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两边新开了两家早餐店。 大门左边这家招牌上写着“陈姨包子铺”,旁边就是幼儿园很热闹。 右边这家白底红字写着“杨师傅早餐”,旁边一溜的商铺。吃早点的人没有几个。 现在的年轻家长很多都不煮早饭。穿着睡衣,踢踏着拖鞋,头发很随意地挽着。一看就是刚刚从被窝里起来,迫不得已送娃上学,顺势坐在包子铺里对付点早餐。 说是包子铺,实际啥都有:油条,豆浆,馒头,稀饭,还有免费的小菜。只不过包子品种多,各种口味都有。 两家卖的东西都一样,但是价格不同。 同样大小的小笼包子,陈姨家的一笼8个,只需4元钱,加一碗稀饭,基本就是5元钱能吃饱。 杨师傅的小笼包子,一笼同样是8个,需要6元钱,一碗稀饭,小菜还要5毛钱,加起来要7.5元钱才能吃饱。 他家的豆浆和油条也分别要贵5毛钱。 就是不识数的人,也知道去陈姨那个包子铺里吃。 可是后来,大家发现去陈姨那里吃早餐的人越来越少,都愿意多给2元钱,跑杨师傅那里去了。 怎么会这样呢? 说起来,陈姨这个女老板真是见识短。生意虽然好,但是不舍得多请服务员,再忙都是两个服务员,而且态度很不好。 有时候,催得急了,她就不耐烦,还会说一句:“等不了旁边吃去。” 她本人要炸油条,要监督收费,经常是顾客等得不耐烦就跑旁边去了。 旁边杨师傅早餐店虽然生意不怎么样,但是专门多请了两个服务员。一个负责给客人专门捡包子,一个负责收拾碗筷,打扫桌面。 随到随吃,不耽误事儿。 慢慢地,杨师傅早餐店的生意越来越好了。 有一天,我去送孩子上学,水杯里忘了放吸管。老师不建议孩子自己开盖喝,会打湿衣服。 于是,我仗着是陈姨店里的老顾客,就厚着脸皮去要根喝豆浆的吸管。 谁知,被陈姨直接拒绝了:“吸管是我用钱买的,不是哪里捡的。一元一根。” 我尴尬地缩回伸出去的手。给钱吧,不划算,不给钱吧人家又不愿意送一根。 心一横,就多走了几步,来到了杨师傅早餐店,说明想要一根吸管。 杨师傅很豪爽地说:“罐子里自己拿。” 我问多少钱一根? 杨师傅说,不值钱,有需要来拿就是了。 现在,我每次买早餐也愿意多给点钱,来他这里消费了。 小区里的人说起陈姨和杨师傅两家店,有摇头的,有点头的。 摇头的人,是说陈姨占着个好位置,却不会做生意,待人接物有欠缺,头发长见识短。 点头的人都说,杨师傅毕竟是男的,有气量,会做生意。 现在的人,一元两元钱不是什么大事,大家要的就是个服务态度和质量。 快过年了,我家里父母想去远嫁的姐姐家里看看,我送他们去飞机场。 等飞机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杨师傅早餐店的老板—杨师傅。 我上前去给他打个招呼:“杨老板回家过年呀,家是哪里的?” 杨老板明显的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哦,我是山东的,赶回家过年。你这是去哪里呀?” 我坐下来准备和他聊会,他却站起来搓着手,似乎有啥事。 正在这时,后面传来一个声音:“老公,遇着熟人了?来,看我给你买的什么?” 我回头一看,这不是陈姨包子铺的老板娘—陈姨吗? 我惊愕地指着他们,说不出话来。 “不是都说同行是冤家吗?你们这是唱的哪一出?” 杨老板和陈姨尴尬地看着我,感觉很不好意思。 杨老板拍了一下大腿,挠挠头皮说:“我俩是两口子,也是为了挣钱,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原来,他们演的是双簧呀! 一个故意抬高价格,一个故意服务态度不好,把人赶到价格高的摊位上去吃饭,借此机会赚钱。 我感觉自己被骗了,对杨师傅所有的好印象也都荡然无存。 陈姨拉着我的手,哀求我不要说出这个秘密,他们也是为了养家糊口。 我向他们保证不会说出这个秘密,也理解他们的行为,还说佩服他们两口子做生意很精明。 可是,开年以后,我会去谁的店里买呢?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大家好,我是会讲故事的花式奶奶,感恩遇见有缘的你。你的点赞和在看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来自: 新用户64783Sl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