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形的力量: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价值

 与管理者同行 2024-10-14 发布于湖南

这周,我在沿海某企业调研,企业领导说他的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上级领导不认同他们企业里很多管理者的价值,认为这些管理者薪酬高了,理由他们企业的业务都是由上级集团委托的,并非“市场化”,而且,很多管理者在似乎也没能让团队产生更高的效率(当前环境下,纵向比较,很多情况下效率都是下降的)。直白一点的表述就是,上级认为这些管理岗位谁都可以任,要么直接给这些管理者降薪,要么换“更便宜”的人来任职。

在我接触的企业里,大约五分之一的企业有一家业务直接关联的、很值得依赖的上级集团,业务直接关联指上级通常有子公司从事的业务,值得依赖是指上级集团通常能够持续委托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能够解决子公司经营之忧,甚至有一些子公司主要就是承接集团的委托业务,可以理解这样的子公司就是集团的某个技术、生产部门,基本上状况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要埋头搞生产”。

较早以前,北方某公司找到我们,说是集团给他们安排了20亿的项目任务,要求按3年完成,这本身是好事,有活干,就意味着有更多钱赚,但集团领导却说,因为是直接委托的任务,工资总额不予调增,这样一来,子公司全体员工都不乐意了,开始和上级拉锯……最后双方共识请一家第三方咨询公司做方案,直接向上级的上级(某省国资委)申请额外工资总额。

客户找到我们,我们和客户一起大约花了半年时间,帮客户争取到了5亿工资总额。事后总结,我们的方案能够获得上级支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子公司要投入相应的资源(他们原本可以用这些资源去做其他的事),并且项目的有效执行也是对子公司不同层级人员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考验和应用。

在企业里,有很多能力是看不见的,而那些看不见的能力,往往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往往是最核心的能力,这里讲的“看不见”主要指外人看不见,或者本身也并不想让外人看见。举个例子,不少人经常去海底用餐,应该说,有不少人是奔着它的服务去的,排队的时候有小吃、饮料、美甲等,用餐过程中往往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惊喜,有些同行着手照搬海底捞的服务,但往往学不好……在我看来,海底捞真正的核心能力是成本管理能力,因为是火锅的业态,他并不需要厨师,这在餐饮行业来讲,已经省了一大笔成本了。

而成本管理能力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楚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建起来的,这恰恰是餐饮企业一直在努力构建的最核心的能力,这些往往容易被他人忽略,因为这样的能力构建起来很苦、很累!我发现那些优秀的餐饮企业一个共性的特点就是成本管控得好,当下,我们碰到的一些能够持续经营并且经营得还不错的“夫妻店”,很多都是夫妻二人从采购到小工到厨师全都做了……

类似地,市面上有一款酒——江小白。很多人都认为江小白的成功主要是酒瓶上的文字有感染力,也不乏一些培训老师也将之总结为江小白的成功之道,江小白的创始人陶石泉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江小白真正的核心能力是他们花了10年时间在全国布局了200万个销售点,他的酒一出来,很快就可以铺到每个角落,这样的能力非一时半会可以构建,这样的能力同样也不被很多人看见。

我刚刚从事管理咨询工作时,有一次问我的前辈,为什么他讲一天课要收7万块钱(后面我了解到还有一些讲师讲一天收好几十万),他说,讲课虽然只是一天时间,但实际上,他这一天输出的是他几十年来的思考、经验和积累,甚至是他读过的每一本书、踩过的每一个坑,见过的每一个人,以及喝过的每一杯咖啡……这些经验、思考和走过的弯路和学员们越是契合,越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他的课就应该越有价值,我当时也是似懂非懂的表示理解,当然更是羡慕。

最近一两年,我也开始在企业内部做培训,才对之前前辈的话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有年轻的同事和我开玩笑说,如果是讲同一门课,基本上就是一个PPT走遍天下啊!我说,尽管是同一个PPT,但实际上呈现的内容因客户要求是有不同的,最关键是在培训过程和学员的互动也是千差万别的。

管理咨询行业流传一个故事,说是有家工厂的机器坏了,内部很多人折腾了很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他们找了一位咨询顾问,这位顾问围着机器转了一圈,这里敲敲,那里摸摸,最后在一个地方用粉笔画了个圈,然后叫人把那个位置拆开,把里面的线圈减少一半,机器好了……老板很高兴,问顾问怎么收费,顾问开出的账单是1万美元,老板不理解了,说,你就是画了个圈圈,收1万美元,太贵了!咨询顾问说,画圈圈收费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圈圈收费9999美元,老板听后认为有理,支付了1万美元。

今天,有很多集团公司经常会认为那些承接上级集团业务的子公司价值不高,甚至认为都是集团在“养着”他们,在我看来,这样的认识是偏颇的。这就好比人们通常认为国企领导都很容易当一样,就我最近两年接触到的国企领导来看,他们不仅要往前奔(承担高目标),而且还有很多的“约束”,可谓“既要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类似的,很多国企业管理者认为民企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民营老板们往往有更多的苦衷。

尽管各有难处,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无论是经济环境好,还是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企业依然在有序前进,我想,这中间很多的能力是并不能量化的。事实上,依我的观察,在企业里,越是高级别的岗位,岗位上的人的能力往往越是难以量化,我经常和企业领导举的一个比喻是,我们看到很多商业巨子,他们似乎一天天都“不务正业,到处游荡,不干实事”,但这恰恰是他们把握时代趋势、推动企业前行最重要的能力——对未来的判断能力。

职场里似乎有一个规则:那些看得见的能力并不会很值钱,或者说他很容易有上限,而一些真正重要的能力往往看不见。以我所在的咨询行业为例,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看懂各类分析报表、快速的收集资料等似乎都只是基础能力,那些真正的高手往往是无形的,我们会觉得他们情商高、他们沟通能力强、他们知识面广,他们关系硬等。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