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子房文化 子房文化 2024年09月22日 08:55 广东 秋像个曼妙的女子,迈着轻盈的脚步走来轻叩门扉,对着我巧笑倩兮,于秋风弄清影的窗边,读秋诗 秋词 ,真可谓应时应景。于秋诗秋词里,又能读出一些意味来,似有美人从诗词中渡水而来,眉目含情,步生莲花,如此勾魂摄魄,让读的人陷入一片迷人秋色里。 《诗经·国风·召南》里《草虫》一诗:“喓喓草虫,趯趯阜 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 ,亦既觏止 ,我心则降。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心上人啊,你有没有听到衰草里秋虫声声低鸣, 你有没有看到黄叶中阜 螽趯趯跳跃。在这寂寥的深秋,我心悲鸣。 我心上的人啊,你在哪里…… “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景最易勾起离情别绪,怎奈得还有那秋虫和鸣相随的撩拨,埋在心底的相思被触动,激起了心中无限的愁思。 屈原的《九歌·湘夫人》里写道:“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 期兮夕张……”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边上秋叶飘落。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踌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将湘君思念期盼之迫切心情跃然于文字间! 王维的《山居秋暝》有一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就在陶醉于眼前的 美景之中,心驰神往之时,忽闻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她们粉脸含春,身材窈窕,迈着婀娜的步伐缓缓走来,难怪作者发出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感叹,美妙的秋色、美人的姿色谁能不心生向往流连忘返呢?! 王维的《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一个深闺幽怨的美人跃然眼前,她俯首低眉,目含清幽,十指纤纤,拨弄筝弦,流水 一般的琴声缓缓地流淌而出,那是动听的天籁。如此女子,有春的姿色美貌,却有秋的幽怨羞涩,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丝绸已嫌太薄了却懒得更衣,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 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秋词中的美人,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美丽女子,更是一种情感和意象的象征。在刘禹锡的《秋词》写道:“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传达了一种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超越了季节的局限,将秋天的美景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美的象征。这种美,不仅仅局限于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和情感上的共鸣。秋天的美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姿态,形成了一种美的象征。刘禹锡在诗中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季节限制的美感,使得秋不再是萧瑟和悲凉的代名词,而是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这种对秋天的重新解读,使得秋词中的美人形象更加丰满和深刻。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相逢 不语》“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诗人笔端就那么轻巧的一勾一勒,竟似将几百年前那一位娇羞宛然、冰雪轻盈的女子猛地推到了你我的面前:风容尽现,咫尺天涯,宛如秋雨中飘摇的一株奇葩,艳丽绝美。 今日秋分,已是“秋风萧瑟 天气凉”了,在秋雨微凉的清晨读古人秋天的诗词,别有一番滋味。抬头望苍茫的天际,微风拂过的床幔,氤氲着几许秋思,手释一卷古人的诗词,于平平仄仄的诗行里,与那些或清丽,或幽怨,或娇羞的美人们邂逅 ,共赴一段穿越时空的约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