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孔子:人生之乐

 醉倚西风 2024-10-27 发布于河南
读《孔子这一生》,真正还原孔子本身时,发现他一生坎坷,出身不幸,仕途也不如意,是一个很不得意的人。但这丝毫不妨碍他的快乐。“乐”是《论语》的一个关键词,也是回望孔子时很值得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孔子喜欢山水之乐。他曾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山水之间,可以寄情自己的意志和境界。孔子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在登高望远中扩大自己的格局。他最美的理想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杨柳拂堤之时,大人,小孩子,一起去河边踏青,去河里游泳,吹吹风,唱唱歌,这真是悠哉悠哉的生活。孔子望着逝去的江水,他也曾发出人生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是入世之人,愿意为苍生而劳碌。但是,他也是旷达的诗人,也懂得山林之乐,他曾说,“道不行,乘桴桴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意思是说,如果我的主张实在行不通,那就乘着小船,顺河而下,尽享山水之乐。
孔子懂得饮食之乐。孔子并非高居庙堂之上的人,他常在陋巷中行走,很具有烟火气,懂得生活中的宴饮之乐。例如,他就是一个美食家,对于饮食深有研究。关于饮食,讲得最多的是第十章乡党篇,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语,寢不言”。还有,“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席上肉虽然很多,但不应超过主食。更精细的还有“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时的孔子绝对是一个讲究人,把吃饭吃到了“礼”的程度,在细节上讲究法度。
孔子喜欢诗歌之乐。在《论语》中,关于谈《诗》的语句并不少,诸如,“不学诗,勿以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鲍鹏山在谈到这句话的注解时,他说,“兴”就是热爱社会,把人培养成有情怀的人;“观”就是了解社会,把人培养成有判断力的人;“群”就是融入社会,培养人的公共意识;“怨”就是批判社会,保持精神独立。读诗可以纯静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境界,可以教化人生。他还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让人振奋;音乐,让人有所成!与《诗》相对的是歌,是乐,古时诗与歌常常是并列的。孔子也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一曲好的音乐,不仅得意忘形,而且绕梁不绝,三月食之无味,可见他是一个高级音乐发烧友!孔子对音乐的鉴赏也很有见地,例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好的音乐,是内容与韵律兼而美之。
孔子懂得学习之乐。孔子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求知,也不仅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探究人生之道,所以,他的学习,是发自内心的爱好。所以,《论语》开篇就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的一生,就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学习,盘旋上升。他的这种学习,是主动的学习,深入的学习,快乐的学习。他曾经用这样的语句总结自己的一生,“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习是一种探寻,是一种印证,是一种日日自新的喜悦。孔子的学习有维持生存的学习,有练就技能的学习,有寻求人生至理的学习,也有兼济天下的学习,他一生都深深地沉浸在学习之中,在时间的流逝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孔子深谙交友之乐。我们常说,儒家是入世的智慧,他经常讲的都是人们交往之中的道理,自然,孔子深谙交友之乐。他与学生相处是快乐的,虽然他被誉为万世师表,但是,他与学生总是平等相处,谈笑风生,因势利导。对于关键处,也会当头棒喝,大多时,总是循循善诱,其乐融融,这种对话式的教学,到如今都很值得教育者学习。我们常说“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只是平等,才会打通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渠道;只有放松,才会产生思考和智慧。孔子喜欢与人打交道,他一生都在奔走,可谓周游列国,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田间老农,只有需要,只要感兴趣,他都会前去拜访。
孔子守得穷困之乐。他曾公开表示最欣赏的弟子颜回的行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只有精神高贵,才能出离生活之困顿。他自己也曾表露过志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自己的乐趣!为什么孔子能耐得清贫,因为他有崇高的人生追求,他有比穷困更多的人生追求,他曾经说过,“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斯滥矣。”
孔子追求精神之乐。孔子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也;学也,禄在其中也。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并不反对赚钱,不讨厌致富,他也认为先生存再发展,他曾说,“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往也”,他并不因为工种的差异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他最看重的是精神,精神,是人的内核,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樊迟问学一节,曾表露了孔子的志向。樊迟曾向孔子学习种庄稼,孔子说自己不如老农;向孔子学习老种,孔子说自己不如菜农。樊迟出去后,孔子就骂他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雕虫小技,而忽视了君子道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使遇不见志同道合的人,即使一个人行走,也有保持精神独立的快乐!
在《述而篇》中曾记录有这么一则,“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在家闲居,穿戴很整齐,很和乐而舒展。孔子的快乐是由内而外的、发自内心的快乐,也是高雅的快乐。他还说过,“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回望孔子的一生,我们也可以看出,快乐也是可以习得的,内心淡定,是非分明,才会感悟人生之快乐!鲍鹏山在谈到孔子之乐时,他这样说,一个人的乐趣与爱好,与他的智商有关,快乐,是一种能力,“智商高的人,才能享受高级的快乐、高雅的快乐。智商低的人,只能享受低级的快乐,所以,才有那么多低级趣味”。信以为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