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句话,参透中医治愈白血病的奥秘!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4-10-25





在现代医学视角下,白血病似乎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疾病,其高昂的治疗费用和严峻的治疗挑战,让人不禁退避三舍。
然而,在中医的智慧中,疾病总有阴阳之分,并非所有的白血病都是绝症。下面,让我们揭开白血病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白血病按照中医的辨证思维,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类,正如中医讲究的“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急性白血病,犹如猛虎下山,来势汹汹。它的细胞分化停留在早期阶段,以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为主,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见于青少年和幼龄儿童,以白细胞增高和患儿全身明显骨痛为症状。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若得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30%-75%。而急性髓系白血病,则多见于老年人群,因其身体免疫力低下,治疗之路更为坎坷。但中医的温和调理,或许能为患者带来一线生机。
慢性白血病,则像是慢性消耗,进展缓慢。中医认为,慢性病需缓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相对乐观,治愈率通常可达80%以上。慢性髓系白血病作为我国慢性白血病的主要类型,若患者本身体质尚好且病情较轻,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治愈率也可达50%左右。
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病情初期发现,运用中医的调理之法,可以为患者赢得与死神赛跑的宝贵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遇到过一位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深受乏力困扰,确诊白血病后五个疗程的化疗,让他元气大伤,以致脾脏肿大,因抗拒手术,想用中药调理,几经辗转找到我。
最终,在中药调理下,患者的情况逐渐改善,后来血小板升到125×109/L,以后的几个月里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内。在治疗六个月过后,脾大也恢复了正常。

图片

图片

     乏力多年,脾肿大2月有余     

图片

图片
患者:某,男,47岁
主诉:乏力多年,脾肿大2月有余
病史:患者自述自己的身体从小就一直不好,特别是在夏天经常浑身乏力。多年来一直四处求医,就是找不到原因,到处吃药都没效果,自己总担心自己会生大病。后经骨穿诊断为慢性髓系白血病,在医院进行了5个疗程的化疗。近半年以来血小板一直在下降,从200×109/L一直降到了77×109/L,并出现了脾肿大的现象。感觉乏力,喉咙处总有异物感,失气多,味大,食生冷就拉肚子,睡眠质量差,多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淡黄,舌下瘀阻。整体滑涩,右关小豆,左尺小豆。

图片

此病案患者,从小就身体不好,正气不足,加之化疗了5个疗程,身体正气亏虚更重。

在化疗以后血小板减少,脾胃气机紊乱,脾虚则生痰湿,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苔淡黄明显有化热的倾向。

湿聚成痰,痰阻气机,气滞则血瘀,故舌下瘀阻,脉涩。

痰瘀交阻,故成虚劳。

综上所述,西医诊断为白血病,血小板减少。中医诊断为虚劳,证型为脾虚气滞,痰瘀交阻。因此我以《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两句话作为我的治疗思路,从脾虚本质出发健脾化痰,消痰化瘀为治则。并拟方为七味白术散,温胆汤,丹参饮,五仙散加减化裁。

图片

    3付中药改善喉咙异物感    

图片

具体处方如下:

竹茹10克、藿香10克(后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木香10克、山药15克、砂仁3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5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茯神15克、炒白术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炒神曲10克、炒麦芽10克、炒谷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仙鹤草30克、茜草10克、生地榆10克、阿胶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三次温服。






另外,定制中药丸子一个疗程,以治其本。
患者吃了三付以后,矢气转少。我提醒他只要注意饮食,放屁增多的情况基本就好了。
二诊:患者也反馈说喉咙异物感有好转,但还是有一点异物感。仍感觉身体浑身无力、没精神,有时候状态还可以,仍寐差多梦。
了解最新的反馈之后,我在上方基础上加:升陷汤(黄芪30克、柴胡6克、升麻6克、桔梗6克、知母10克)、炒山楂20克、西洋参10克、铁皮石斛10克、厚朴10克、苏叶10克。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三次温服。
这次复诊之前患者去查了个血常规,发现血小板从之前的77×109/L升到112×109/L了,乏力情况也有所好转。于是三诊时我在上方基础上将黄芪加到50克。再进7剂。
后续季大哥的病情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好转,乏力减轻。所以我也只是做了一点变动,半夏加至30克。
之后,在水药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配制了丸药。丸药是调理患者根本体质的,像这样从小身体就不好的患者,如果体质不改变,疾病是不能从根本上根治的。
而水药我就是在这个处方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7~10天改一次处方,患者自己到当地医院或药房抓药,患者的情况逐渐改善,后来血小板升到125×109/L以后的几个月里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内。在治疗六个月过后,脾大也恢复了正常。

图片

          诸方合用见效快          

图片

本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疾病首发部位在骨髓,而后侵袭肝脾,最后可侵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而出现全身性表现。疾病枢机在于虚、毒、瘀三病理环节相互衍生和转化。

疾病稳定期具有邪毒内伏,郁而待发的特点;加速期多为血瘀正衰,气阴两虚表现;急变期多为毒血搏结,阴阳失调,或阴竭阳微证候。

在疾病演变的过程中,也可以出现一些兼症、并发症或转化为其他疾病,如在稳定期由于毒邪入侵,气血逆乱于上可出现中风病;加速期由于气血亏损,气不摄血可出现血证;急变期由于气血阴阳俱伤可出现虚劳病。

患者虽是虚证,但因虚致实,还有痰凝血瘀,如不消痰化瘀,则会虚不受补,越补越差。所以作为医者,在补与攻之间必须仔细思量,权衡利弊。所以我才用七味白术散,温胆汤,丹参饮,五仙散加减化裁。

1.七味白术散

七味白术散,原名白术散,是北宋御医儿科鼻祖钱乙创制,因此又叫钱氏白术散,是治脾虚泄泻止渴的神方。七味白术散它是由补气祖方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来健脾胃、益中气,然后加藿香叶、木香、葛根组合而成。

本方中党参大补五脏之气,特别是脾胃之气。白术苦温,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除了能搜集水湿从小便送出体外,还能宁心安神。二者合用则健脾祛湿的力量更强,并且还可助党参一臂之力。甘草甘平,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君子汤整个方子药性平和力量强,温而不燥,轻松补足脾胃之气。

藿香叶芳香化湿、和胃健脾。木香行气,调畅气血。

2.温胆汤

温胆汤系中医经典化痰名方,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

方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胆气清肃,烦呕得止;陈皮燥湿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强枳实行气之力;茯苓健脾渗湿,以绝生痰之源,且有宁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生姜祛痰止呕,又可解半夏之毒;茯苓为伍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

3.丹参饮

本方中丹参活血化瘀,砂仁行气调中温胃,全方达调气化瘀,气行痛止之目的。
4.五仙散

炒神曲、炒麦芽、炒谷芽、炒鸡内金、炒白术健脾益胃,增强补益脾胃之功。同时加入仙鹤草、茜草、生地榆、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加茯神宁心安神;加阿胶、山药、当归补气养血。


【开方服药请找专业医生进行咨询,切勿自行抓药服药!】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