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两市维持震荡,上证指数涨0.68%,创业板指跌0.44%。沪深成交额再次站上1.8万亿元,较上周五明显放量。 板块方面,并购重组、智谱AI、钢铁等方向大涨。 最近“反内卷”成了市场一条暗线,比如光伏、钢铁等,涨的都是这个逻辑。 这些板块都有个共同特点,即产能供过于求,盈利压力比较大,已经过了比较长一段时间的苦日子。刚好,最近政策端有一些围绕“供给侧改革”的传言,给市场带来了比较大想象力。 这其中,光伏算是一个代表吧,最近表现也相对强势,今天我们就具体聊一聊。 光伏行业的小作文有几个: 1、市场流传“光伏传下个月出工信部限制能耗的政策,例如硅料生产的单 KG 能耗不高于50度电”以及“11月份有关部门会出文件限制光伏各环节产能利用率”。 2、CPIA测算当前组件最低现金成本0.68元/W(含税),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 3、“某领导去光伏协会开会了,要有大政策。” 也正因为光伏大涨,听说上周五隆基的调研,都挤到大家在会议室席地而坐了。。 不过李振国在交流中明确表示,并无法预测行业什么时候见底。 光伏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竞争的行业,市场单纯博弈靠行政力量短期能有很大变化,我认为有些太过想当然了。 以往煤炭等行业供给侧改革,多为国企,所以只需要一纸文件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而且,就算是国企为主的行业,去产能的阻力也往往超乎想象,比如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都那么长时间了,但行业产能仍明显过剩。 具体到光伏产业链,尤其是中上游,基本是以民企为主,大家生产的又是同质化产品,这时候要怎样完成快速出清呢? 唯一方法,就是长时间的亏损,等到一些中小企业实在熬不住,一些大厂都开始兼并、退出,自然产能就出清了。 否则同样是民营企业,只要人家还能够坚持,你有什么理由让人家主动退出呢?而且讽刺的是,明知道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但一些头部大厂还在加码新建产能。。 另外新能源发展是过去几年地方政府扶持的重点,由于前期的大量成本投入,以及地方对就业等发展的诉求,如果只靠政策引导等一些软性约束,预计效果也会比较有限。
相比之下,过去几轮汽车、新能源车、光伏、家电等预期的扭转,基本都是靠需求端的扩张,比如政策刺激或者新应用场景的开拓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亦或者,出现更低成本的新技术路线或者革命性的颠覆性技术,打破现有竞争格局,进而开启新一轮的渗透与洗牌,加速传统产能出清。 目前光伏行业确实面临topcon与HJT等技术路线之争,不过从需求端刺激角度,未来难度会越来越大。 光伏因为是不稳定的垃圾电,再加上过去几年新增装机量很大,目前消纳已经面临比较大压力,风光运营商也面临着绿电价格走低,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境遇。 换个角度,如果现在的低价格都很难刺激需求端的继续增长,那么未来涨价了,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市场需求呢? 另外回顾过去,任何同质化产品的产能出清也从来绝非易事。 以家电、机械、化工等行业为例,如果在需求端没有大幅增长,且供给侧还面临着产能过剩压力拖累时,ROE(净资产收益率)往往会迎来4-6年的承压期。而具体到这轮光伏行业,苦日子也才一年时间左右。 而且,也正因为产品的高度同质化,那行业未来一旦扭亏为盈,是否还会持续面临行业产能进一步扩张的问题呢? 整体而言,光伏等新能源之前跌的确实太惨了,叠加政策预期和市场偏好转暖,确实存在博弈的空间,但是从基本面维度,尤其是已经涨了一波的情况下,我认为继续参与的难度在加大。 相比之下,一些非新兴行业,或者投资者过去都看不上的传统行业,比如工业金属、油气开采、煤炭、电力、港口铁路、家电等,反倒是因为供给侧已经经历了非常长周期的产能出清,且竞争格局越来越稳固,正在迎来长期盈利能力的大幅改善。 从确定性的盈利角度,在需求端同样面临向上天花板的情况下,我明显要更青睐后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