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候真的是应该去思考一下一个问题的,那就是自己明明跟别人能力水平都大致差不多,结果取得的成就却跟别人天差地别呢? 没有别的意思,而是希望大家去正视成功背后的偶然性! 历史上,南北朝的白袍将军陈庆之独享大名,在民间封神,但在官方却连武庙都没进得去。这一巨大反差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陈庆之,本来是萧衍的家臣,也就是平时陪萧衍下下围棋的玩伴,或者说得好听点,就是私人陪练。后来,萧衍当了皇帝,陈庆之水涨船高,也就成了南梁的大臣。 南北朝的对峙其实也很有意思,反正就是各自等对方生病,逮到机会就互相伤害一下,平时大家都关起门来过日子。不是南北朝的君主各自都没有想法,而是彼此确实都没办法迅速搞定对方。 北魏的尔朱荣同志搞了一个河阴之变后,北魏的北海王元颢、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感觉变天了,都南投了萧衍。跟风的还有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荆州刺史李志。 一直都在吃斋念佛的萧衍,突然感觉到了一夜春风来,非常罕见地想在对外政治上雄起一把。于是任命元颢为魏王,派东宫直阁将军陈庆之带兵护送还北。啥意思呢?跟小日本扶持溥仪当伪满洲国皇帝是一个意思! 不得不说,敬了一辈子菩萨的萧衍运气还是不错的,马上北魏豫州刺史邓献也带着部下投诚了。
押镖的陈庆之一见有的是人给自己的镖队开绿灯,所以便不慌不忙地和元颢在南北边境线铚县(濉溪县)过了一个大年。 一般地,项目推进速度突然慢下来了,要不是项目负责人要考虑项目资金的追加问题了,要不就是项目成果稳操胜券不急于一时,萧衍显然是相信了后者,所以并没有对陈庆之有任何态度。 南梁这种态度立马便产生了连锁反应——北魏也觉得南梁不是铁了心要搞事,所以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去了。 北魏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哪里呢?青州! 青州当时出现了什么问题呢?六镇军祸乱河北之时,河北本土大佬幽州前北平府主簿刑杲率部曲跑到了青州,然后又没得到北魏政府的妥善安置,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地造反了。乱世造反是相当容易起势的,刑杲很快就聚集了十多万人马。
所以,当时的北魏面临着两个威胁和选择,是先御敌还先剿匪?结果就因为南梁陈庆之押镖元颢北上有点蔫不拉几,所以就被忽视了。北魏把焦点先放到了越闹越大的刑杲身上去了。 529年三月,尔朱荣集团迅速做出决定:元颢这只丧家之犬不足为惧,同志们先集中精力去处理好青州问题,便让元天穆带着洛阳的全部力量去山东平叛了。
好家伙,北魏集团两大军事大佬,尔朱荣在山西看场子,元天穆则去了山东缴费,中原大地空空如也。 陈庆之同学也终于于529年四月开启了北上的奇幻之旅,自铚县(濉溪县)经荥城随来到了重镇睢阳(商丘)。陈庆之到睢阳的过程为啥这么云淡风轻呢?因为没啥可写的,太轻松了。 北魏当时驻守睢阳的人是谁呢?叫丘大千!驻守兵力有多少呢?据《资治通鉴》的描述有七万人。 然后,历史上非常吊诡的画面出现了,陈庆之带着他的几千人从早打到晚,把丘大千构筑的九大防线打垮了三个,然后丘大千率众投降了。 首先大家要知道尔朱荣的核心部队也就一万多人,包括后面的宇文泰、高欢核心部队也并不多,所以大家要想一想,这个叫丘大千的人是否能有七万部队? 其次大家也要想一想,攻城战中,几千人攻城,几万人守城,然后一番恶战之后,守城的人扛不住了,投降了,这种概率有多大? 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比较相信正史,这种说法也确实来源于正史:
另外,无独有偶,丘大千这个人的过往战绩确实不大好,早在525年五月他就在面对陈庆之时当了逃跑分子。
所以呢,陈庆之和丘大千之间的这次对决,要么是丘大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没怎么打就投降了;要么是丘大千根本就没有上述那么强悍的实力。 陈庆之在拿下睢阳之后,继续北上,然后在考城(河南民权县东北)又遇上了北魏济阴王元晖业,再次不出意外地活捉了元晖业。需要特别声明的是,元晖业当时率领的是北魏两万羽林军——禁军——精锐。 也就是在这个节点,在青州闹事的邢杲被拿下了。
然后,陈庆之一路突破来到了荥阳,也就是当年刘邦和项羽对峙两三年的历史名城,此时他面临的对手是北魏东南道大都督杨昱,旁边还有北魏尚书仆射尔朱世隆在虎牢关进行战略策应。 一路暴走的陈庆之这次终于没有展示出绝世高手的风范了,据说荥阳城里此时有七万大军,陈庆之第一遍没拿下,元颢派人劝降杨昱也没成功,随后元天穆和尔朱兆率大军相继来到荥阳。
这是要削减陈庆之的主角光环吗?非也!恰恰相反,这是要给他强行加戏。随后,陈庆之一顿打鸡血,硬是鼓动了七千人的部队去强攻并拿下了有三十万兵力的荥阳。
拿下荥阳之后,陈庆之又从7000人当中分出了3000人,再次暴揍了元天穆和尔朱兆。
反正神话故事都不一定敢这么写,但既然陈庆之的本传是这么写了,咱们就这么单纯地相信吧! 可是呢?写史这玩意呢,很多地方并不是同一个人操刀的,所以非常容易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在拿下荥阳之后,打脸的事情就在史书中出现了:
啥意思呢?咱们直接划重点:第一、元颢这支小分队从江东打到荥阳,是没有任何消耗的,相当于没放一枪一炮就打到了荥阳,那么之前的胜仗是怎么来的呢?第二、打荥阳死了五百人,同志们很生气,要拿杨昱泄愤。要知道荥阳可有7万人哦,荥阳可是项羽都难以拿下的坚城哦;第三,元颢被杨昱坚决抵抗之后,居然还说杨昱是忠臣,其他人都可以交给同志们泄愤,但杨昱不能动,这太反常了吧! 总而言之,陈庆之和他的几千人部队被包装成了几千抗日奇侠,个个都能手撕鬼子。合理不合理无所谓,主要是大家爱看。 咱们吃人饭干人事,还是尽可能去说一些贴近真相的事情吧! 陈庆之能顺利拿下荥阳的两个关键还是在于杨昱是北魏临时派过来的军事将领,统战基础并不好;另一个则是荥阳的防御力量并没有史书中吹嘘的那么强,因为也有史书说陈庆之是“乘虚径进”、是“大兵集于城下”,你陈庆之兵力不占优势,会出现这种描述? 另外,在元颢的本传中,人家从南梁回洛阳当皇帝的过程中,就记录了在考城击败元晖业的那次战斗,其余任何战斗都没提,包括荥阳这次。
这些事情说明了啥呢?说明荥阳战斗有可能是真的发生了,但肯定不是太激烈。主流声音为了给陈庆之加戏,各种元素都往里面揉,连远在山东战场的元天穆和尔朱兆都掺进来了。可据元天穆本传记载,元颢乘虚攻陷荥阳后元子攸就迅速北逃了,随后元天穆率军渡河去了河内,人家并没有参战呀!
