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健:赋能教师成长的六个关键词

 新用户82183499 2024-10-17

作者丨蒋健

浙江象山县泗洲头镇初级中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
来源|乡之育
什么是成长力?知乎上有人解释为:“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行动两个层面,持续迭代、更新升级的能力。”由此可以推断,所谓教师成长力,就是指教师在职业认知和行动上的持续发展、不断成长的能力。可以说,在整个教育领域,没有哪个领导、哪个校长不关注、不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教师的成长,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内驱力,只有如此,才能形成教师成长力。那么,教师该如何赋能自我成长?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实现路径
朱永新:彰显生命的高度——新教育实验理论及教师成长之道

图片


2022年,郝晓东博士出版了《教师成长力:专业素养发展图谱》一书,为老师们全面解读了如何形成“教师成长力”,堪称教师成长的指南。通读此书,每个老师都会找到成长的关键要素。借用此书,我把这些要素称为六个“关键词”,即认知、阅读、写作、反思、管理、榜样。

一、认知是成长的开始

成长从何开始?就是从你对自己的职业、学科、课堂、学生的认识开始。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影响人成长的不是环节,而是人对环境的个体性理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有什么样的认知,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假如,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就会以生计为目的;假如,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谋利的手段,就会以金钱、名誉为目的;假如,我们把教师这一职业当成“育分”的手段,就会以成绩、分数为目的。当自己变成了职业的工具,就会成为职业的奴隶,就会迷失自我。相反,如果老师能够认识到教育是生命的事业、是成人的事业,就会努力破除“教师工具化”,寻找生命的意义、教育的真谛。自此,才是一个老师真正成长的开始。

石中英教授就曾说过:“学校功利主义气息浓厚,人文主义淡薄,学校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倘若长此以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怎么去落实?没有人的发展,又何谈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学校绝不能充斥着功利主义,学校应充满人文气息、人文情怀,是具有人情味、人性味的地方。因此,教师当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目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也难有学生的发展。改变自己的认知,做一个专业的教师,才能有专业的成长。

郝晓东认为,专业教师是把教书当作事业或者志业的老师,是将专业修炼视为终身之事的老师,是拥有系统教育知识结构的老师,是遵循科学的教育流程和规范的老师。只有专业,才不可替代。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纯粹的“教书匠”,终有一天将被取代,而这一天也将很快到来。

庄子:突破认知的局限,才会有更大的世界


二、阅读是成长的养料

教师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犹如植物生长,需要一些养料。而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养料就是阅读。朱永新曾说:“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就是教师精神成长的“粮食”,阅读就是教师精神发育的“史料”。但是,当下最可怕的是,教书的老师不读书,学习的学生不读书,他们只读教科书。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是很难培养出有阅读力、思辨力、想象力和创新力的教师和学生。正如郝晓东所言:“阅读是滋润教师生活的营养剂,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助推剂”“读书是'吃饭’,不是'吃药’”。

教师当把阅读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并能与生活相融,如空气、阳光般自然且不可缺少。汤勇在《行走中的教育》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是靠书籍撑起来的,一个人的万千气象是靠阅读塑造的。”那么,教师当如何阅读?我认为,教师当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库,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思想之室”。在这个书库里,放置哪些书?魏智渊在《教师阅读地图》一书中提到,教育领域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50%)、专业知识(30%)、人类基本知识(20%)。其中,本体性知识是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是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及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文艺类教育学素材、教育管理、职业认同、心理学等;人类基本知识,“则是不仅针对教师而言,乃是应该具备的人类基本知识”。每个老师都可以根据这一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藏之、读之、学之、用之。

成尚荣在《名师基质》一书中说:“阅读生活将会支撑起教师的整个生活大厦,使其形成开阔的、完善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知识结构中,教师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根基,也有了丰富的源泉。”可见,阅读可谓是为师者的根基、源泉,它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在唤醒教师——要成长,须阅读,仿佛在引领教师——要发展,须阅读。

新阅读教育论纲——阅读搭建精神天梯


三、写作是成长的印记

阅读和写作可以说是教师成长的“两翼”,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没有写作,阅读就难以产生真正的价值。郝晓东认为,不重视写作的学习是低层次的学习。他说:“写作,是提升心智的重要途径,是深度学习的强有力工具,是塑造品牌最重要的能力。”很多人认为,自己未能成长是因为缺少伯乐的发现,缺失贵人的相助、高人的指点,缺乏成长的平台和机会。其实,这都是自己的借口而已。我非常喜欢郝晓东在书中的一篇文章,叫《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他说:“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穿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教师的成长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是把时间花在“追马”上,而却不肯“埋头干事”,把自己“养好”。而写作,就是把自己“养好”,可以形成成长的“印记”。

