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小玉 | 纪念父亲孔凡玉诞辰一百周年

 鲁梅鲁冰花 2024-10-23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在金秋9月,我收到孔小玉寄来的珍贵书籍~《八千里路云和月——爸爸的战斗故事》,书中收录了孔凡玉叔叔珍贵的回忆录和照片。

为纪念38军老前辈孔凡玉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今天推出孔凡玉将军的简介、前辈自述,和生平三篇文章,以及部分生平照片,前辈的回忆文章将会在后续陆续推出。



纪念父亲孔凡玉
诞辰一百周年
孔小玉

眼前的这些朴实无华的文稿,是亲爱的爸爸离休后写的他在战争年代亲历的战斗和在战斗中成长的故事。细细品读,从中看到了在战争烽火中一个普通八路军战士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身影,感受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真实情感,读出了老骥伏枥“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平生所愿。

文稿中有爸爸捐赠珍藏的勃朗宁手枪的说明和照片。爸爸1938年入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是在38军度过的,有很深的感情,在向113师师史馆捐赠时,一定是百感交集。

转眼间,亲爱的爸爸已经离开我们18年啦,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特意将这些文稿整理成册,名为《八千里路云和月——爸爸的战斗故事》,以寄托我们深深的思念!

孔凡玉(1924~2006)


孔凡玉同志简历

孔凡玉,1924年农历8月出生于山西赵城一户贫农家中。1938年3月为抗日参加山西新军-山西政治保卫队三大队七中队,后改为209旅51团1营1连,历任战士、班长。1939年11月事变,在反顽斗争中编入八路军115师独立支队(即晋西支队、陈支队)。

1940年4月随军东征,6月到达鲁西参加反顽(石友山)战役,当时在1连任班长,于双庙战斗中负伤。部队休整后继续东进,当年10月抵达115师师部所在地(山东费县地区),部队改为115师教导第二旅第四团。10月间连续与日寇作战三次,即汶河、武安、小卞桥战斗,战斗相当惨烈,我军以伤亡数百的代价,歼敌数百人,缴获轻、重机枪等大批武器装备,取得了连战皆捷的战果,打出了军威,杀出了“老四团”的美誉。

1940年10月,在战火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1月任8连青年干事,1942年冬任9连副指导员,在与日寇的战斗中负重伤。1942年2月被115师教二旅批准为“模范共产党员”。1943年秋任山东军区海陵独立团四连指导员。1945年8、9月任山东军区云台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随军奔赴东北解放战场。历任二师六团连指导员,营正、副教导员。参加了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沈、平津等战役。1947年5月时任东北一纵二师六团二营教导员,在第三次攻打四平的战役中负重伤不下火线,组织指挥歼敌保安第七团团部的战斗,全歼守敌36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取得了重大胜利。战后纵队授予二营五连“攻克四平战斗模范连”的光荣称号,本人记两大功。

辽沈战役结束,调任38军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1949年部队渡江到湖南,调任38军政治部政治大队协理员。1950年5月调院校工作,1952年被中南军区评定为副团级。先后在汉口总高级步兵学校、广州25步兵学校、体育学校任组织股长、科长、干部科长、体育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57年调任广西军区政治部组织处长。1958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中国共产党党史教研室教员。1968年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军管组长、党支部书记(此系三支两军职务)。1969年调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先后任副主任、主任。1984年离休。


自 述

我于1924年农历八月初五出生在赵城东堡村一贫农家中。曾祖父(昭庆、昭康)时从商家富,因经营票号倒闭,家贫如洗。祖父孔宪典幼时读过私塾,在当铺当过学徒,因而认识典当文字,我记事时常见有人来家找我爷爷看“当票”,以便赎回需要的东西。祖父为人忠厚,加之祖母善于持家,乐于助人,虽然家贫但还是时常帮助比我家更穷的人,所以在村中算得上德高望重。祖父连任多年村长,为村民办过好事。父亲孔庆彦务农,善耕作,靠租种李姓十余亩水地,全家生活还可以。

