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丨《中医内科》——喘证丨华生爱上莫里亚蒂丨分型、方药的趣味记忆

 幽默的数据线 2024-10-27

文章字数 / 5831

阅读时长 / 12分钟

喘证的知识点全貌

Image高清版详见:MindMaster(一林学习录)

思维导图中,每条细则的复习方法,参考如下“说明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丨《中医内科》 复习前的准备 贰丨思维导图“说明书”

文字部分重点展开辩证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方名字面义(强、弱联系),以及每个辩证分型的证候拆解

大量重复内容,助以形成对考点条件反射

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强联系)

本文提供两种喘证的趣味记忆。

前者为缅怀备考岁月,后者是现在的方法。

可以先略读,最后选择适合你的。

实喘12345,

虚喘肺肾加喘脱。

实喘部分

用一组数列,12345“挂”住所有方药结合中药、方剂的知识点,用方药推出证型

数列的优势是“酸爽”,即印象深刻(真的很深刻,后文阐述)

劣势是在阶梯记忆中的第二阶梯,需要拐更多的弯去补全方名,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纰漏

“挂”住——桑白皮汤

“1”谐音“衣”“衣着”是现代人的“桑白)。

桑白皮: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泻肺,主治肺热咳喘。加之属止咳平喘药,

火+痰,即对应痰热郁肺

考题常把哮病、喘证的方药混淆在一起,迷惑大家。

后续依次展示各个喘证分型下,相类似哮病分型及方药,便以区分。

热哮——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在哮病的减法中,定喘汤被减到最后;

定喘汤,定越国老婢女,在夏天发作的热哮。

“挂”住——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方名首字为“2”。

再根据肺系病证的一个“定律”:

肺系病证中,只要见到痰湿或痰浊,都能见到“二三身影。

咳嗽——痰湿蕴肺——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肺胀——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哮病——风痰哮——三子养亲汤加味

三子父亲老风痰。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应痰浊阻肺

“挂”住——麻黄汤合华盖散

合方拆分出的两个小方的方名,字数都为“3”。

华盖散不熟悉,但麻黄汤太经典了:

解表剂(辛温解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汤合华盖散对应风寒壅肺

冷哮——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冷冷清清;小青龙射干口水,声音变成小水鸡。

“挂”住——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杏石甘汤,“汤”字前为4个单字,且各对应1个中药。

哮病喘证中都有一个特殊的证型,既表现有寒,又表现有热

哮病为寒包热哮——小青龙汤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喘证为表寒肺热证

借用寒包热哮对应方药的形式来记忆喘证(表寒肺热证)。

小青龙汤+石膏=治外寒+清里热(功效层面)→(故)寒包热

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我们最熟悉,

麻黄+石膏=散风寒+清里热(故)表寒肺热

“挂”住——五磨饮子

方名首字为“5”。

魔气。

5个妖五磨饮子),魔肺气郁痹)好重,压得人不得息。

虚喘部分

其中2个证型用病机记忆,1个病情危重,乃喘脱

病因病机中,虚喘责之肺、肾,对应2个分型,并且随后的方名中也各有“肺、肾”二字。

故“肺、肾”二字,既分型,又挂方名

肺——肺气虚耗——生脉散合补

肾——肾虚不纳——金匮气丸合肾蛤散

再补充一点点中药、方剂学的知识,补齐对生脉散肾蛤散分型对应的印象。

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可用于久咳伤,气阴两虚证。

生脉散对应肺。

人参:补虚药(补气)——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中医基础理论》所指,人体元气所藏之先天之精化生

蛤蚧:补虚药(补阳)——补肺益纳气定喘,助阳益

人参、蛤蚧对应肾。

哮病发作期

虚哮——平喘固本汤

本虚当固本。

哮病缓解期

肺脾气虚——六君子汤

四君补脾气,六君更当补。

肺肾两虚——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金水对肺肾。

喘脱最简单。

在《中医内科》的许多危象证候选方中,都能看到参附汤的使用。

人参大补元气附子回阳救逆

参附“挂”住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的整体印象,对应正虚喘脱

为什么说用12345数列复习实喘很深刻

我在2020年初备考,《中医内科》跟着张博士医考——孙立彬老师学习。

3年过去后,对于喘证,我什么都忘了,唯独这组数列没忘

一想到喘证12345就蹦出来了。

当然,它的劣势我在开头就说了,深刻到只记住了数列。如果后续不复习,很快也会丢掉具体内容(第二阶梯空白),几乎等于没学

如今回味其中,算是对当年备考的一种缅怀吧。

Image


今时不同往日,我也根据自己的记忆方法,设计了一组
联想既能深刻(趣味),也不丢细节

实喘部分

分型用其关键字堆叠成7字歌诀,硬背就行

痰热浊气风寒热。

痰热痰热郁肺痰浊阻肺肺气郁痹风寒风寒壅肺表寒肺热)。

方药的联想:

华生爱上莫,福尔麻石化,急喘到过世。

有一天,福尔摩斯的好搭档,麻黄汤合盖散白皮汤),突然对福尔摩斯说,他爱上陈汤合子养亲汤)了里亚蒂(饮子,小说里最大的反派),这话把福尔摩斯整个人听化了(甘汤加味),急发喘证,人没了,提前大结局。Image