作为教师,理应是一个会写作、爱写作之人。当然,还得搞清楚几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写教育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写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育日记、教育叙事,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课题。二是怎么写:从模仿开始,从阅读他人文章开始,从阅读期刊杂志开始。三是什么时候写:可以随时写,有想法就写、有灵感就写、有感触就写,夜深人静时写,百忙之中抽空写。四是为什么要写:为自己写,为学生写,为生活写。当我们对写作有了清晰的认识,就不怕不会写。正如郝晓东说的:“写作,越写越能写,越写越会写,越写越想写。”当你在用教育写作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之时,你的“草”就开始逐渐“长肥”了,终有一天,你会被看见、被发现。

写作,应当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为发表、为获奖而写。抛弃功利之心,是写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写作是自我修炼的一种方式,是潜心思考的一种形式。修行,更需要修心——消除功利心。只有如此,才能写得自然、写得真实、写得有价值。

王志江:写作,开启一段自我超越的旅程——新教育K12卓越课程系统学科写作探索


四、反思是成长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成长亦是如此,反思可以说是教师从普通走向卓越的关键。郝晓东认为,提高反思能力的关键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依据事实与逻辑,审慎反思、省察自己与他人的认识方式、固有观念,从而克服认识缺陷,修正错误观念,提出新的理性解释和客观判断。
  但当下,我们有很多教师沉迷于过往经验,拘囿于过往习惯,鲜有反思过那些经验、习惯是否过时?也有部分教师唯理论、唯专家,人云亦云,鲜有反思过他们的话是否适合?还有部分教师唯教材、唯课标,本本主义,鲜有反思过如何创造性使用?没有反思,就不可能成长,就会形成固定型思维,就会永远陷于“舒适区”。郝晓东认为,走出舒适区的底层逻辑有两点:一是元认知能力,二是成长型思维。说得通俗易通点,就是缺乏反思能力,亦或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皮亚杰说:“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出能发明新鲜事物的男人和女人,他们应该具有创造性,善于发明和发现,而不是仅仅重复前人所为;同时,他们应该具有批判性和怀疑精神,而不是全盘接受所学的知识。”试想,没有反思能力的教师又怎么能够培养出具有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学生。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反思,反思是从文字输入大脑的桥梁,也是从大脑输出文字的桥梁。离开反思,阅读就不可能成为“养料”,写作也不可能产生“印记”。教师要成长,必须成为自觉反思者,反思课堂、反思作业,反思教学、反思学法,反思教育思想、反思教育行为。

瑞·达利欧:真正驱动你成长的,是痛苦和反思


五、管理是成长的规约

管理并非领导者专属,因为每个人都是自我管理者,最好的管理也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自律。郝晓东认为,不擅管理自己,根源是人生没有清晰的目标和愿景。显然,要实现人生的目标更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就是要自我规划、自我支配、自我安排、自我调节、自我发展。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可见,用好时间是自我管理最显著的体现。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绝对公平的,一是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二是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时间。所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安排”“设计”自己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三个八”理论指出,人每天的时间可分为三个“八小时”,即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据说,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曾对1000多位多才多艺的社会名流进行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他们的成功不过源于每天比别人多用一个小时来做有意义的事。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八小时外决定了你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对“八小时自由安排”时段的管理。

当然,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在工作时,要努力认真工作,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学校、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薪水等;在睡觉时,就好好睡觉,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让身体、大脑彻底放空,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在八小时自由安排时段,务必要做有意义的事,规约自己,避免这八小时在消耗、虚度、浪费中度过。


六、榜样是成长的灯塔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也有人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对于这两句话,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后者。因为,一群人是否能够走得更远,关键看这“一群人”是怎样的人。如果并非志同道合之人,并非勤勉上进之人,显然是不可能走得更远的。而第二句话,就告诉我们同行者的重要性。

郝晓东认为,生命成长的历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榜样,靠近榜样,成为榜样的历程。也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好的榜样就是一座灯塔,照亮教师成长之路,使教师成长有“光”可循。因此,教师要用谦虚之心、好学之心去寻找成长的榜样。榜样,可以来自于身边的领导、同事,可以来自于专业领域的名师、导师,可以来自于素未谋面的专家、作者,可以来自于一切值得你学习的各行各业的引领人物。

当然,榜样的作用不在于改变你,而在于引领你、影响你。我们谁都不是要成为我们追逐的“榜样”,也不可能成为我们追逐的“榜样”,也不愿做“第二个谁”,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榜样的力量赋能自我成长,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专业成长永无止境,也永远没有天花板,这是一条需要自己设计的路,是一条需要自己按照正确方向坚持走下去的路。这一路,有风景、有足迹,也有一道属于自己的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