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官窑集中展示并简述之综合特征

 Bao5685 2024-10-27
关于北宋官窑的问题,本公众号已连续发表了十篇文章,图片近三百张,其中一百多张高清局部图,对北宋官窑土蚀特征有重要参考作用,对北宋官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与思考,因北宋官窑窑址未发现,没有窑址实物相对照,北宋官窑依然是迷雾重重的,文章的内容与照片,如果能对北宋官窑的研究者和收藏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就是最大的欣慰了。为了方便大家学习与研究,把之前文章中的相关图片整理一下集中发图,每件器物只发完整图及底图各一张,现将25件北宋官窑集中列队展示,接受大家的检阅,然后根据所列器物,对这一类北宋官窑的特征作一个简单的综述。

第1件:北宋官窑贯耳方口瓶,高 21.5厘米。         

图片
图片

第2件:北宋官窑盘口旋纹长颈瓶,高23.1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3件:北宋官窑椭圆旋纹贯耳瓶,高22.6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4件:北宋官窑花觚,高23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5件:北宋官窑旋纹贯耳瓶,高23.2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6件:北宋官窑八棱旋纹贯耳瓶,高22.8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7件:北宋官窑撇口旋纹八棱长颈瓶, 高20.3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8件:北宋官窑凤耳衔环龙纹方口瓶,高23.5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9件:北宋官窑玉壶春瓶,高 21.8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0件:北宋官窑旋纹贯耳瓶,高23.3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1件:北宋官窑贯耳瓶,高23.1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2件:北宋官窑旋纹贯耳瓶,高23.5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3件:北宋官窑长颈瓶,高22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4件:北宋官窑蒜头瓶,高23.2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5件:北宋官窑撇口旋纹长颈瓶,高24.5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6件:北宋官窑六棱葫芦瓶,高23.4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7件:北宋官窑旋纹撇口 八棱长颈瓶,高 23.2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8件:北宋官窑象耳方口龙纹瓶,高23.4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19件:北宋官窑旋纹贯耳瓶,高23.3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20件:北宋官窑花觚,高23.5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21件:北宋官窑八棱梅瓶,高21.5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22件:北宋官窑撇口旋纹长颈瓶,高24.1厘米。

图片

图片

第23件:北宋官窑六棱瓶,高 25.3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24件:北宋官窑棱形撇口瓶,高24.1 厘米。

图片

图片

第25件:北宋官窑螺旋纹葫芦瓶,高23.2 厘米。

图片

图片

北宋官窑特征综述:
一、月白釉色是以上北宋官窑的釉色特征,以月白为主色调,有的偏青,有的偏黄,有的近似于炒米黄。
月白釉是北宋官窑中的一种釉色,应该不是主要的釉色,北宋官窑主要的釉色应该还是以天青色为主色调的,这从北宋官窑釉色的前身汝窑,和南宋官窑的青色调釉色就可以知道,这类月白釉色,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都有,之所以呈月白色,应该不是专门的釉料所致,而是因为窑内气氛造成的,窑内气氛是一个很复杂的、不可复制的窑内环境,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釉料及工艺,造就了北宋官窑特殊的月白釉色,皎洁如玉,非玉而胜玉,月白之中含有暖色调的韵味,超凡脱俗,成就了单色釉中月白釉的一个高峰,它没有天青色“雨过天晴云破处”那么幽深至美,但如月色茫茫,含蓄内敛,既淡泊宁静又空濛深邃,也许正是这样的特性,暗合了宋徽宗艺术世界里的一片天地,因而得以遗存下来,让近千年之后的我们,能触摸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御窑所创造的艺术瑰宝。
二、出土特征自然,熟旧感和老光特征明显。
出土特征是以上北宋官窑最为明显的特征。正如南宋官窑著名研究专家华雨农先生所言,“南宋官窑如果是墓葬出来的,或者是工地出来的,土浸的现象往往比较严重,这种自然的土浸是鉴别新旧的最可靠的方法。”,南宋官窑如此,北宋官窑的鉴别也是如此,笔者的经验也是这样,相信全国研究出土瓷器的行家也是这样的经验,这里有两个关键的词语,“自然的土浸”和“最可靠的方法”,如果你连什么是自然的土浸都不懂,那建议你还是不要玩两宋官窑,因为两宋官窑基本上都是出土的,中外的大家族偶有传承,但这类传承的东西不是轻易能看到的。
这二十五件北宋官窑,和所有出土的宋代瓷器一样,都有明显的出土相,出土相是众多出土特征的综合体,其中的很多特征,是目前的造假者还无法做到的,比如本人的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用来验证北宋官窑款识真假的六点,任何一点目前的仿制者都无法做到,研究宋代瓷器,一定要在研究仿品方面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磨刀不误砍柴工,搞清楚什么能仿,什么不能仿,能仿的目前仿到了什么程度,把仿品看得一清二楚了,什么是自然的土浸,什么是熟旧感和老光,自然也就明白了,当然,研究真品,把握真品的特征同样重要。

