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海燕:我们要怎样告慰自己

 河畔文苑漫步 2024-10-27 发布于陕西

我们要怎样告慰自己

◎文/尚海燕



昨天偶然在大冰的短视频中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让人唏嘘感叹不已。

大冰连麦了一个大姐,她自述个人情况如下:我今年63岁,于三年前失去了双胞胎儿子中的最后一个,两个儿子都是在6岁的时候确诊了和“霍金”一样的病,医学上称“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婆婆和丈夫都认为孩子得这个病与我有关,因为这是母体的一个X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结果,他们对我责怪不已,最终我和丈夫离了婚。我选择了带着两个孩子,因为我觉得是我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我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献给我的儿子们。他的父亲在他们六岁前都几乎没有抱过他们,我怎么能把孩子交给他去照管?我选择与孩子在一起,放开他去寻找他自己的幸福。当时医生说孩子最多能够活到18岁,可事实是我们在一起度过了30年左右。孩子在3年前相继离开人世,我现在才从丧子的悲痛中醒来,我不知道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总觉得身后靠无可靠,依无可依。所以连麦大冰,请求疏导帮助。

在大冰和大姐的短短五六分钟对话中,我知道了更多的详情,这位大姐后来在国企中经历了下岗失业,她是高中毕业学历,那个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可与现在的本科生相提并论。大姐语言组织能力特别强,叙事语调沉稳,语义表达清晰准确。她对过去发生的一切没有太多怨天尤人的话语,只是把悲情的事像一场“梦”一样表述。她大儿子33岁离世,二儿子34.5岁离世。她熬过了不知道怎么熬过的3年,今年63岁。那就是说在60岁的时候,她就成了一个茕茕孑立的孤寡老人。她没有说她都经历了什么,43岁左右的大冰亲切的称大姐“婶婶”,给了大姐两点建议:

第一,请求大姐每年除夕的时候去大姐就近的城市的“大冰的小屋”吃一碗饺子,说在那里都是失独或者没处可去的人在一起抱团取暖的小屋。可以和年轻的志愿者一起过一个不太冷的“除夕夜”,并且请求她每年都去。大姐当时就说她一个人可以包30到50人的饺子,就凭这一句话,就能判断大姐曾经是多么努力的工作过。又是一个多么能干的人!大冰说您不用干,只去指挥他们干就行。

第二,大冰建议这位婶婶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一生。他说,我们四周没有可以依靠的高墙,我们就自己用笔来给自己建起一座四面高墙来给我们挡风遮雨。他从大姐简单的表述中高度认可了大姐的语言组织能力,并向她推荐姜淑梅的书《乱时候,穷时候》,告知她姜淑梅阿姨是文盲,她是在六十岁时开始学习认字,七十岁时写作,七十六岁口述成书的。告诉她不用在乎语体,文法,哪怕是最简单的白话都行,只要感情是真挚的,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从大姐简单的述说中已经了然大姐一生一定有太多的经历可以叙述。不为名利,只为救赎。并且说如果以后他还在自媒体出现,大姐有需要出书等等,他可以提供有效帮助。

听完大冰和大姐的连麦对话,我被人性中的美感动的热泪盈眶,大冰用大爱温暖每一个陌生人,呵护他们的尊严,温暖在凄风苦雨中飘摇的人们,摆渡每一个不得出口的灵魂。言虽少,字字珠玑,语虽短,句句暖心。并且抓住了倾诉方的需求点尽可能的疏导并提供帮助。这也许就是他每一天直播连麦的意义。当人们缺乏生活的动力的时候,每一个善念,每一份安慰都是助推器,给我们勇气,让我们自建堡垒并与命运作战到底!

我们来这世间,要经历什么,或者正在经历什么,每个人都不相同。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唯一相同的是终点都一样,在去的这条路上,让我们最大限度的唤醒人性中的“善”,摈弃人性中的“恶”,守护每一个艰难跋涉的“旅行者”,包括自己。

感谢大冰,也感谢勇敢自强的大姐,用人生经历给我们“打样”,祝愿她能再次搭建起自己的“堡垒”,在生活的挑战中再做一回英勇无畏的战士!



Study abroad


作者简介:尚海燕,财务工作者。喜欢读书运动,犹喜在唐诗宋词中漫游。少有梦想,热爱生活。一旦认准的人事,必倾情尽力。

河畔文苑漫步 

◎主 编:赵航标   ◎文学顾问:李  伟  林长宇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