为了赚点零用钱贴补生活,我十二、三岁时,常跟父亲去东山挑煤,比较辛苦,鸡叫头遍起身,吃点饭再带点玉米饼、爆米花作干粮,差不多天刚亮时赶到窑上,花不多的一点钱,挑上煤回家,因为累,有时饿,所以回来时走得很慢,一般要到天黑才能到家,第二天一大早就把煤挑进城去卖掉,顺便买些玉米、杂和面回来,有时赶上下雪天煤可以卖个好价,每逢这时总要买点菜给爷爷、奶奶好好改善一下生活。

有一年父亲病了,不能下地干活,地只好请人帮种,这一年生活非常艰难,为了生计不得不变买东西,好一点的箱子、坑上的小衣柜,甚至连供奉祖宗的神龛都卖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奶奶含着眼泪把祖宗牌位取出来,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对不住列祖列宗。而最难过者莫过于将二妹兰翠送人,妈妈则用自己的奶汁喂养他人的孩子,换得每月玉米两斗。送走妹妹的那天,奶奶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人,早早就到姑姑家去了。妈妈把妹妹紧紧抱在怀里让女儿最后再吃一次自己的奶,泪珠好似断线的珍珠,滴在妹妹的小脸上……。此事虽已过去六、七十年,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想起来令人心酸。

1938年我离家时,祖父母、父母均健在,之后十余年无联系。1953年回家时四位老人早已过世,当时只有弟妹张兰在家,真有家破人亡之感。据说我父亲也是中共党员,在抗日时期担任村长,在日军眼皮下,自然也得违心地替日本鬼子维持,而在暗中却为党工作,肯定也做过一些对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1942年日军公然抢掠牛、猪、羊运往南洋,有一次日本鬼子将一千余只羊圈在东堡村,交父亲看管,准备装火车外运。父亲派人到东山找到八路军,他们派一小分队悄悄把羊赶走,为掩人耳目对父亲施行苦肉计,用绳子捆在村东头柿子树上,并且在脸部和身上作了几处伤。天亮后派人进城给鬼子送信,说羊被八路军抢走了,鬼子来察看,羊圈空空。把父亲押进城关了几天,几经审问、找人寻问,幸好除几个亲信之外,无人知晓,鬼子查无结果只好放人作罢。事情也有凑巧,在差不多的时间、于不同的地点,我们八路军在桥团赶猪,父亲在赵城献羊,都是从日本鬼子的虎口里夺回人民的财产。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继续为党工作,1948年解放赵城时,不幸死于阎军的炮火中,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弟弟繁盛也是共产党员,帮助父亲做过有益的事情,因被阎锡山抓去当兵几年,他的支部书记参加八路军不知所终,所以关系无法对接,脱了党。

以上所述就是我的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庭,又是亿万个农民家庭的缩影,我在这个家生活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农民的苦难和希望都在我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参加革命经过党的教育,使我很快懂得八路军是工农武装,是为解放工农而战斗的;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解放工农、劳苦大众是它的宗旨,从而在思想上树立起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数十年来,经过多少风风雨雨,艰难困苦,有过胜利的喜悦,失败的苦愁,但共产主义的信念从未动摇过。

我是一名普通的老战士,几十年来老老实实跟党走,勤勤恳恳的为党工作,扎扎实实地完成上级交给的每一件(项)战斗和工作任务,谈不上有多大贡献。

我自1938年初参军至1984年离休,数十年间以工作经历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参军到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这十多年战斗和生活在基层,从战士、班长、正副指导员、正副教导员,处在战斗的第一线,参加和组织指挥过许多战斗,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演马庄战斗、蔷薇村战斗、云台山战斗等;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城子战斗、三下江南、四战四平、欢喜岭阻击战及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等。

