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岁月之农事艰辛 在八十年代的农村,交公粮之前的那段日子,每一个阶段都饱含着无尽的艰辛,同时又满溢着殷切的希望,就像一首苦涩与甘甜交织的古老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悠悠地传唱着。 春耕时分,广袤无垠的田野犹如一位刚刚苏醒的巨人,无声地召唤着勤劳的农人们。老张扛着那把陈旧的犁耙,缓缓地走向自家的田地。这犁耙,是老张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它不仅仅是一件农具,更像是家族农耕命运的传承象征。犁耙的木柄经岁月的摩挲变得十分光滑,铁制的犁头布满锈迹,可即便如此,它依然是老张春耕时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老张那双手布满了厚厚的老茧,像铁钳一般紧紧握住犁把,粗糙的触感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吆喝着老牛,老牛沉闷地回应一声,便艰难地一步步往前迈去,泥土在犁的翻动下欢快地翻滚着,散发出浓郁的气息。每一道犁出的沟痕,都是老张用汗水和力气精心绘制的生活轨迹,恰似大地母亲脸上深深的皱纹。 然而,老张的这块田却有些与众不同。田的一角靠近一条干涸的河道,每年春耕时,这里的土总是特别硬,像是在和老张较着劲。老张每次耕到这里,都要使出比别处多几倍的力气,那犁头才能艰难地破开土层。这就像他的生活,总有一些顽固的难题,需要他拼尽全力去克服。耕田,无疑是一场与土地的艰苦较量,是对力量与耐力的严峻考验。老张的腰仿佛被岁月压弯了,每一次弯腰、每一次用力,都会伴随着肌肉的酸痛和骨骼的抗议,那感觉就像闷雷在身体里炸响。一整天的劳作下来,老张疲惫到了极点,整个人仿佛被掏空了一般,骨头像是在呻吟,肌肉也不停地颤抖。但他的眼神中依旧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永不熄灭的星辰,因为他深知,唯有把田耕好,才会有未来的希望,才有生活的盼头。 老张直起身子,用粗糙的手背擦去额头上的汗珠,那汗珠在阳光的映照下好似细碎的钻石般闪烁。他望着刚刚翻过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满足感,然而,眉头却又微微皱起,对未来的收成隐隐担忧。这片土地虽然被翻耕得整整齐齐,但去年的收成并不理想,老张心里清楚,收成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耕种的努力,还受到天气、种子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那是大地深情的回应,是生命的律动。但他心里明白,这仅仅是个开始,是漫长农耕之旅的第一步,前方还有诸多挑战在等待着。 “唉,这老腰啊,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可要是不把田耕好,这一年可就没指望喽。”老张一边擦汗,一边喃喃自语,语气中透着无奈与坚定。 播种的时候,老李满心都是期待,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他精心地挑选着饱满的种子,如同呵护稀世珍宝一般小心翼翼。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他对丰收的渴望,仿佛一个个承载着璀璨梦想的容器。老李弯着腰,缓慢而又谨慎地将种子撒在已经整理好的田地里。他的动作轻柔且专注,仿佛正在进行一场神圣而庄严的仪式。播种,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既不能太密,不然种子会互相拥挤争夺养分;也不能太疏,否则就会浪费土地。老李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挪动着,汗水像雨一般落下,浸湿了衣衫,湿透的衣衫紧紧地贴在后背上。他的腰酸痛得都麻木了,却不敢有片刻停歇,因为他明白这是收获的开端,是希望的起点。 老李轻轻拈起一粒种子,放在掌心细细端详,那饱满的种子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希望,是生命的密码,是对未来的承诺。他微微眯起眼睛,仿佛看到了秋天金黄的稻田,谷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心中满是期待,可其中又夹杂着一丝不安,那期待炽热得像火焰,而不安则若隐若现,好似阴霾。老李深知,这看似小小的种子,其实背负着整个家庭的生计。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一粒种子的命运,就如同农民自己的命运,充满了不确定性。 “老李,今年这种子看起来很不错,应该能有个好收成。”老张路过的时候高声喊道,声音在田野间回荡。 “希望如此吧,老张,咱这一年的辛苦可就全看这一把了。”老李回应着,语气里带着期待与担忧,像是在对命运默默祈祷。 