另外,咱们再看看陈庆之攻入洛阳的细节:五月二十二,陈庆之攻克荥阳,紧跟着尔朱世隆不战而逃;五月二十三,元子攸就跑了;五月二十四,元子攸都跨过黄河逃到河内了;五月二十五,陈庆之都入洛阳了。
手撕鬼子还没这么轻松呀! 其实真相只可能有一个,那就是陈庆之北上的过程中,洛阳极度空虚,再加上元颢本身就有很强大的政治身份优势,所以一路走绿色通道进入了洛阳城。
但是吧,主流历史还是得像《粱书》和《资治通鉴》这么写!就像很多媒体报道一个靠运气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要添加各种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情节一样。 咱不怀疑陈庆之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也愿意相信他是一个善于抚慰将士、激发士气的好将军。但是对于他带领几千人从南打到北、逮谁灭谁,创造了“平三十二城、胜四十七战”的神话,还有很多是以一胜十,这个咱们必须要持保留意见。 陈庆之后来为什么没能入选武庙?因为懂的人都懂!陈庆之的虚假繁荣,其实离不开北魏国防上四处起火的客观便利条件,没有葛荣在河北、邢杲在山东的牵制,尔朱荣集团会让你们如此潇洒走一回?如果没有元颢北魏皇族的政治身份当敲门砖,如果不是北魏经过河阴之变出现了政治迷茫,会有那么多北魏势力顺势对你陈庆之脱衣服吗?如果不是你们压根没遇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你们轻松进入洛阳吗?如果不是南朝多年来的政治声望低迷,你陈庆之会成为盖世英雄吗?如果不是北魏和尔朱荣确实吃了败仗没法还嘴,北魏的史书真的不会反驳你陈庆之吗?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造神和毁神其实差不多,你明明觉得不合理,但就是无从反驳。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史书把威震华夏的关二爷省略到了什么程度?战绩、能力都是一笔带过,你们要还是觉得他厉害,就自行去推断。反正他在我们胜利者的史书中是不能有太过于明确的厉害的。 对于陈庆之,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他的高管并没有持续多久,不久之后,他就被打成光杆司令了,还是靠假扮和尚才艰难逃回建康的。更需要注意的是,只身逃回的陈庆之不光没被萧衍追责,还被加官进爵了。
真相真的重要吗?重要的是上位者需要什么!陈庆之确实进驻过洛阳,然后北魏确实没办法反驳这一事实,这对萧衍来说,对后世的吃瓜群众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咱举个例子,一个人不管是否通过作弊考了第一名,只要他作弊没被发现,只要主考方需要他这么一个榜样,他就是勤学、好学、会学的学生标杆! 对于陈庆之在民间被神化这件事,咱们要意识到三个客观因素:一是南梁需要这么一个英雄;二是当时的当事人都快速下线了,客观上形成了“死无对证”的局面;三是北魏和尔朱荣的野蛮和混乱造成了后世文人在情绪上更愿意将错就错地接受陈庆之这个英雄形象。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历史的真相并不重要,历史的合理性也并不重要,他们只能记住港剧中那句经典台词“做人嘛,开心最重要啦”。 某年某月某日,我对着一帮亲朋戚友把我老婆狠狠地夸了一顿,就差没把她说成是七仙女下凡了,各种无所不能、又飒又柔、能文能武、可内可外,反正只要我岳母娘家的人或者我老婆的熟人们出来拆台,我就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因为你们可以选择不信,但如果要反驳我,请拿出有信服力的证据来!提供证据,你能提供得过与她朝夕相处的我?这或许就是有人给陈庆之封神的类似逻辑吧! 最后,再次申明一下,咱并没有说陈庆之没有能力哈!而是说陈庆之的成功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希望有些爱抬杠的朋友,注意区分这一点。 我们经常喜欢说“谁谁谁之后,再无谁谁谁”,其实陈庆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成功多是偶然的,失败才是必然的。所以,希望大家在历史学习中,要正确地去看待正面和反面的案例,切不可只看结果,切不可只拣自己喜欢看的东西看,切不可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有限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