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星期三,农历甲辰龙年九月二十一清晨,6点14分32秒,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准确地说,是秋季的第三个“中气”,也就是应该出现在农历月份的月中及其后的节气。《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时孙吴的官员韦昭注释说:“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霜降至,西风吹,天冷了。每年此时,中国黄河流域会出现初霜。今年,就连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因为又一个冷空气的影响,气象台预报说初霜会在23、24号随着霜降节气早早光临。 二十四个节气,以雨、露、霜、雪等自然现象来命名的就有7个,约占二十四节气的30%。春季,以“雨”命名的有2个,“雨水”“谷雨”。夏季,一个也没有。秋季,有3个,“白露”“寒露”和“霜降”,“白露为霜”啊。冬季,有2个,都是以“雪”命名的,“小雪”和“大雪”。 清人彭定求、杨中纳等十余人编纂的《全唐诗》,共收录了唐人诗歌48900余首。前段时间,酷暑中,我对《全唐诗》的诗作中出现了“雨”“雾”“露”“霜”“雪”(含诗题中出现)的次数作做了个统计。 咏“雨”的最多,咏“雾”的最少。咏“露”和“霜”的倒是有些接近的。 当然,这些诗作,多是歌咏自然现象中的“雨”“雾”“露”“霜”“雪”的,极少是节气为歌咏对象的。 还是要引用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来说“霜降三候”。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九月季秋,寒露是节气,“九月节”;霜降是中气,“九月中”。 二十节气是依太阳运行确定的。“节气”是不管怎样都稳定会在应该出现的某个以月亮盈亏的阴历月份里出现。“中气”就不一定了,有时会出现月份的末尾,还有可能某个月份没有“中气”。这就要置“闰”了。闰月。去年,2023年,农历的癸卯兔年就闰二月;明年,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的“处暑”这个“七月中”跑到了农历的八月初一,就闰六月。可见,中气在传统历法制订中的地位重要。 图为我老家射阳海滩秋云。 诗的首联就描绘了深秋情景。清秋九月,霜降时节,阵阵的西风吹走了轻云。空寂的天空,万里霜色,一片肃杀。当然,这显然不是南方的霜降时节,“秋尽江南草未凋”。 第二联就说到了霜降的第一候:豺乃祭兽。豺狼之类的野兽在拼命捕获着猎物。它们也要贴秋膘,为的是能够度过那难熬的冬日。就在这样肃杀的秋天,菊花盛开着,在笑傲西风。 第三联则说到了霜降节气的第二候:草木黄落。树叶开始飘落,有的即将落尽。秋色快要褪去,只有枝干在摇曳着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大雁南飞,远离了故乡。一行行的大雁那凄美的歌,似乎在告诉人们,它们已经去往越冬的地方,开始惦念着家乡了。 诗中没有直接说到霜降节气的第三候:蛰虫咸俯。西风劲,秋将尽,秋虫也退场休息了。这就更衬托出天空中不时飞过的候鸟叫声,让人生出几多思乡之愁。汉字的造字极妙,“愁”不就是秋下一心?元稹在《赋得九月尽》还有“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在我们老家的方言中,“霜打雪夺”常用来形容严酷的考验。说某人的身体单薄,“经不住来去,更不必说'霜打雪夺’了。” 霜降,日温差大了,树叶也变色了,红的、黄的、紫的,是真正的深秋,能欣赏到金秋的美景。“芦飞两岸白,霜打一林黄。”(清末著名诗僧,别号“八指头陀”释敬安)古人登高赏秋色,如今,我们可以用无人机来延伸人的眼睛,去俯瞰美丽的秋景。霜打过后,叶子红过、黄了之后,就得落下了。“浓霜打叶落地声,南溪石泉细泠泠。”(唐龟蒙《洞宫秋夕》) 霜降节气,霜打过之后,许多的蔬菜会变得更甜美好吃。前几天,在买菜的时候,就听一老人在说:“要是这青菜经过一场霜打一下,就没有苦尾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