第二阶段:从1950年到1969年,这十多年主要在军队的院校工作,担任过步兵学校的组织科长、干部科长、政治部主任,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员等职。

第三阶段:从1969年政治学院撤销调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任副主任、主任,到1984年离休,这十多年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觉成熟了许多,主持、主管军区炮兵政治工作,自以为主动,自如,无愧于职务,无愧于党。


孔凡玉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北京军区原炮兵政治部主任孔凡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1月10日16时0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孔凡玉同志,1924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赵城县城关区东堡村。1938年3月入伍,194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山西晋西南政卫队战士、班长,八路军一一五师独立一团干事,山东省军区二师六团八连政治指导员、二营政治教导员,三十八军文化教导团组织股长、政治部巡视员、政治大队协理员,第二十五步兵学校干部科长,军事体育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广西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处长,政治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教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军管组长、军管党支部书记,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职。1984年3月离职休养。

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孔凡玉同志从少年时代就追求进步,积极接受革命思想。“七.七”事变后,

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情况下他抱着对日寇的仇恨,毅然投笔从戎,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和指挥了演马庄、蔷薇村、云台山等战斗,由于作战勇猛顽强,受到滨海军区通令表扬,授予“模范干部”称号,并被评为“模范党员”。

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并随军渡江南下。期间,参与和指挥了土城子、三下江南、四战四平、欢喜岭阻击战等战斗。在“四战四平”中他不畏牺牲,身先士卒,指挥果断,两次荣立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孔凡玉同志长期担任院校领导并从事教学工作。他积极研究探索教学工作的特点规律,刻苦钻研党史理论,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果,培养了大批优秀政治工作人才,深受广大教职员工的拥戴。到军区炮兵担任政治机关领导后,他认真贯彻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大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革命传统教育部队,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主动请缨到第一线抗震救灾,与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组成炮兵前指,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组织协调部队完成了抢救伤员、安置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任务。

离职休养后,他仍然时刻关心党和军队的事业,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衷心拥护国家和军队的各项改革。在担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的6年间,热心支持干休所的各项建设和工作。为宣扬革命传统,教育和激励后人,他根据自己的革命经历,撰写了许多战争史料和文章,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癌症病魔,他始终以豁达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自编了《抗癌歌》,表示要“誓为抗癌勇士,不当病魔俘虏”。即使在病重期间,他还念念不忘为党工作。在建党85周年之际,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强忍病痛,查阅资料,坚持撰写为干休所工作人员上党课的教案,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孔凡玉同志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优秀党员、优秀战士。几十年来,他一贯忠于党和人民,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在各种复杂情况的考验面前,他始终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非常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具备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较强的组织指挥才能,无论在哪一级岗位工作,都是恪尽职守、勤奋敬业、开拓创新,做出了显著成绩。他善于团结同志,关心爱护部属,密切联系群众,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爱戴。他廉洁奉公,生活简朴,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从不为他们谋取私利。他襟怀坦白,心胸开阔,处事公道正派,待人宽厚仁慈,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政治干部的浩然正气和高风亮节。

孔凡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军队的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孔凡玉同志永垂不朽!



1947年
1949年
1949年

彭林凡,1930年4月出生,籍贯湖北汉阳,湖南常德第四师范学校学生,1949年9月在常德参军,先后在112师文工团、38军政治大队、113师政治部工作。1989年在北京市第二商业局离休。

1950.5
孔凡玉和彭林凡,1950年5月在河南信阳结婚。
1953年
1960年
1964年
1964年全家合影
1970年全家合影
1983年
1976年全家合影
1994年
1994年同四个孩子合影
父亲70岁生日全家合影
父亲70岁生日和孙女们一起吹蜡烛
2000年父母金婚纪念全家合影

父亲八十岁生日全家合影

2006年春节全家在陆军总医院合影
2009年母亲和孩子们合影

如果您对38军历史感兴趣,请您关注38军军魂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