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军形篇:原文 译文

 莫为天下先 2024-10-23
图片

孙子兵法军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1.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孙子指出,过去那些擅长作战的将领,首先确保自己处于无法被战胜的状态,以此来等待敌人露出可以战胜的破绽。
强调战争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是自我完善,增强自身的实力和防御能力,而不是急于进攻。
体现出一种深思熟虑、审慎冷静的战略姿态。

2.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能否保持不败取决于自己是否做好充分准备,而战胜敌人的机会则存在于敌人的弱点之中。
指导将领要把重点放在自身建设和寻找敌方弱点上,而非依赖偶然的机会。
体现了一种内求稳定、外察敌情的警觉和自信。

3.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优秀的将领能够让自己处于坚不可摧的位置,但他们无法绝对保证一定能够迫使敌人进入可战胜的状态。
提醒将领们要务实,认识到战争胜负虽可预见,但不能强求。
理性对待战争的不确定性,始终保持清醒和谦逊。

4.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胜利是可以预见和计划的,但不能强行制造或必然导致。
阐明战争的艺术在于通过合理的战略规划争取到最大的胜利可能。
追求的是通过高瞻远瞩和周密策划去赢得胜利,而非盲目冒险。

5.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维持不败的关键在于防守稳固,一旦发现敌人可被战胜,则应转为攻势。防守时需资源充足,攻击时要有足够的优势。
确定了攻防转换的原则,强调审时度势,灵活运用战术。
展现了对攻防转换时机精准把握的重要性。

6.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善于防守的军队如同潜伏于地下深处难以察觉,善于进攻的军队则能迅速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这样的军队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实现全面胜利。
倡导隐蔽性和机动性,将防守和进攻相结合以达到全胜的目的。
凸显出高超战略战术所带来的隐形安全与强大冲击力。

7.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如果看到的胜利只是大家都能预见的,并非最高明的;若战胜了却是因为情况明显有利,也不是真正的高明。
告诫将领追求的不应仅仅是显而易见的胜利,而是在复杂形势下创造出他人难以察觉的胜机。
追求卓越的战略智慧和低调稳健的作风。

8.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历史上认为真正擅长作战的人,总是在容易战胜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所以他们的胜利并不表现为智慧超群或英勇无敌。

赞扬那种善于利用形势,避免硬碰硬战斗,从而轻松制胜的将领。

推崇谋定而后动,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成果的战争艺术。

9.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真正的胜仗不会有差错,因为他们只会在对手已经处于劣势或注定失败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提倡抓住决定性的时机,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和风险。

揭示了战争中把握机遇、精确打击的智慧。

10.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优秀将领会让自己的军队处在无法被打败的位置,并且时刻关注敌人可能出现的失误或败象。
强调主动防御并伺机反击的战略思想。
展现出居安思危、随时捕捉战机的高度警惕。

11.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成功的军队会先在战略上确保胜利,然后才选择合适的战场进行战斗;而失败的军队往往是未经充分准备便仓促开战,然后再寻求取胜的方法。
区分两种不同的备战态度和作战方式,鼓励积极筹划、稳操胜券的策略。
主张未雨绸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2.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擅长用兵的人,通过修炼内在的规律(道德、原则)并严格遵守法规,因此能够掌握战争的胜败法则。
阐述良好的军纪和正确的治军理念对于战争胜负的影响。
突出军队纪律严明、依法施训的重要性。

13.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孙子列举了五个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即衡量地理条件、估算资源、计算兵力、对比双方力量及预测最终结果。
提出分析战争局势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论。
展示战争决策过程中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4.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从地域环境推演出战略部署,再根据资源配置,计算兵力规模,进一步对比双方实力,最后预判胜负。
阐明战争准备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递进关系。
呈现了一种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的战略构建过程。

15.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重秤砣称轻物体,占据压倒性优势;失败的军队则像用轻秤砣称重物体,处于劣势地位。
形象说明战争中力量对比的重要性,提倡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力量对比。
传达了强弱悬殊状态下战争结果的直观感受,强调战争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16.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胜利者的战争动员与组织就如同在万丈深渊的溪谷中开闸放水,威力自然显现,这是因为其掌握了战争的整体形态和态势。

总结出战争的最终形态必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才能势如破竹,取得决定性胜利。

生动描绘了战争力量蓄积和释放的壮观景象,以及胜利者对战争整体格局的精准把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