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2025七年上册第二单元详解

 昵称78562252 2024-10-19 发布于辽宁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弄(dài)——shì;

B.整宿(sù)——xiǔ;

C.踩(bian)——biǎn;

故选D。

2.C

【详解】C. 莲篷——莲蓬;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朗读节奏。

C.“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句意是:陈太丘和好友约定一起前行。“陈太丘与友”是主语,“期行”是谓语,主谓之间应停顿,应在“友”后面断开,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为“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B.对“委屈”的理解有误,“委屈”意思应为“使人受到委屈”,在句中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而使儿子伤心难过”;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B项不正确,这里指的是为了迁就一下母亲,并不是真的委屈。

6.示例: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这种两手紧紧相握的情状表达了“友”字友好的含义,后又引申为互相合作给予帮助或支持。    7.示例:小语,你同桌批得严,可能表面上会影响你的成绩,但仔细想来却是对你的负责,这次改得严,那你就会清楚自己在哪里不足,下次考试再遇到就能极大降低错误率,你应该感谢你的同桌。

【解析】6.本题考查汉字字源解说。要结合题干要求和词义理解,仿照示例加以解说。

根据“友”字的甲骨文图示可知,“友”像两人同时伸出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言和,是友好的表现;“朋友”意思是彼此之间有良好关系和情谊的人,“友”字指“友好”,后又引申为互相合作给予帮助或支持。

7.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首先要有称呼,然后可从改得严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具有实质性的好处的角度进行劝说,注意语气委婉,让对方乐于接受。答案不唯一。

示例:小语,你同桌改得好严,现在看来,确实影响了你的成绩,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你大有益处。她的严格,能让你及时发现错误,及早改正,避免以后再错,这可是“利在千秋”的事啊!

8.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同“否”     回头看    9.(1)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10.【甲】文中“欣然”和“大笑乐”是神态描写,对孩子的回答予以肯定,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乙】文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指出对方的无力,维护了父亲声誉。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1)句意: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2)句意: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4)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句重要词语有:差,大体;拟,相比。

(2)句重要词语有:期,约定;行,出行;委,舍弃;去,离开。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知家庭氛围很好,在下雪天还会聚集在一起谈论文学,有浓郁的读书氛围;结合“欣然”“大笑”等词可知,这是对谢太傅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他慈祥、和蔼的样子,前面“欣然”可以激发兄子、兄女的学习兴趣,后面“大笑”是对两人回答的肯定,由此可知谢太傅很注重孩子的学习,家庭氛围和谐,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结合乙文“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可知元方是个有礼的孩子,对于别人的问题他会及时回答,尊敬长辈,可见他有教养;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非常维护父亲的尊严,对于友人的“骂”他丝毫不示弱,有礼有节的辩驳,不卑不亢,不让父亲蒙羞。

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1.(1)①骤:急。②差:大体。③因:趁、乘。④及:等到。

(2)

①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②(孙恩)为她的大义凛然而神色改变,于是没有杀害刘涛。

(3)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公欣然”“大笑乐”等处可以看出谢安大家庭其乐融融、叔侄关系亲密和谐、众人平等相处、重视学习教育、情趣高雅的生活氛围。

(4)谢道韫聪慧过人、才思敏捷,用巧妙的比喻描绘冬雪;她勇敢果断、临危不惧,面对暴虐的乱贼,勇敢迎战,顽强抗争;她义正词严、据理力争,阻止孙恩加害年幼的外孙。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句意:不久,雪下得更急了。骤:急。

②句意: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③句意: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因:趁、乘。

④句意:等到遭遇孙恩发难。及:等到。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①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即“所似何”,是宾语前置句,意思是“像什么”。似:像。何:什么。

②为:被。之:代词,这里指谢道韫。改容:改变神色。乃:于是,就。不害:没有杀害。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中提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表明在寒冷的雪天,谢家将家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是讲解和讨论文章义理。这种活动体现了家庭对文化知识的重视与传承,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家庭活动,展现了重视学习教育、情趣高雅的生活氛围;