 三、都具有鱼鳞纹开片。

鱼鳞纹开片,是北宋官窑最具特色的开片,乳浊而又微透的釉,衬托着斜开的鱼鳞纹片独特的美感,似有序实则无序,纹片随着釉的厚薄自然的舒展,把以片纹为饰的灵动之美发挥到了极致,使得单色釉的器物因残缺的美感鲜活了起来。南宋早期的官窑,鱼鳞纹开片技艺得到较好的承继,但从馆藏南宋官窑的鱼鳞纹开片来看,没有北宋官窑的完美,中晚期的更不如前,民间藏家手中有很好的南宋官窑鱼鳞纹开片的器物,以后在公众号展示几件。上世纪80年代后,鱼鳞纹开片技艺获得突破,目前的仿品也仿得不错,鱼鳞纹器物的新老鉴别,还需从多方面入手加以断定。
四、基本都有两种开片。
      一种是垂直开片,这种开片如果不用水泡是看不到的,放在水中浸泡一下拿出来水未干时垂直开片很清晰,显示出自然的开片纹路,纹路的沁色也很美;另一种开片就是鱼鳞纹开片,刚从水里拿出来时鱼鳞纹是看不到的,水干了之后,垂直开片隐匿了起来,鱼鳞纹就显现了出来,如冰裂的斜开片层层叠叠,像鱼的鳞片,所以叫鱼鳞纹开片。据笔者近年观察新仿的鱼鳞纹开片瓷器,放入水中拿起来水未干时同样是看不到鱼鳞纹的,也要水干了才能看到,但新仿的看不到自然的垂直开片,也就是说,新仿的只有鱼鳞纹开片,没有自然的垂直开片,偶尔有也是崭新的,没有土沁的颜色。
      五、釉质玉质感很强。

列队展出的这25件北宋官窑,釉质玉质感很强,土蚀轻的非玉胜玉,土浸严重的,仍掩盖不了釉质的玉质感,这种特别的玉质感,与江苏徐先生在微信公众号“中宝缘”中展出的几件北宋官窑月白釉的玉质感完全相同,与无锡古今艺术馆收藏的三件北宋官窑月白釉的玉质感也完全一样,都具有光泽莹润,熟旧自然,如汉代老玉般的光感和温熟感。据相关研究者介绍,月白釉色的器物,烧制温度都偏低,这好理解,但釉质的玉质感与低温似乎是有关系但又是不成正比的,如果成正比,那玉质感的釉岂不是很好烧制,而实际上却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窑口能把釉烧制成玉一样的质感,所以,玉质感特别强这一点特征,是我们鉴别北宋官窑的重要法宝。

六、品相都不够完美。

以上器物都是出土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土浸,导致品相不是很完美,这在高古瓷中是正常的,有部分器物釉面看上去温润光滑,宝光四溢,但在显微镜下观察,釉面及釉里实际上是土蚀斑驳的有部分釉面土蚀不是很严重,但底足胎泥有脱落、粉化现象;有部分土浸很严重,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等都很大,但经济价值却又大打折扣,这些美中不足,也恰好印证它们历经了悠悠岁月,留下了很多时光的印记。如果有一件完美无瑕的所谓北宋官窑摆在你面前,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时光印记,找不到任何的出土痕迹,你拿什么来证明它就是北宋官窑呢,所以,有时候,品相不完美的,反而是完美的。

