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特级教师的好课设计“八字诀”丨头条

 浅浅一笑醉红尘 2024-10-29

图片

当代中国语文教育家


设计好课,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它遵循课标精神和有关具体要求,能够让学生实践活动充分、知识积累丰富;它讲求课堂效率、着眼于学生集体训练。好课没有统一模式,也不需口号标榜,依凭于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与一定的教学实力。

下面是我提炼的“好课设计的八字诀”,供大家参考。

图片

好课就是落实一些策略让学生学语言,练能力,长知识。

落实实践活动。让学生进入“多思多读多写”的训练情境,增进知识,训练能力,激发兴趣,养成气质。要避免就课文教课文、缺少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碎问碎答。

落实集体训练。要将大量的训练时间放到学生身上,静读、深思、圈画、评点、读背、动笔,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落实语言学用。生字、雅词、成语、句式、段式、短文、诗词……都要充分学用、记背。这当是每一篇课文学习与训练的重点。

落实精读美读。利用课文、精段和文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赏析能力、口头与笔头阐释能力及讲述能力的训练。

落实文体教学。注意酝酿文学作品教学的高雅氛围,关注文学术语、文学欣赏语言的渗透以及优美语言、优美技法、优美知识的学用。

图片

老师的专业素养体现在对“新”的无止境追求。要运用新的理念、课型、创意,如新的教材处理方式、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提问角度、新的活动形式与测评手法,让教学有效、有趣、有味、有美。

有高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规律,提高学科素养。

有难度的教材运用,更好地提取、整合教学资源,设计训练活动。

有力度的教学要领,摒弃“解析式教学”,代之以语言学用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

有美度的教学技法,用“板块式”思路形成舒展大方、变化有致的教学活动,用“主问题”设计形成学生深入思考、纵横连贯的研读过程。

有角度的教学尝试,减少课文解析,增加语言训练,降低单个学生发言次数,提高集体训练的时间。

新颖的设计当有无数个创意火花闪烁在案前:一文两上,一课多案,一次双篇,一段N练,一线串珠,一词经纬……

图片


教学结构之美。思路清晰,层次明显,有简洁的导入,精致的收束,灵巧的过渡。大道至简,大美无华。

活动设计之美。活动安排的“标识”简明,活动的类型巧于变化。

文体教学之美。不用统一的俗套模式应对不同文体,注意文学作品教学中美感的显现,配之以教学手法的巧妙变化。

互动细节之美。动静相宜,繁简有致,学生实践活动的角度细腻,师生对话简洁准确,少无端煽情,少号召鼓掌,少过分夸赞,少故作诙谐。

语言表达之美。简洁明了,准确雅致,精于指导,富于情致,呈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问背景。少有重复、啰唆、平俗和矫情做作的腔调。

图片

“活”,即教学灵活多变,有丰富的课堂活动,这里提供三个策略。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用法是何等地摇曳生姿:可以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知识和情感的渗透,习得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以及欣赏能力;可以作为朗读训练、读写结合教学的资料,片段作文的模板,专题阅读和单元的复习材料;可以作为微型话题研究、课本剧、专题性文学欣赏的材料......

教学过程手法生动。

别让“碎问式教学”“聊天式教学”成为桎梏。教学方法的世界本该诗意盎然,包括厚重的背景资料介绍、字词认读教学的分类推进、多角度课文概说、选点精读训练、课中微型写作指导、美点寻踪式细读欣赏、专题的文学欣赏指导、课文集美的趣味活动、教师的诗意讲析……都能让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

训练内容灵动鲜活。

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其灵魂是学生的丰富积累。不要只为解析课文着想,要为学生的训练活动着想。认读、朗读、析读、品读、比读、寻读、写读、译读、听读、背读等都可以有效整合、相映成趣。

图片


好的课堂教学往往有容量,够丰厚,体现在“短文细教、浅文深教”。用45分钟教学一首七绝古诗,磨来磨去就20多个字。如果事先斟酌一下,就能够尝试“诗词两首”或“古诗三首”的教学,使容量充沛起来。

以人教版七下《古代诗歌五首》为例。这一堂课就可以将《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放在一起,因为都有“登临诗”的特点;将《望岳》《游山西村》放一起,从“情趣”角度做比较阅读;将《己亥杂诗》与另外的古诗“配伍”,领会哲理之妙......

让容量丰厚起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进一步发掘教学资源,对课文或片段进行多角度利用,形成线条丰富的训练活动;或运用“联读”“比读”等扩展手法来完成彼此烘托,相得益彰。当我们将一个个美妙的知识点镶嵌其中,其密度、厚度不言而喻。

图片


好课的设计,一定会考虑“巧”。

巧在“主问题设计”。一次设问、一项任务、一个话题就能形成牵引力,让学生主动进入课文并开展活动。

巧在“多角度反复”。对一篇短文、一首小诗进行整体利用,从不同角度设计课文朗读、语言学用、词句品析、手法欣赏的课堂训练。

巧在“选点精读”。精选教学内容,集中视点,或就一个部位进行品读,或就某项知识点进行体味。

巧在“专题欣赏”。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美、情节美、语言美、手法美。

巧在“穿插引进”。穿插词语卡片、作者语录、语文知识、微型故事、精短诗歌、补充资料等,使之相互照应,增加教学美感。

巧在“顺势渗透”。在与学生对话中术语的恰当运用,给教师的语言增添雅气。

教学资源取之不尽,教学设计的“巧”层出不穷。当然,所有巧妙的教学设计,出发点仍然是“实”。

图片


旨趣。创造一种逐层深入的氛围,让学生主动挖掘课文旨趣。借用广告人李奥贝纳所说“我寻找了解并熟悉如何做好广告的人,他们必须技艺娴熟,盖下的一砖一瓦皆有其旨趣。”

理趣。结构清晰,层层推进,像一座倒金字塔,让学生探索美。当然,学生并不必然获得理趣,我们从浅到深时要让学生结合实际,联系背景,体味社会。

乐趣。好课当有乐趣的形成、发展以及对知识的掌握。如果乐趣过度导致了肢解课文,偏离主题、零敲碎打,可通过“板块教学”来约束,在一个主题范围内展开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阐述。

志趣。志趣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就像《爱莲说》一文,学生不易理解,也不乐意理解。如果能从朗读课文入手,通过趣味练习实现重难点突破,就能够穿越千年对接作者的志趣与情感。

雅趣。“雅趣是唯一的道德修养。”一个条理清楚的学生必然是雅趣之人。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带来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单一,说话做事行文没有中心和逻辑,走向了低级趣味。我们当以“趣”为灵魂,打破教学的死板枯燥,开辟一个新天地。

图片


如果一定要问好课是如何设计的,我的答案是:反复研读课文,提取教学资源;优化设计思路,安排学生活动;凸显语言学用,注重技能训练;克制碎问碎答,着眼集体训练。

要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提炼可支撑设计学生训练活动的资源。设计思路要清晰,课堂提问要简洁,进入一种美的境界,展现“一次设问就能抵许多碎问”的教学魅力。

要加大语言积累教学的厚度,拓宽朗读、背诵训练的时间,设计课文复述、故事讲析、句段仿写、画面描摹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有难度、有惊喜的旅行中,获得终身受用的积淀。

还要做好当堂训练和集体训练。前者是在学生稍做预习或不要求预习的前提下上课;后者包括朗读训练、默读训练、背读训练、课中微型写作训练。

图片


责编丨陶小玮
美编丨张天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