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西的“霜打馍”

 三驾马车1966 2024-10-17 发布于河南
西西的“霜打馍”
刘向军
2500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子路被卫国国君派到蒲邑做县令。
一进入蒲邑,子路的心就变得焦躁和沉重起来。只见一块块田地庄稼不整,野草杂生;一座座乡村房屋破旧,街巷凌乱;县衙里一个个官吏对百姓恶语恶声,责骂不断。
放下行囊,顾不上休息,冒着酷暑,子路深入家户查访民情。
午饭时分,子路又饥又渴,他推开一扇柴门,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妇人正带着两个孩子在啃吃干馒头,子路想向老妇人讨点吃的。

听说是县官大人来了,满头白发的老妇人局促不安地说:“县官大人,老妇家里只有讨来的干硬发霉的馒头,没有什么可吃的啊!”
子路忍着心中的难过说:“不妨,你们吃啥我就吃啥,给我一块干馒头就行。”
老妇犹豫了一下说:“大人稍等,先喝碗水,我把馒头加工一下。”
老妇把馒头外面发霉的皮抠掉,把干硬的馒头掰成几个碎块放在水里泡软,然后从屋角的罐底挖了一点蜂蜜涂抹在馍块上,递给了子路。

又软,又香,又甜,子路咬了一口,不由地赞叹说:“真好吃!这是什么好东西?名字叫什么?”
老妇叹口气说:“哪里是什么好东西呢,还是那些讨来的馒头块,只是在上面裹了一些蜂蜜罢了,可以叫它'蜜裹馍吧。”
看着那两个小孩可怜巴巴的眼神,子路只吃了一块,就把剩余的“蜜裹馍”递给了那两个孩子。
查访完民情,子路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蒲邑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让家家户户都能真正吃上“蜜裹馍”。

经过三年的励精图治,蒲邑面貌大为改观:良田千顷,五谷丰登;屋舍俨然,其乐融融;衙门清净,教化风行。
孔夫子从鲁国来到蒲邑,看到眼前的欣欣向荣,忍不住对自己的弟子连连称善。于是,蒲邑——今日的长垣——留下了“三善之地”的佳话。品尝着子路端上来的“蜜裹馍”美食,听着子路讲述着“蜜裹馍”的故事,孔夫子感慨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民以食为本,本固则教化可行矣。
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是,好多好多年以来,“蜜裹馍”这道美食一直在长垣民间传承。

到了近代,长垣有一户赵氏人家,数代以烹饪为业。到了当代,赵氏家族出了一个在烹饪领域天赋异禀的杰出人才,他就是而今年届八旬、享誉中原的赵留安大师。作为首批国家特级厨师、中原大工匠,赵大师以他毕生的智慧与绝技给社会奉献出了好几道“中国名菜”,其中“霜打馍”就是他首创的“中国名菜”之一。
赵大师挖掘长垣民间传统美食,创造性地对“蜜裹馍”进行了加工改造。只不过是馒头和白糖这两种普通的食材,但是经过赵大师的一番蒸、切、泡、炸、裹,就变成了一道其形也古朴、其色也莹白、其味也甘甜的“中国名菜”——“霜打馍”!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化馒头为珍馐,真有创意,真是绝活!

想吃“中国名菜”?找赵留安大师!
想吃“霜打馍”?去西西饭店!
赵大师在长垣“食博园”开办的“西西饭店”可以做出十一道“中国名菜”,“霜打馍”就是其中之一。县城的一家饭店居然有十一道“中国名菜”,这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去西西吃“中国名菜”,尝“霜打馍”甜到心底,走起!
2024.10.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