至此,5个分型已知,5组方药已知,再用一点中药、方剂学的基础,不难将其一一对应


或者,分型可以不背,依照“方名优先原则”:
只要方药不混淆,通过一点中药、方剂学知识,定能推断证型的关键字
足够我们选对答案,或补齐完整的证型名称

虚喘部分,同“方法一”。

Image

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方法二,让你在第二阶梯回想的时候知识点更加具体,“踩得更稳”。

因为“谐音”,会让你更清楚的回想出具体字眼;

而用“方名的字数、取首字”的方法则模糊一点。

方法二虽同样有趣,但精炼、深刻程度确实比不上“方法一”。

如果你也看《福尔摩斯探案集》,其深刻程度也不亚于12345数列。Image

其中优劣,自行选择

证候拆解

风寒壅肺证

证候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八纲辩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舌象

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脉象

浮紧脉(相兼脉):常见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脉:常见于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紧脉: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字面义

麻黄: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麻黄汤:解表剂(辛温解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

表寒肺热证

证候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八纲辩证——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舌苔薄白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舌象

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黄苔:主里证、证。

淡(微)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薄黄苔:提示势轻浅,多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舌色(稍)红,或舌边尖(略)红:多属外感风初期。

脉象

浮数脉(相兼脉):多见于风袭表的表热证。

浮脉:常见于,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数脉:多见于证,亦见于里虚证。

滑脉:多见于痰湿、食积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字面义

麻黄: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苦杏仁: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石膏:清热药(清热泻火)——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甘草:补虚药(补气)——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解表剂(辛凉解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痰热郁肺证

证候:喘促气涌,胸部胀痛,咳嗽痰多,质黏色黄,或兼有血色,伴胸中烦闷(气血津液辩证——痰证),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八纲辩证——热证),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舌象

红舌:主实热、阴虚。

薄黄苔:提示势轻浅,多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苔薄腻,或腻而不板滞:多为食积,或脾虚湿困。

舌苔黄腻而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脉象

滑数脉(相兼脉):多见于痰热(火)湿热或食积内热

滑脉:多见于湿食积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数脉:多见于证,亦见于里虚证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字面义

桑白皮:化痰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痰浊阻肺证

证候: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气血津液辩证——痰证),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舌象

苔白: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脉象

滑脉:多见于痰湿食积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濡脉:多见于虚证湿困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字面义

二陈汤:祛痰剂(燥湿化痰)——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湿痰证

三子养亲汤:祛痰剂(温化寒痰)——温肺化痰,降气消食——痰壅气逆食滞证

肺气郁痹证

证候:喘促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气血津液辩证——气滞证),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

舌象

薄苔:主外感表证,或内伤轻病;也见于常人。

脉象

弦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肺气虚耗证

证候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脏腑辩证——肺气虚证),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面颧潮红(肺阴虚证),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细数。

舌象

淡红舌:多见于常人,或病之轻者。

舌红苔剥:多为阴虚

脉象

弱脉:多见于阳气衰、气血俱虚。

脉细数”在《中医内科》的语境下,基本就是阴虚内热

教材的脉诊中没有此相兼脉,但有类似的:

沉细数脉(相兼脉):多见于阴虚内热血虚

细脉气血俱湿证。

数脉证;亦主里虚证。

在证候表述中,“或见/或有”不是重点,在“或”字之前才是重点

因此该证候虽然写有“肺阴虚/阴虚”的表现,但重点还是前面的“肺气虚证”。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字面义

生脉散:补益剂(补气)——益气生津,敛阴止汗——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

肾虚不纳证

证候: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脏腑辩证——肺肾气虚证,又名“肾不纳气证”),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汗出如油(阴虚证),舌红少津,脉细数。

舌象

淡白舌:主气血两、阳虚。

苔灰黑而湿润:主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舌红而少苔(或有裂纹):属虚热证。

固定搭配

舌红少苔/津,脉细数——阴虚

脉象

微脉:多见于气血大,阳气衰微。

细脉:多见于气血两湿邪为病。

沉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亦可见于正常人。

弱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该证候,在“或”字之前,我们能很容易找到气虚(气不得续、神惫、动则喘甚)、阳虚(肢冷)的表现,但只有这些,很难让我们进一步辩证。
本证候最关键的字眼是“呼多吸少”。
在各种气虚证(气虚证、心气虚、肺气虚等)的表述中,它只出现肾失摄纳的表现中。在脏腑辩证中,即为肺肾气虚证,又名“肾不纳气证”。
我们往往习惯用“耳鸣,腰膝酸软”来锁定肾脏,但本文段偏偏没有,所以让我们犯难。虽然有“呼多吸少”,但相对陌生,容易被忽略,导致误判。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字面义

人参:补虚药(补气)——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蛤蚧:补虚药(补阳)——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肾气丸:补益剂(补阳)——补肾助阳,化生肾气——肾阳气不足证

正虚喘脱证

证候: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脉象

散脉(属浮脉类,浮取散漫而无根):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见“喘逆”而无痰鸣,辨为喘证;

首看脉象,“脉浮大无根”直接锁定病情最危重的喘脱证

再借由文中的其他表述(汗出如珠、欲绝等),足以佐证如上推论。

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字面义

人参:补虚药(补气)——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附子:温里药——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蛤蚧:补虚药(补阳)——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