插秧的季节一到,整个村子就热闹非凡,仿佛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这既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对体力的严酷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炼。大家会集合一队劳力,一天就能栽完一家的田。主家会准备丰盛的菜肴来招待大家,这对于那些劳力少的人家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栽田的时候,人们小心地放下裤脚,系紧扎牢,生怕田里的蚂蟥爬到脚上吸血。王彪年轻力壮,毫不犹豫地跳进泥泞的水田,溅起一片浑浊的水花。他左手拿秧,右手插秧,手像鸡啄米般快速地插秧,身子则向后退去。大家一字排开,都是这样的动作。小志学校放假了,也来帮家里插秧,大伙把他安排在田边,只要他插一半的秧距就好,可即便如此,他还是赶不上大伙的速度,大伙便高声笑道:“关鸡笼了,关鸡笼了。”(指栽田速度慢的人会被“关”在里面)。 在这个看似欢快的场景背后,其实隐藏着村民们深深的无奈。由于村子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每到插秧季节,劳力短缺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所以大家才会如此重视这种集体互助的劳作方式,这不仅是为了完成自家的农活,更是为了整个村子的生计延续。大家在水田里忙碌着,泥水溅得满身都是,腰酸背痛成了常态,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就像春日里温暖的阳光。 王彪直起腰,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望着一望无际的水田,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仿佛自己就是这片土地的主宰。他仿佛看到了秋天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那景象美好得令人陶醉;可同时,他也担心在劳作过程中会出现意外,这种担忧如影随形。他深知,自己虽然年轻力壮,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总是渺小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或者一场病虫害,都可能让这一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黑皮叔,咱这么辛苦,要是今年收成不好可咋办啊?”王彪直起身捶着腰问道,语气里带着些许焦虑。 “傻小子,只要用心去种,老天爷不会亏待咱们的。”黑皮叔笑着回答,眼神里却也透着一丝不确定,就像阴霾中的一缕微光。黑皮叔心里明白,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许,在现实的农耕生活中,努力并不一定能换来对等的回报。但他还是愿意给年轻人一些希望,让他们在艰苦的劳作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日子就在艰辛中缓缓流逝,秧苗渐渐长大,长成了郁郁葱葱的稻田,宛如一块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上。农民们精心地照料着这片充满绿色希望的稻田,除草的时候,他们蹲在田间,小心翼翼地拔掉杂草,就好像在给稻田做精细的手术。这看似简单的除草工作,其实也有着不少学问。有的杂草根系发达,必须连根拔起,否则很快就会重新生长;有的杂草和秧苗长得极为相似,需要仔细分辨才能清除。施肥的时候,背着沉重的肥料袋,艰难地走在田埂上,均匀地撒着肥料。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疲惫,却没有人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大家都深知这是丰收的关键,是生活的命脉。 老张蹲在稻田里,仔细地查看每一棵秧苗,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眼中满是慈爱与关切。他轻轻拔掉杂草,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就像秋日里的清风;可心里却在盘算着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如同下棋时思考棋局一般。老张知道,这片稻田虽然目前看起来长势良好,但可能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危机。比如,附近山上的野猪经常会在夜里下山来糟蹋庄稼,还有可能出现的稻瘟病,这些都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给这一年的收成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终于,秋天来临了,稻谷成熟了。金黄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好似在炫耀着丰收的喜悦,又像是奏响的激昂乐章。