不就是空气稀薄紫外线强么?这辈子总得去一趟拉萨吧?出发! 拉萨站,到了! 一下火车,我突然有了种异样的感觉:仿佛高原的风,化作了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鸟,由远而近,上下翻飞。头发、衣衫还有五脏六腑,全都被它撩拨得浮动起来。走在平坦的大路上,也是深一脚浅一脚,恍如乘舟海上,身体有点发飘。难道人一到拉萨,就会有羽化成仙的奇妙感受么? “你肯定高反(“高原反应”简称)了!”旁边有人大声地提醒我,并顺手帮我扶正了东倒西歪的行李箱。 这是个二十多岁的藏族小伙,头发微卷,鼻骨稍高,眼睛很大,双眼皮,脸上没有那种标志性的高原红,十分白净。他很和善,也健谈。他说他在安徽上大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他的一位同学很想来西藏,可又怕高反,所以至今没有成行。我好奇地问他:“内陆人来拉萨,会高反,你到内陆去,会不会醉氧呢?”他笑了笑:“没有,我一切都很正常。”我问他毕业后准备在哪儿发展?他说:当然回拉萨了。他喜欢他出生的这座城市。 晕晕乎乎间,东拐西拐,终于到了网上预定的旅店。服务台、走廊拐角、电梯口,随处可见 “初到高原,请勿洗澡洗头”之类的警示牌,不禁心头一凛,这高反,有点像洪水猛兽要来的感觉呢。 有种说法,高反,很大程度上在于心理而非生理,只要你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就能克服高反。起初,我对此深信不疑,自信身体好心态好,应该不会出现啥状况。可真的踏上了这片土地,才知道,人在高原,身不由己,仿佛一下子步入了某个磁场,头晕、疲倦、失眠等各种不适,接踵而至。 第二天一早问医生,答曰:高原反应因人而异,与体质好坏没有直接联系,与心理作用的关系也不大,一句话,根本原因是缺氧,最好的治疗就是吸氧。 也只好如此了,开始吸氧。还别说,一吸氧,真的立竿见影!头不晕了,胸口不憋闷了,走路四平八稳了,眼睛眨巴起来也活泛多了,看什么都透着一股清亮劲儿! 体验高反,也算是行走拉萨的一门必修课吧。 清早起来,往窗外一瞥,喜马拉雅山就横亘在不远处,像一轴长长的画卷,静静地铺展在那里。祥云在空中骀荡,翻卷出层层的浪花。它的干净与游弋很容易让人产生幻觉:是海市蜃楼?是太虚幻境?是人,不小心闯进了富丽堂皇的天宫?还是那仙山,无意中成全了人世的闲适与雍容? 拉萨的晨昏多雨,常常是浠沥沥地一片空濛,但雨不算大,天一亮,就停;傍晚时候,云一聚,天就暗,小雨呢,跟脚也就来了。不过整个白天还算晴好,仿佛这来去匆匆的毛毛雨,是每日剧场演出的幕启和幕落,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似的。 路上行人不多,早餐店的顾客也少。包子、烧麦在笼屉里冒着热气,油条在锅里滋滋地响。粥饭养人,呼噜噜喝上一碗,一整天都会觉得惬意呢。 除了布达拉宫(见上一篇《我见到了布达拉宫》——作者注),拉萨还有不少值得游览的地方。 大昭寺前人潮涌动,正对着大门口,有一块方形空地,周围有栏杆环绕,里面的人密密匝匝,那是磕长头的信众。他们双臂前伸,然后匍匐于地,口中一直念念有词。门内的缕缕烟气飘荡出来,在他们的头顶、身躯缭绕,每个人的面容都是那么虔诚而肃穆。 门前树立的唐蕃会盟碑,是不能错过的。它建于唐代,长庆三年(823年),唐朝和吐蕃为纪念长庆元年(821年)双方会盟成功而立下纪念碑,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因为碑文中重申了历史上吐蕃与唐廷的甥舅亲谊,所以此碑又被称为“甥舅和盟碑”了。想到刚才一位导游招呼年长的游客,直呼道:“舅,时间紧,咱们团得赶紧走,不然参观不完。”当时我还觉得这称呼叫的突兀,看完这和亲碑、甥舅碑,联想到在山东向人问路,大家也是只喊“二哥”(武二郎)而不叫“大哥”,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购完票,看到门口两边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正犹豫间,听喇叭广播,才知道这边的一队需要验门票,供普通游客参观游览;那边的一队不需要门票,是专门为信众朝圣开通的。 进到大昭寺内,更深刻地体会到人们常说的那句话:“西藏缺氧,但不缺信仰。”殿堂,有主殿,有回廊,僧人们无论是站是坐,或者穿梭,都在不停歇地忙碌着。一尊尊佛像,各安其位,神态各异。酥油灯,一盏盏,一排排,整齐地摆放着,灯火随着人群涌动带来的风不住地晃动。那些顶礼膜拜的人,一步一挪,喃喃低语,给每一尊佛礼敬,一张张纸币或贴放或投入,给金碧辉煌的寺院又增添了新的意味。 如果说大昭寺给人一种庄严与凝重,那么环绕着它的八廓街,就给人一种欢快与奔放。 一间间商铺里,色泽鲜艳的物品琳琅满目,店主与顾客正谈着价钱。门外,有穿藏服的老者手摇转经筒缓缓走过,两个身着红色僧袍的僧人一边交谈一边不停地打着手势,几个游客在挂有“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匾额的高大建筑前驻足。街巷里,一些摄影师正在为穿藏服的游客们拍照。那些衣着鲜艳、面容秀美的女孩子,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摆出各种妩媚的造型,一颦一笑,都流露出青春的明艳。 游览累了,可以去藏族餐馆去吃饭。 糌粑,是藏人的主食,点完后现做,需要等一段时间。酥油茶倒是随到随有,论壶卖。当店家提来一大壶直接放在桌上时,我还有点不太适应。不过,这酥油茶真是好喝,咸里带着甜味儿,甜里透着香味儿,浓浓的,油油的,可以小口细品,也可以大碗豪饮。藏民喜欢把它与糌粑配着吃。等糌粑端上来,赶紧兴奋地尝了尝,才发觉这青稞面做成的食物,未必适合像我这样的游客的口味。清淡,还多少有些涩感,虽说有刺激味蕾的辣椒酱奉上,仍然觉得不如土豆炖牦牛肉和烤羊排来得痛快。 特别喜欢藏人的饮食环境,有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家居式的红木沙发相对,中间摆放着宽大的长方形餐桌。可以容七八人就座,也可以三五人。即使只有两个人,点的菜品不多,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宽松和气派!这样家常式的就餐,避免了拥挤与嘈杂,各自保有各自活动的空间。累了,后面有靠枕,一抬头,屋顶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会给人带来一种安宁与温馨。 西藏博物馆也可以去看,历史源流,地理风貌,出土文物,民俗风情展览,还有中央和西藏历年来密切联系的各种文件、资料、赠品等,丰富多彩,令人大开眼界。 2024年10月13日 【备注】文中图片摄影:江月。 往 期 回 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