七、部分器物有“大宋官窑”款识。

以上北宋官窑,部分器物底足有“大宋官窑”四字篆书款,部分器物无款识,为何如此,因无史料查证,已无法说得清楚了,也许是用途不一样导致,或是对外交流时需要所致,面对历史,主观的东西太苍白无力。宋朝的国号就叫大宋,御窑的瓷器有“大宋官窑”款很好解释,但“父子关系”的南宋官窑,又没有这种款识,山河破碎不言大宋符合逻辑,但偏偏南宋的钱币又有“大宋通宝”,北宋官窑的迷还真的不少。

       八、礼器器型特征突出。

《宣和博古图》于1107年开始编撰,同年礼制局成立,这是宋徽宗“新成礼器”实施中的重要环节,瓷质礼器的“式样”、“法式”确定之后,北宋官窑按照要求烧制的瓷质礼器,成为北宋晚期各类重大活动的重要礼器。以上器物高度在20厘米至25厘米之间,这应该就是“法式”制度的结果,之后的南宋官窑,器物高度多数也是20厘米左右,说明南宋的礼器局也基本上继承了北宋官窑的“法式”制度,当然了,南宋官窑三十厘米左右的不少,三十几厘米的也有,南宋官窑烧制了一百多年,创新是必然的。

九、工艺特征基本相同。

从以上展出的器物可知,北宋官窑是当时陶瓷工艺的集大成者,成就的巅峰者,胎土应该是开封一带的瓷土,从底足崩口处可见,胎的淘练精细度大致与汝官相当,烧结程度也大致相当,胎色有深灰、浅褐色、褐红色,浅砖红色、灰黑、黑色不等,胎质是一样的,胎色的不一致是窑内气氛造成,南宋官窑胎色也有这种情况,部分器物底足露胎处可见不同颜色的二次氧化现象,胎的烧结程度比南宋官窑差,胎土脱落粉化现象也比南宋官窑严重。圆形器基本是手拉坯,方形器基本是泥片组合而成,偶有“紫口铁足”现象,多数不明显,流釉现象少有,釉质掏炼精细,釉已有乳浊感,但乳浊程度没有南宋官窑、龙泉窑明显,微微的通透感恰好衬托出釉的玉质感,这说明北宋官窑已开始使用乳浊釉,乳浊釉,石灰碱釉也,碱,助融者也,石灰碱釉的使用与玛瑙等玉粉的釉料,加上特殊的窑内气氛,应该是北宋官窑玉质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北宋官窑的月白釉是窑内气氛所致,色调有明显变化,与当代仿宋官窑月白釉有本质的区别,仿品的月白釉乳浊不鲜活,色调一致无变化,釉表可见明显气泡,月白呈色是釉料与窑温控制一次性烧成的结果,紫口铁足明显,部分仿品加有消光剂,釉面润泽鲜亮,无做旧迹象,也没有任何的出土痕迹,真正的北宋官窑釉表如玉,看不到明显的气泡,釉内气泡有“聚抹攒珠”特点。

十、符合100倍显微镜下的光感特征。

这一点是借助工具让眼力延伸观察的结果,还是属于眼学的范畴。以上器物经显微镜直视和斜视观察,釉面除了自然的土沁,都保持自然的原始状态,没有受到任何酸碱类化学物质的伤害,斜视观察土蚀严重部位,残存的极微小的釉面,和土蚀不严重的釉面一样光感极好,显微观察说明,这些器物都没有任何的做旧痕迹,出土相的众多特征都是自然的土浸特征,从微观的层面证明了器物的真,北京国珍府文物鉴定有限公司首席鉴定专家刘育麟老师,在长期的鉴定实践中总结出 :“宏观定窑口,微观定真假”的鉴定经验,得到了全国瓷器鉴定实践者充分的肯定,说明微观的痕迹鉴定意义是重大的,对眼学鉴定的结果,提供了客观的痕迹依据,提供了强有力的鉴定证据,值得一提的是,痕迹证据,当前也已运用到了瓷器的相关司法鉴定当中,出土的客观痕迹,包括微观痕迹,在司法鉴定实践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公众号所有图片都是用手机在室内自然光下拍摄,因拍照水平有限,图片与实物有不同程度的色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