然而,割谷是十分艰辛的,汗水诉说着劳动的不易。清晨,田野里的露水像一层薄纱。人们开始劳作后,很快就汗流浃背,汗水和露水混合在一起,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就像细碎的宝石。老张再次挥起那把略显钝了的镰刀,刀刃上寒光一闪,似岁月的锋芒。他一刀一刀地收割着,动作缓慢而沉重,每次弯腰挥镰都需要很大的力气,手臂酸麻,腰也像是要断了一般,可他依然坚持着,因为他知道这些稻谷是一年的心血,是生活的希望,是家庭的依靠。 在老张的记忆中,有一年也是稻谷成熟的时候,突然来了一场暴雨,还没来得及收割的稻谷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那一年的收成就大打折扣。所以,每到这个时候,老张总是心急如焚,想尽快把稻谷收割完毕。王彪的速度依然很快,可是高强度的劳动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手上磨出了水泡,疼痛难忍,但他还是咬紧牙关继续收割,眼神十分坚定。 “王彪,悠着点,别累坏了。”老张心疼地说道。 “没事,老张叔,得赶紧收完,不然下雨就麻烦了。”王彪回应着,眼神坚定。 挑谷的时候,沉重的担子压在肩上生疼,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大家你追我赶,都想尽快把稻谷收回家。这不仅是因为担心天气变化,还因为交公粮的日期临近,如果不能及时把稻谷收回家晾干,就无法按时交公粮,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接着便是打谷。人们把稻谷运到场上,古老的打谷机轰鸣着,那声音好似大地的怒吼。黑皮叔操作着打谷机,熟练地喂着稻谷,谷粒像雨点般落下。但这个操作既需要很大的力气又需要高度的专注,黑皮叔满脸都是汗水,眼睛被灰尘和汗水刺激得通红,却不敢有丝毫放松,就像在守护着宝藏一样。 在这个打谷场上,曾经发生过一次意外。有一年,打谷机突然出现故障,当时正是收割的高峰期,大家都心急如焚。村里的老工匠连夜抢修,才让打谷机重新运转起来。从那以后,大家对打谷机的维护更加小心谨慎,因为他们知道,这小小的打谷机关系着整个村子的收成。大家也都忙个不停,搬运、清理,汗水与疲惫始终相伴。场上弥漫着灰尘与谷香,那是劳动的见证,是生活的味道。 之后是晒谷。晴天的早晨,人们把稻谷搬到场上,阳光给稻谷披上了一件璀璨的外衣,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晒谷也不是轻松的活儿,需要不断地翻动稻谷。农人们顶着烈日忙碌着,满脸的汗水都顾不上擦,只盼着稻谷能快点晒干好交公粮。 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互相帮忙看守稻谷。因为晒谷场面积较大,一个人很难同时照看所有的稻谷,所以大家会轮流看守。这体现了村民之间的信任和互助,在艰苦的农耕生活中,这种团结是他们应对各种困难的重要力量。经过几天的晾晒,稻谷干了,就可以收起来了。 在打谷晒谷的时候如果遇到暴雨,乡亲们就会赶来帮忙抢谷,大家齐心协力保住劳动成果。 “快,加把劲,别让谷淋雨。”有人急切地喊道。 “放心,大家一起努力,肯定能保住。”另一人充满信心地回应着。 这时,老李发现打谷机的皮带松了,这会影响工作进度。他立刻找来工具,冒雨修理,其他人则继续搬运稻谷。老李的手微微颤抖着,他专注地修理着机器,雨水打在脸上都浑然不觉,心里只想着赶紧修好机器保住成果。 在劳作过程中,农民之间的互助是非常珍贵的。哪家的活没干完,邻居就会主动过来帮忙。这种互助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农活,更是一种对生活的共同坚守。大家一起劳作,分享着喜悦与艰辛,深知只有团结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这种团结,是在长期与自然的抗争和艰苦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一种默契,是他们生存的智慧结晶。 这些艰辛的劳动,是为了交公粮,也是为了家人的生活。他们用双手在土地上书写着坚韧不屈,描绘着生活的希望。他们是大地之子,是岁月的歌者,他们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希望,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农耕文化的精髓,延续着家族和村庄的命脉。他们的故事,是八十年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农民精神的生动体现。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马志超,男,出生于七十年代,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自由写作者。热爱文学,一边经营人生,一边书写生活。曾在杂志及许多网络平台发表过散文,小说、诗歌。 |
|
来自: 九天揽月v6ruyz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