从谢太傅的提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可以看出,长辈积极引导晚辈去观察自然、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晚辈们也积极参与,兄子胡儿给出“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回答,兄女谢道韫则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妙语,这展现出家庭成员之间互动良好,氛围轻松和谐;

最后“公大笑乐”,显示出长辈对晚辈的回答的态度是包容和欣赏的,没有因为观点的不同而批评或指责,这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家庭氛围。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在甲文中,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胡儿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她的思维更加灵动,能从随风飘舞的柳絮这一自然景象联想到纷纷扬扬的白雪,其联想能力和文学感知力超越了同龄人。同时谢道韫将白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展现出她的聪慧和富有诗意的想象力。在家庭聚会中,她能在众多兄弟姐妹中脱颖而出,给出如此精妙的比喻,体现出她的文学素养和才华。    

乙文提到“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她在得知丈夫和儿子被害后,没有陷入慌乱,而是镇定自若地采取行动,手持兵刃出门抵抗乱兵,甚至亲手杀死数人,这种在极端危险和悲痛的情况下的行为,充分展示了她的勇气和坚毅,展现出了临危不惧、勇敢果断的一面。  

结合“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可知,当乱兵要杀害她的外孙刘涛时,她毫不畏惧地站出来,义正词严、据理力争,以强硬的态度表示反对,表现出了大义凛然和护犊之情,也展现了她保护家人的决心和大义。

综合甲、乙两文来看,谢道韫不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女子,在文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面对困境和危险时,还具备勇敢、坚毅、大义凛然等令人钦佩的品质。她打破了传统女性的柔弱形象,展现出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气度。

【点睛】参考译文:

甲: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谢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

等到遭遇孙恩作乱。谢道韫行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了,(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人,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只有几岁,贼兵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残忍暴虐,(听到这话后)也被她的大义所感动,于是没有杀害刘涛。

12.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是为了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感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13.母亲央求“我”看菊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带来的阴影,使“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结尾写“我”去看菊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了母亲的遗愿。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反复写“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14.示例: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可怎么办啊,真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的。

理由:因为母亲深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在临终之前还在牵挂和担心他们的未来生活。    15.示例: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七色光芒/母爱是一瓶镇静剂/让烦躁的儿女变得安静/母爱是一艘帆船/载着漂泊的游子归来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含义。

“语句的含义”一般指句子的弦外之音、蕴含的道理、寄托的情感等,有时还包括句子的作用;要结合上下文乃至全文、结合写作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分析。

结合第①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知,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地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的言外之意是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

结合第⑥段“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可知,临终前,母亲最放心不下的是双腿瘫痪后对生命感到绝望的儿子和没有成年的女儿,对他们充满了牵挂和担忧。结合第⑦段“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可知,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理解了母亲的牵挂和担忧。“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表达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也写出了“我”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母亲的承诺: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①段“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第③段“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可知,母亲两次央求“我”看去菊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带来的阴影,使“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菊花”是母爱的体现。

根据第⑦段“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结尾写“我”去看菊花,从菊花中获得了生命的启示,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说明“我”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可见“菊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也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14.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

母亲未说完的话可能是希望儿子能坚强地面对困难,勇敢地生活。因为母亲已经知道自己病重,她放心不下的是自己的孩子,尤其是那个有病的儿子和还未成年的女儿。她希望儿子能够代替自己照顾好妹妹,让她们能够坚强地生活下去。主要围绕“爱”“牵挂”“担心”等内容进行解答即可。

示例: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一定要好好的活着啊,妈妈放心不下你们啊!理由:母亲知道自己的病已无法医治,因此临终前最惦记的是儿女们,想让儿女们勇敢地面对艰难的生活。

15.本题考查拟写诗歌。

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细小的物象作意象,拟写短诗,表现父母或长辈为晚辈忍痛的历程,以此表情达意。我们可以选择“白发”“皱纹”“手”等意象,来体现母亲的无私奉献以及忍辱负重,由此表达对我们的爱。

示例:母爱是一把火/点燃了熄灭的灯/母爱是一盏灯/照亮儿女夜行的路/母爱是一条路,领着儿女走向黎明

16.D    17.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18.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从语意表达上看,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9.本文的父亲身体力行,教育儿子要孝敬长辈;《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并没有自己上去救护孩子,而是鼓励他、引导他,让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下来,经过这一次历险,孩子真正得到了历练,增长了勇气,获得了受用终生的经验。

【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D.《散步》这篇散文的主要事件是一家三代到田野散步。散步本身就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文中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菜花、桑树、鱼塘、阳光更是给人带来欢愉。同时,本文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表现了中年人尊老爱幼的社会责任。“感情基调是沉痛、感伤、压抑的”错误,故选D。

17.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理解赏析。本文的景物描写不多,但是很精要,不但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而且富于象征意味。答题时,应该从本文的主旨出发,联系上下文回答。从内容上看,由“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等文字可知,写出了南方初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渲染了一种安详和谐的气氛,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愉悦的心情,交代了散步的目的(感受春天的美好),表达作者对生命、生活、自然的热爱。从结构上看,在这生机勃勃的田野散步,实则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再结合下文第⑥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第⑧段“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等内容可知,这里的环境描写为下文母亲与儿子走大路走小路产生分歧,以及母亲决定走小路等情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18.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示例一: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从语意表达上看,“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句话写母子关系,两对母子,母慈子孝,相映成趣;从语音美感上看,两句话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节奏感。

示例二: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内涵,暗含了文章的主旨,耐人寻味;而且从语音美感上看,两句话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美。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文,结合第⑥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第⑧段“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可知,本文的父亲身体力行,教育儿子要孝敬长辈;《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儿子遇险时,父亲没有爬上悬崖救助,而是引导、鼓励儿子一步一步自己走下悬崖。让他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两位父亲都是教子有方的人。

20.范文:

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抬头不一定能看见星云,但举目必有您期盼的目光。我总是不敢正视您那充满期望的目光,生怕我单薄的心瞬间破碎。十几年,恍如隔世,我总算明白,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父亲。

岁月不饶人。不知何时,那缕缕银丝已经占据了一席之位,那褶皱的皮肤已经爬上了您的额头。有多少个这样的场景,您拖着行李箱催促着我快点儿,不然就没座位了。站牌前的身影总是让我心灵触动,您不顾眉宇间的汗水专心致志地眺望着远方的路……汗水早已沾湿了您的衬衫。“爸,你先回去吧,我自己会坐车去学校的了。”上车后,一直看着车后,那熟悉的身影却久久不愿离去。公交车缓缓地离开——载着许许多多的希望渐行渐远……晶莹的泪水划过指尖,珍珠般散落了一地,是谁装饰了谁的梦?

时间不知不觉而我后知后觉。不知是什么时候,您已佝偻了脊背。有多少个这样的场景,您坐着那张破旧的木凳,忙着您的工作,不时地打着瞌睡。我就那样在您的身后静静地站着。我知道您累了,凑上前去,肆意抢过您手头的工作。“不用了,你不会的,你去看电视吧……”晶莹的泪珠洒落了一地,鲜花似地开放了千年,又是谁拂去了谁的泪?

伴着您的期望,带着您的关怀,学习上我却只有三分钟热度。生计的操劳使您不如别人的父亲看上去那样年轻,穷困的生活挤压着您的脊背不如他人的那样挺直,以自己苦难的心去温暖我们曾经叛逆的性格,再厚的冰也该化了,再硬的钢铁也该融了。然而,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辜负了您的期望。高考在即,我明白我不能退缩。有您的精神在支撑着我,有您的期盼在鼓励着我,有您的慈爱在支持着我,我明白,即使我再差也不能够退宿。

岁月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无法忘却的记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年轻隐隐的伤感。追忆着我们的曾经,感受着我苦涩的青春,潮湿的风在我的眼角堆叠起了水珠,不知是上天的安排或是命中注定——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